罗马书与工作
罗马书概览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保罗的罗马书,以透过基督的十架与复活来看神对人类之恩典作为而著称。「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1:16)。我们个人和整个世界都有极深的罪性,所以我们需要拯救,而罗马书就是告诉我们神如何将我们拯救出来。
罗马书神学很深,但是并不抽象。在罗马书里,神的拯救并不是一种逻辑讲论的概念,而是呼召人付诸行动(罗马书6:22)。保罗谈到神的拯救如何影响我们的智慧、诚信、关系、判断、忍受挫折的能力、个性、道德判断,这些都和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基于人类关系的本质和成就工作的欲望,工作是神在我们的世界施行拯救的背景。
罗马书写于罗马皇帝尼禄(Emperor Nero)统治时(公元54-68),暗示了当时在罗马家庭教会周遭的黑暗、危险;这些教会由归信基督的犹太人、外邦人组成。有一些犹太公会成员,在公元49年遭到革老丢皇帝(Emperor Claudius)驱逐,在那时才刚回归,很可能已经失去了从前的财产和稳定的财务来源(使徒行传18:2)。罗马文化圈普遍的反犹太情结,当然也对基督教会造成压力。在这封书信中,保罗深刻反思了神对犹太人、外邦人之信实,但并不是抽象默想神的作为,而是对这种历史情境和有关结果进行了熟练的神学反思。其结果是一套适用于作道德抉择的实际方针,指引人在各种生活、工作场合中,过一种更有品质的生活。
罗马书在基督教神学发展中,一直都非常重要。举两个例子来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教宗李奥十世(Pope Leo X)的严重分裂,就是因为他不认同罗马天主教对罗马书的看法。另外,卡尔.巴特(Karl Barth)所写的《罗马书释义》(Epistle to the Romans)一书,可能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神学著作。[1] 过去这25到30年来,出现的一个主要的、救恩和善功之间的神学争议,就是和罗马书以及保罗其它书信有关——人们通常称之为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 on Paul)。很多罗马书的注释书,都花了不少篇幅探讨这个议题。我们会特别注意这封书信对工作神学的贡献。当然,在将这封信用到工作上之前,我们应该要先对保罗的基本观点有些初步了解,所以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候,提到一些基本的神学概念。
See, for example, Ian A. McFarland, Creation and Humanity: The Sources of Christian Theology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9), 138.
救恩的福音——保罗的呼召(罗马书1:1-1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保罗在罗马书开头,宣告了自己的呼召和神要他去做的工作:用话语和行动,宣告神的福音。那么,神的福音是什么?保罗说:「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6-17,NRSV)。对保罗来说,这福音不只是讲一些话而已,这福音更是神拯救的大能。他强调救恩并不是只要赐给一小群人,而是神定意要帮助这地上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透过信心成为神的子民。罗马书就是特别要探讨神的救恩。
救恩是什么?救恩是神要让人类与神、与其他人有合宜关系的工作。我们很快将会看到,神的拯救是将我们从与神、与人的破碎关系中拯救出来——这种破裂的关系将罪和死亡的邪恶力量带入了世界。因此,救恩首先要医治破裂的关系,让造物主与被造物、神与我们重归于好。我们与神合而为一,让我们脱离罪、得到不受死亡挟制的崭新生命。
基督徒有时会把保罗的救恩福音简化成:「信耶稣,死后就可以上天堂。」在某个程度上来说,这是对的,但并不十分洽当。首先,这一段陈述只谈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保罗一直都在探讨人与人、还有人与神的其它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保罗讨论了许多关于信心、在基督里的生活、神的国、在死亡前后生命的本质等问题,远超过简单一句话能包含的内容。
同样,救恩不能约简为得救的那一刻。保罗在信中同时提到我们的「得救(were saved)」(罗马书8:24),和我们「将要得救(will be saved)」(例如:罗马书5:9)。 救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是一次就成就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神不断与每个人跳着神的恩典与人的信心互动的舞曲。当然,在得救的历程中,有个特别决定性的时刻。最关键的时刻,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然后从死里复活。保罗说:「我们……借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马书5:10),「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马书8:11)。
我们也很可能把我们第一次决定相信基督的一刻,当成我们得救的关键时刻。但是,罗马书没有特别提到专属个人得救的时刻,好像是救恩在以前某个时刻就已经临到我们,而现在这救恩存在我们生命中,只等到基督再来。保罗只有在提到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时,也就是提到基督为这个世界带来救恩的那一刻,才会使用过去时态。当他说到救恩要临到每一个信徒时,保罗指的是救恩持续进行的过程,用的都是现在式或未来式。「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马书10:10)。不是过去式的「相信了」和「承认了」,而是现在式的「相信」和「承认」。这一点直接引出将来时的宣告:「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10:13)。救恩并不是已经给了我们的什么东西,而是神一直都在赐给我们的。
我们特别强调救恩是进行中的行动,因为工作是我们在生命中,行动的主要情境。如果救恩只是过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那么我们在之后工作中做些什么(或是生命的任何景况中),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是,如果救恩是在生命中持续不断进行的,那么救恩就会在我们的工作中生出果效来。再说得更清楚一点,既然救恩是破裂关系的重新和好,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如同生命中其它景况)与神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这个受造世界的关系,会因为救恩产生果效的缘故,越来越好。举例来说,我们得救与否会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显明出来:鼓起勇气说出大家不敢承认的真相、有同情心的聆听他人的观点、帮助同事达成工作目标,或者产出可以帮助其他人的、更好的工作成果。
这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工作、不断工作,才能得救吗?断然不是!救恩临到,主要是透过「上帝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罗马书5:15)。这完全只「本乎信」(罗马书4:16)。就像N.T.赖特(N.T. Wright)所说的:「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什么术语来谈这位独一真神,祂在基督里、借着基督赐给祂子民的浩大恩福,永远都是纯粹的礼物。这绝对不是我们能凭己力赢得的。我们不能把神当做我们的债权人,我们一直都是属于祂的。」[1] 我们并非因行为而得救,而是因为我们得救了,我们的工作才能为神结果(罗马书7:4)。我们会在下面的罗马书第3章里的「审判、正义、信心」一节,继续讨论救恩是如何赐给我们的问题。
总而言之,保罗说,救恩是基督在这世上最终的工作,是信徒一直都要「竭力追求」的目标(腓立比书3:12)。救恩对保罗和每一位信徒在工作、生活当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极重大的影响。
N. T. Wright, After You Believe: Why Christian Character Matters (New York: HarperOne, 2010), 69.
在生活与工作之中,我们需要救恩(罗马书1:18-1:3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罗马书1:1-17里,我们看到救恩是从与神和好开始。人类之所以与神隔绝,是因为他们「不虔不义」(罗马书1:18)。「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罗马书1:21)。我们受造乃是为了在伊甸园的万物之中,与神亲密同行(创世记1-2),但是,我们与神的关系有了裂痕,所以再也无法认识神。保罗说这种状况叫做「邪僻的心」(罗马书1:28)。
失去与真神同在的心思意念,因此我们就想自己创造神。我们「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马书1:23)。我们与神的关系破坏得如此彻底,甚至无法分辨与神同行和雕刻偶像有什么差别了。当我们与真神的关系破裂之后,就与那些假神创立一些虚假的关系。所以,偶像崇拜不单单是罪,而且本质上是与神的关系破裂。(更多关于偶像崇拜的内容,请看www.theologyofwork.org中,出埃及记20:4的「你不可以为自己造偶像」。)
我们与神的关系破裂时,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会跟着破裂。保罗列出一些因此而产生的、人类关系破裂的状态。
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罗马书1:29-31)
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历几乎所有各式各样破裂的关系。比如贪婪、争执、羡慕别人的职位或薪资;对掌权的人不怀好意、不愿服从;在同事和竞争对手背后闲话、中伤;沟通和承诺时欺骗、不诚实;成功的时候表现得粗暴、高傲、自夸;决策的时候愚蠢;在有权力的人面前显得冷淡、无情。当然也不是全都这样。有些工作场合好一点、有一些差一点。但是每一种工作场合都会出现关系破裂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因此受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共犯。
我们可能把工作当作偶像,把整个人投入工作中,徒劳寄望工作可以为我们带来意义、目的、安全感和幸福,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这种想法一时或会有用,一直到我们没有升迁、被开除、资遣,或退休,问题才会暴露出来。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工作停了的时候,我们和家人、朋友,也形同陌路了。和「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一样,工作也是神所造的(创世记2:15),原本是好的,但是如果将之高抬到像神一样的地位,那就糟了。
世人都犯了罪(罗马书2-3)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令人遗憾,这样的破裂也发生在保罗自己的工场、基督徒教会里,特别是在罗马的基督徒之中。虽然同是属神的子民(罗马书9:25),「奉召作圣徒的」(罗马书1:7),但罗马的基督徒彼此的关系也处于破裂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基督徒之间彼此论断,认为对方不合乎自己的期望。保罗提到:「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审判他」(罗马书2:2)。每一边都说他们知道神会怎么判断,都自以为是神的代言人。宣称自己为神代言人,让他们说的话成了偶像;无论偶像崇拜多细微(与神关系破裂),都会导致论断(与他人关系破裂)。
两边都错了。事实上外邦人和犹太人都远离了神。外邦人,应该可以在受造世界之中看出神在一切事上掌权,但是却选择去敬拜偶像、由此根本的错误产生了种种破坏行为(罗马书1:18-32)。在另一方面,犹太人自以为是属摩西律法(Torah)的子民,因而变得好论断、伪善、自以为是。保罗对两边的看法是:「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罗马书2:12)。
但是问题的症结并不是两方误解了神的看法。问题在于两边彼此论断,破坏了神在当中设立的关系。明白保罗的话语中“论断”的意义,非常重要。论断导致破裂的关系。在罗马书1:29-31中提到的各种过犯,并不是我们关系破裂的原因,而是结果。我们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偶像崇拜(与神的关系)和彼此论断(与人的关系)。事实上,偶像崇拜也是一种论断——论断神不够好,我们还可以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神。因此,保罗在第2、3章中,最关切的就是我们对彼此的论断: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上帝的审判吗?(罗马书2:1-3)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事情让我们需要救恩,按照保罗的看法,答案正是我们的论断和偶像崇拜。 虽然我们无权论断,但我们论断他人;我们觉得把神审判的权柄抓在手了,好像要为神主持正义一样。套用一个现代的比喻,这就好像最高法院推翻了最低层级法庭腐败法官的判决,但这个低层的法官甚至根本就不具备审判权。
这是不是说基督徒就绝不能评断他人的行为、或是在工作中反对他人?当然不是。因为身为神的代言人,我们有职责评定在我们职场发生的事是顺应、还是抵挡神的心意,然后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参阅罗马书12:9-13:7,有更多保罗所举的例子)。一名监督人员可能需要训练、或是开除一名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员工可能会需要越级上报违反工作伦理、政策的状况。老师也可能必须给学生一个不高的分数。选民或政治从业人员可能需要反对一个候选人。行动派的人士可能需要抗议公司或政府的不公不义。学生可能需要举发其他学生作弊。虐待或歧视的受害者可能需要与施暴者切断关连。
因为我们工作的成果和职业操守都要向神负责,我们当然需要评定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然后采取行动避免不公不义、完成美好的工作。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论断他人不配做人,只有我们才是道德高尚的优秀人士。就算在反对他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是在论断他人。
有时候这真的不容易分辨,但是保罗给我们一些非常实用的指引:尊重其他人的想法。神如此造人:「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马书2:15)。如果他人是诚心诚意按着自己的心意而行,那么论断他们并非你的职责。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当成道德崇高的优秀人士,谴责他人依循自我中心的道德指标,那么你可能就是「无可推诿」(罗马书2:1)的在论断他人了。
论断造成关系破裂(罗马书3:1-20)
回到目录在这样一个因偶像崇拜而与神隔绝、因彼此论断而与人破裂的世界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神真理中的公义就是答案。在罗马书第3章,保罗用神的公义来阐释了救恩。「我们的不义...显出上帝的义来」(罗马书3:5)。
继续讨论以前,我们必须首先讨论正义(justice)与公义(righteousness)这两个术语。保罗在罗马书中,总共36次用了justice、dikaiosynē和相关的衍生词。这个字常翻成「公义(righteousness)」,而译成「正义(justice)」的时候比较少。但是这两个字的意思,对保罗来说是一样。dikaiosynē本来是用在法庭上,指的是人民寻求恢复他们公道的正义。因此,救恩的意思是与神(公义、righteousness)、与人(正义、justice)关系恢复。救恩(salvation),称义(justification), 公义(righteousness)这几个用语之间关系的探讨,超过本文的范围,但是在任何一本罗马书的注释书里都可以找得到。[1]
如果这些讨论太抽象了,那就自问你能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明确的关联。有没有可能,人与人彼此之间错误的论断,就是你在工作场合中关系破裂、不公不义的原因?举例来说,如果管理人员与员工对工作表现评估结果看法不同,那么,表现的落差或他们彼此论断造成的敌意,哪一个的伤害会比较大呢?或是,如果在工作中,有人讲其他人的闲话,那么哪一个伤害会比较大:他们讲的那些闲话造成的难堪、或者是由讲闲话的人那种论断口吻和听闲话的人嘲讽偷笑所引发的怒气?
如果我们错误的论断,是我们与神、与人、与这受造世界破裂关系的根源,那么我们要怎么得到拯救?我们所需要的——正义/公义——是我们最无能为力、无法实现的。就算我们很努力想要让关系回复正常,但是如果无法正确的审断,会让我们越是努力、越是犯错严重。保罗呼求:「谁能救我脱离?」(罗马书7:24)。
我们也无法寄望其他人的拯救,因为他们跟我们在同一条船上。「人都是虚谎的」,保罗这么告诉我们(罗马书3:4)。「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上帝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12)。「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
但是,我们仍有盼望——不是靠人、乃是靠着神的信实。保罗问说:「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上帝的信吗?」「断乎不能!」(罗马书3:3-4)。恰恰相反,「我们的不义...显出上帝的义来。」这个意思是说,在职场上,跟我们在教会、家庭中一样,都一样很需要神的恩典。如果我们觉得工作场合实在太世俗、太背德、对信仰充满敌意、贪婪奢糜、太多灵性失落的人,那么,这正是基督的十架最能生发功效的地方!神的恩典可以为工厂、办公室、加油站带来重归合一的正义,就像在教堂、修院、教会一样。保罗的福音不是只赐给教会,而是要赐给整个世界。
See, for example, N. T. Wright, “The Letter to the Romans,” vol. 10,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4).
神的公义——解决我们错误论断的问题(罗马书3:21-26)
回到目录我们的论断天生充满错谬、自已为义,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行出公义、正义呢?这是保罗将论述引向罗马书3章高潮部分的主要问题。神的回应就是基督的十架。神赐下祂的正义/公义给我们,因为我们不能为自己带来正义/公义。神透过耶稣成就这事,借着耶稣祂显明了「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3:26)。
神乃是透过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来成就此事。「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神白白的接受基督的十架,如同这是在犹太人圣殿里神圣的救赎献祭一样(罗马书3:25)。就像在赎罪日,神选择不看人的过犯,愿意跟一切相信的人建立一种新的开始。虽然耶稣是犹太人,神仍将十字架视为为全人类所献上的。借着十字架,每一个人都可以与神回复合宜的关系。
虽然我们亏缺公义/正义,但是神是无比的丰富、一无所缺。借着耶稣的十架,神赐给我们公义/正义,让我们得以恢复与神、与人、与受造世界的破裂关系。当神赐给我们救恩时,他就是赐给我们公义/正义了。
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上帝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3:21-26;标记为另加)
十字架是神令人希奇的正义,因为虽然神全然无罪,但是却将自己献为牲祭。这一点在现代世俗的职场上,有什么意义呢?这可能带来极大的盼望。在职场上,若我们自己的错误、不义造成了问题,我们可以倚靠神的公义/正义来胜过我们的失败。就算我们无法靠自己变好,神也可以透过我们、在我们里面行出公义/正直。若不是因为我们的缘故,而是因为别人的错误、不义导致问题,我们也有可能借着牺牲自己的利益、效法我们的救主,让情况可以改善。
举例来说,想象在一个有相互指责成风的工作群组中。大家不能团结一致解决问题,反而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挖空心思拼命指责他人。如果你的工作场合有这种相互指责的文化,可能主要不是你的错。可能你的上司就是最会怪罪别人的。即使如此,你如果愿意牺牲一点,有没有可能带来和谐、正义呢? 下一次,上司又要骂谁的时候,想象你可能站起来、说:「我记得上次讨论的时候,我也支持这个想法,你应该也把我骂进去吧。」会不会这样一次之后,会有两三个人也跟你做一样的事?这样是不是会让这种相互指责的风气烟消云散?你也许最终牺牲了自己的名声、你和上司的情谊、甚至是你未来工作的发展。但是不是也有可能,让你有机会打断工作场合中指责与论断歪风的捆绑?你期待神的恩典,透过你的牺牲,发挥作用吗?
信心/信实:进入神的正义(罗马书3:27-31)
回到目录在前面的段落中,我们看到罗马书3:22-26,特别强调神在救恩中赐给我们的公义/正义。现在让我们特别强调信心的角色,再来看看这一段经文:
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上帝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3:21-26;标记为另加)
很明显,神所赐的公义/正义,和信/相信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将我们带入到罗马书最有名的主题:救恩中信心的角色。从许多角度来看,新教改革就是建立在对罗马书相关经文的解释上,直至今日这些经文也几乎是每一个基督教派的教义中心。我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谈论这个主题,但主要的概念是:人要借着信心,得以回复与神合宜的关系。
这个希腊文字根pistis,有时译为「信(faith)」(或有时为「相信(believe)」,如上出现过一次),也有像罗马书3:3那样译成「信实(faithfullness)」。英文对“faith”(心理上认同、信赖、或是承诺)以及“faithfulness”(和信仰一致的行为)的含意有所区别。但是在希腊文里,faith和faithfulness共有一个字根:pistis。在所信之事和信心的行为之间,并无任何区别。如果你有信心,你就会有信实的行动。我们知道在大多数工作场合中,我们的信实(faithfulness:我们所做的)比我们的信心(faith:我们所相信的)还要清楚、容易看得出来,这两种pistis的关系,在工作中有特别的意义。
保罗在罗马书3:22和3:26里,两次提到「信耶稣的(The pistis of Jesus)」。如果按照字面来看,希腊文说的是「耶稣的信(pistis of Jesus)」,而不是「信耶稣的(pistis in Jesus)」。罗马书3:22字面的意义,就是我们是借着耶稣对神的信实(the pistis of Jesus)而得救的。在其它经文里,pistis很明显是指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像是罗马书10:9:「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事实上,我们在耶稣里的信心(faith in Jesus),不能和耶稣对神的信实(Jesus' faithfulness to God)分开。我们在耶稣里的信心,是因耶稣在十字架上对神的信实而来,然后我们信靠祂而活、以信靠祂来回应神。救恩来自耶稣的信实,而非只是靠我们的相信与否。记住这一点,能帮助我们持守信心、以新的方式完成合神心意的工作——当我们说出「我信耶稣」的时候,就是得救的时刻。
保罗的著作中,信/信实的完整含意,对工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它使我们不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我们太过看重自己的作为,以致我们对于救恩主要来自神信心的赐与这一点,有所动摇。当我们明白,基督在十架上的信实,已经完成了救恩的工作,并且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主要是从神的恩典所赐,我们就了解我们在工作中对神的信实,乃是对神恩典的回应。我们在工作中得以持守信心,乃是因为神已经白白将信心赐给我们。
第二点,基督的信实,促使我们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再一次强调,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我们信心的行动为我们赢得救恩,而是因为领受了在基督里的信心,我们渴慕可以变得更像祂。保罗说这是「信服(obedience of faith)」(罗马书1:5,26)。没有信心,是不可能顺服神的。但是,如果神赐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就能以顺服回应祂。事实上,罗马书后半段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神因信赐给我们恩典,使我们更能顺服神。
信心的榜样:亚伯拉罕信靠神的应许(罗马书4)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像我们在罗马书第1到3章中看到的,基督的十架已经将救恩赐给一切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均无例外。在基督里,神让所有的人都回复与神、于其他人和好的关系,不必靠着犹太人的律法而活。因为这个理由,保罗整卷罗马书的主要重点,是要帮助陷入分裂纷争的罗马基督徒回复从前破裂的关系,凭信心活出神在基督里成就的生命。
然而,对基督受死的这种诠释,给保罗造成了一个难题——他不只是写信给不受割礼的外邦人,也写给受割礼、重视律法的犹太人。另外,保罗解释似乎忽视了亚伯拉罕(犹太人公认的信心之「父」)的故事;当年他就是行割礼作为与神立约的记号(创世记17:11)。难道亚伯拉罕的故事不是说,若要进入神所立的约,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凡是男人都要接受割礼吗?
「不是!」保罗在罗马书第4章里这么说。从创世记12:1-3,15:6,17:1-14来看亚伯拉罕的故事,保罗指出,亚伯拉罕相信神会荣耀祂的名,让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透过他不孕的妻子撒拉,成为万国之父。结果,神因着亚伯拉罕的信心,看他为义(罗马书4:3,9,22)。保罗提醒读者,神认亚伯拉罕为义,发生在亚伯拉罕受割礼以前,这后来的割礼只是他信靠神的象征、印记(罗马书4:10-11)。
换句话说,当神把亚伯拉罕的信算为他与神保持了正确的关系时,亚伯拉罕在神面前的状态,就与保罗时代未受割礼的外邦人一样。因此,保罗说,亚伯拉罕成为犹太人、外邦人众人之父,是因着信心的义,不是因着守犹太人律法的义(罗马书4:11-15)。
罗马书第4章里,亚伯拉罕的典范,带给基督徒在工作与职场中的盼望。亚伯拉罕在不利的环境、似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信靠神应许的典范,让我们在工作中面对挑战、甚至感觉到神好像不与我们同在时,可以坚固我们的信心、决不动摇(参阅:罗马书4:19)。神并没有马上实现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这一点更进一步激励我们,要耐心等候神,更新、拯救我们的生命处境。
恩典在基督里转化我们生命中的苦难(罗马书5:1-11)
回到目录在罗马书5:1-11中,保罗为了激励信徒,告诉在罗马的人说,借着基督,我们已经与神「相和」,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罗马书5:2)。恩典是神让耶稣从死里复活、赐生命的大能。神的恩典持续将新的、更丰盛的生命赐给基督的跟随者,也借着他们赐给世界。借着在我们自己的处境中,活出基督凭信心、信实顺服的生命,我们会在工作、家庭、生命的一切处境中,经历神赐下喜乐、平安、生命的恩典。
然而,信靠神的恩典,常常要我们面临许多挑战时,恒久忍耐。就像基督在祂顺服神的道路上承受苦难,我们要活出基督的信心、信实的生命时,也可能会经历苦难。保罗甚至还说他以他的苦难「为傲」(罗马书5:3),因他知道,他受苦,就是与耶稣在让这世界与神和好使命中,一同受苦(罗马书8:17-18)。更进一步,苦难常常使人成长:
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3-5)
神并未应许信徒的生命与工作会一直无忧无虑。很多人在工作中过得很辛苦。工作可能很无聊、贬低人、羞辱人、累垮人、残酷无情。我们可能薪水不高、环境恶劣、受到歧视。我们可能会因为压力太大,就违背自己的良心、神的原则。我们可能被开除、资遣、坐冷板凳、缩编、关闭部门、不续聘或者不继续长聘。我们可能是因为自己傲慢、粗心、没有竞争力、贪心、对他人心怀恶意,吃到各种苦头。但是在好的工作中,也可能还是会吃到苦头。我们不应该心甘情愿承受工作中的恶待、苦待,但是,有时工作中的苦难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在我们受苦的时候,神的恩典要浇灌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持守信心,我们会变成更坚强。
举个例子,耕耘土壤、照料作物,不一定保证谷子就一定会长得又高又大、蔬果就一定会丰收。气候恶劣、干旱、虫害、病菌,都会毁了农作物。但是,因着信靠神会看顾的恩典,农夫就接受大自然所发生的一切。这一点又进一步让农夫更有耐性、更有信心,更深深关切神所创造的一切受造物。对大自然总是感恩,可能就成了农耕工作极大的资产。
同样的,就算我们为其工作的雇主,在经济艰困的时刻关起他们的门、不理会我们的处境,神的恩典也能赐给我们持守信心、盼望的能力。同样的,神赐生命的大能,在许多受过高教育年轻人找不到有意义的好工作时,也支持着他们。神的恩典也让一个团队锲而不舍、开发新产品,知道就算经历多次失败,也可以从中学习做出更好的产品。
在一切生命、工作的患难中,神的慈爱扶持我们。「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就算是苦难逼得我们心刚硬起来,神的慈爱还是要让我们成为和好的使者,这和好也是我们在基督里得着的(罗马书5:10-11)。
借着基督,恩典与公义让我们得到永生(罗马书5:12-21)
回到目录罗马书5:12-21之中,涉及一系列紧密、复杂神学论证,用不顺服的亚当与顺服的基督——就是我们靠祂称义、得到神应许之永生的主——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这一段经文给我们保证,基督为人献上自我的顺服行动,让所有来到祂面前的人,得以恢复与神、与人的合宜关系。我们共享基督的信心、信实,领受了一份神借着基督应许的公义、永生的礼物。因此,我们永远脱离亚当的悖逆,与基督一同顺服神、得到永生。
保罗谈到神在现今与永恒里运行的恩典。我们借着基督已经与上帝和好(罗马书5:11),因此可以活出荣耀神的生命。但是与神和好还不完全,仍在「走向永生」的过程中(罗马书12:21)。如果我们领受了基督的联合,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成了走向基督所要引领更美未来的机会。发明家可以有更棒、更新创造、设计、制造改善日常生活的机会。服务业员工可以有更棒的机会,让其他人生活更棒。艺术家、音乐家可以创作更加荣耀上帝、更富美感的作品。这些都不是最终通向永生的手段。但是我们每一次透过工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像神所想要的样子,我们就是在预尝永生的滋味。在工作场合中,无论环境如何,我们依然持守基督信实的样式而行,表明我们相信人生在信实的神手中,有永远的稳妥。
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马书6)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虽然神的恩典已进入世界,带来合一与公义,但是工作中仍有邪恶属灵权势,抵挡神恩典赐生命的大能(罗马书6:14)。保罗经常人格化邪恶属灵势力,称其为「罪」(罗马书6:2),「肉体」(罗马书7:5),「死」(罗马书6:9),「世界」(罗马书12:2)。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必须随时选择到底要透过基督与神同行、或是与那些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保罗说选择与神同行是「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马书6:4)。他谈到新生的样式和基督从死里复活之后新生命的关系:「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6:4)。在现在的生命中,我们可以活出或行出合一与公义,像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一样。
为了行出新生的样式,我们要离弃动不动就论断人、扮演上帝主持正义的心态,断绝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恶习(罗马6:12-13)。成为神公义的器皿,借着信徒的行事为人,神的恩典赐下生命大能,要造就在基督里的成员和群体。比起只是克制坏的习惯,这样子要积极主动多了。我们的呼召是要成为公义、合一的器皿,努力将这悖逆的世界中罪恶的影响,连根拔除。
举例来说,员工可能沉溺于批评管理阶层恶行恶状、不公不义,或者管理层对员工如此。这可能变成一个方便的借口,让员工欺骗公司、利用工作时间做自己的事、不想更买力的工作。相反的,这也可能成为管理人员歧视不喜欢的员工、规避安全或职场公平条款,或者拒绝提供员工所需资讯的借口。只是遵循规约、避免舞弊,并不算是行出新生的样式。相反,行出新生的样式,要求我们先停止论断他人。一旦我们不再把他人视为不值得尊重的对象,我们就会看出各种回复美好关系、彼此重建公正平等、彼此建造、复兴我们服务的组织之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和工作中,这样的改变相当困难。保罗说,罪一直不断「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无论我们的动机有多好,都可能很快就掉回原来破裂的方式。唯有神的恩典,借着基督的死赐下的,才拥有将我们从论断的恶习中救拔出来的大能(罗马书6:6)。
因此,神的恩典不是要让我们「自由」的在我们老毛病里乱窜。相反的,祂的慈绳爱索要将我们拉进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在我们想要偏行己路时,这条绳索会牵住我们;保罗也承认,当我们行走在新生命中的时候,一开始会觉得很像成为了奴隶。那么,我们的选择就是,要接受那一种奴役:新生的样式,还是我们在罪中的老样子。「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致成义」(罗马书6:16)。「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上帝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罗马书6:22)。行出新生样式的好处,并不是这样比做罪的奴仆更自由,而是这样所结的果子是正义、生命,而不是羞耻、死亡。
在工作场合中行出新生的样式(罗马书6)
回到目录在工作中作神恩典的「奴仆」,是什么意思?它意思是在工作中,我们不是照着事情如何影响我们而作决定,而是看事情怎么影响我们的主、我们的神而决定。我们是作为神的管家、代理人在做决定。对基督徒信仰和世俗工作场合来说,这其实是很类似的概念。在基督徒的信仰里,基督自己就是模范的管家,祂为了成就神的计画献上自己的一生。同样的,在职场上许多人的责任就是要为他人的益处服务,而不是为自己。像是律师、公司管理人员、代书业者、信托业ˊ者、董事会成员、法官等等,都是如此。职场上并没有太多的管理人员、代理人,会像耶稣这么委身,如此献上自己的一切、成就使命,但是在职场上代理的概念是每一天都很真实可见的。
基督徒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最终是对神负责,不是对政府、对股东、或者对其他任何人负责。我们主要的使命是神的公义与和好,并非只是遵行律法、生产利润、或者满足人类的期望。并不是像阿尔伯特.卡尔所说,商场是不适用一般道德规范的竞技场[1]。 行出新生的样式,表示我们要在工作中将正义与合一融入生命中。
对一名高中老师来说,行出新生的样式可能意味着不断的原谅叛逆、惹麻烦的学生,但是,同时仍然寻索贴近班上学生的新方法。对一名从政人员来说,行出新生的样式可能意味着草拟新法案,将各方面的理念观点都包括在内。对一名管理人员来说,可能意味着要在所有知情人面前公开请求自己所得罪的员工的原谅。
行出新生的样式,要求我们跟深入地看待工作的模式。烘培师和厨师,可能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工作可以让饿肚子的人吃饱,这本身就是一种公义的形式。同样的,烘培师、厨师可能也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他们在厨房内的人际关系。他们尊重他人吗?成全他人成就吗?归荣耀与神吗?行出新生的样式,不但影响我们所要成就的,还影响我们达到成就的方法。
Albert Z. Carr, “Is Business Bluffing Ethica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6 (January/February 1968).
「罪」无孔不入的势力(罗马书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第7章,保罗继续强调,在基督里新生的样式,将我们从「仪文旧样」的「捆索」中释放出来(罗马书7:6)。但是,人类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律法上,因为「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马书7:12)。相反的,保罗说问题是出在那住在人里面,他称作「罪」,在抵挡神的权势(罗马书7:13)。罪利用律法的诫命来欺哄人(罗马书7:11),结果让人无法遵循神所喜悦的律法(罗马书7:14,17,23)。
罪的权势不只是做出不好的决定,或者做了我们明知不该做的事。保罗说,这就像邪恶的势力侵入、掌控了每个人的心灵:「已经卖给罪了」(罗马书7:14)。卖给了罪之后,我们无法行出诫命中所揭示的、我们心中所知的美善(罗马书7:15-20)。虽然我们心里事喜欢行神所期望的,但悖逆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罗马书7:15-16,22)。
换句话说,光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足以胜过侵入我们里面罪的权势:「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罗马书7:19)。只有依靠外部的更强势的属灵力量,我们才能从这种困境中得救,这就是圣灵——罗马书第8章的重点。
研讨会中的同侪团体珍.兰卡斯特(Jane Lancaster) 与 约翰.路易士(John Lewis) 我们周会检讨小组有人有一个部属,过去这几个月的工作,真是一蹋糊涂。 她决定要开除这名员工,请求小组帮她想一个最负责任的方式,来完成这件责任。小组讨论了周遭文化的标准、规约,建议与员工直接交谈,清楚解释解雇的理由。但小组成员们彼此问说:「耶稣会怎么做呢?」于是大家又多讨论了一会儿,而她独自离开了一会儿思考这个困难的任务。 隔一个礼拜,她回来报告了故事的发展。她没有马上开除这名员工,而是这么跟他说:「可以告诉我你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你的工作有影响?」这个问题打开了员工的话匣子,跟她提到他病重的妈妈,还有因为他要每天照顾妈妈而带来的家庭困境。 她没有以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来压人,而是谦逊对待这名员工、体现基督的十架。她没有开除这位员工,而是分担他的工作、调整他的时程,让他可以兼顾家务与工作。没有过多久,这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就改善了。靠着在基督耶稣里赐下生命圣灵的律,她和同事们体验到这段谈话之前所没有的平安。这件事更促使所有员工对她的带领,有了更深一层的信靠与信心。
|
我们应该都很清楚,光是知道神要的是什么,并不足以让我们在职场的处境中行出合宜的言行。举例来说,就算我们心里都明白神要我们尊重每一个人,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忘得一乾二净,直接对着同事恶言相向。同样的,在养育孩子时,母亲与父亲都知道不要对年幼的孩子大喊大叫。但是,有时候罪的权势胜过他们,他们就是控制不住会这么吼。一名按照时数向客户收费的律师,应该要诚实记录服务时数,但是很可以让罪的权势胜过,浮报工作时数,以增加收入。
其实,我们都是自甘堕落,让罪的权势掌管了。不管我们在何处工作,我们都应该尽力照顾别人(罗马书12:5),互相帮助,抵挡这种要胜过我们行出美善心志的权势。举例来说,为数不多、但是不断增长的基督徒,正开始联络工作性质相同的其他基督徒组成小组。这种同侪团体常常在工作地点聚会,时间从每周一个小时,到每月聚会半天不等。成员承诺会彼此说出工作所面对的挑战,然后用信仰的观点来讨论,找出可能的选择,定下行动计画。一名小组员可能会说到与同事的冲突、道德的过失、没有价值的失落感、或者不公平的公司政策。听过别人的看法之后,这名组员答应采取应因的行动,并且会在以后的聚会中向小组报告。(更多相关内容,请参阅: www.theologyofwork.org之「装备教会连接日常工作与敬拜」(译者注:只有英文))
顺从圣灵走向新生的样式(罗马书8:1-14)
回到目录信徒已经从律法得释放,但是行出新生的样式需要建立在更稳固的道德基础之上(这就是「生命圣灵的律」,罗马书8:2)。保罗说这种道德基础叫「随从圣灵」或是「体贴圣灵」(罗马书8:5)。这两个说法,都是在我们行出新生的样式时,引导我们的道德思维程序。
这一套道德指标,不是列出一组是非对错的特定行为。相反的,是要我们遵循将信徒「从罪和死的律」中释放,「在基督耶稣里赐生命圣灵的律」(罗马书8:1-2)。生与死这两个字是这里的关键。罗马书第6章谈到,保罗认为「罪」、「死亡」、「肉体」是在世上引人悖逆神心意的属灵权势,在生命与社群之中产生混乱、失望、冲突和毁灭。相反,随从圣灵表示我们要行出一切带来生命而非死亡的行为。「体贴肉体(我们好论断的老我)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体贴圣灵表示在所有情况中寻求带来更丰盛生命的行动。
举例来说,犹太人律法教导说「不可杀人」(出埃及记20:13)。但是随从圣灵所要求的,远超过字面上不可杀人的意思。它要求我们找机会为他人带来更美好的生命。这可能是妥善清洁旅馆房间,让房客住得干净、清洁。也可能是帮忙清除邻居人行道、走廊上的冰块,让年长者能走得安心。也可能是苦读多年取得博士学位,然后开发癌症的新疗程。
随从圣灵另一种说法,是活出在基督里的新样式。这会要求我们把论断放在一旁,转而另外思索什么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命,而不再纠结他们应不应得。指派工作的时候,一名管理人员可以指派能发展属下能力的工作,这要比老是让他们做一些早就能够胜任工作更好。以后,再邀他们每天汇报,给予指引。有人要来换一些工具零件时,有经验的店员可以向新来的工人介绍新的技术,帮助他们避免下一次工具再损坏。当小孩问:「我们狗狗怎么死了?」父母可以问他:「你是不是怕你爱的人也会死掉?」而非只是解释宠物的死因是什么。在上述这些情境中,道德的目的是为他人带来更美好、更优质的生活与生命,而不是只有满足律法和规定的要求。
带来生命、而不只是满足律法要求,是蒙神恩典拯救的人的道德规范。我们有充分的自由按着圣灵的律生活,不再让自己受律法挟制,因为「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马书8:1)。
歧视他人的陋习
年轻的时候,我在南德勒威尔州的一间农场用品杂货店工作。我不久就发现,所有的白人员工(包括我这样的新人),做的都是干净的、简单的上下货一类的工作。所有黑人员工都被派去一间焖热、烟尘让人窒息的、堆放一袋一袋种子的房间里,做那些极度费力的工作。可是管理阶层或是白人员工好像也没有特别的种族主义。这就只是一个生活中无人关注的事实——黑人都是做比较糟的工作。没有人会特别去想这件事,到后来连我也一样了。 2014年1月10日,威廉梅森爵告诉工作神学计划的谈话 |
保罗认为「平安」是我们体贴圣灵的一种心境(罗马书13:6,如上),是随从圣灵生活的社会层面,因为平安是一种社会现象。[5] 我们跟随基督,是要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新的生命,而不是只为了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工作和别的场合中,使生命亏损的社会情境。我们尽其所能,让与我们一同工作的人生命更美好。同时,我们在工作时也为定义工作条件和工人的社会系统带来公义和公正。
如果我们可以帮助服务的组织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新的生命,基督徒就可能成为改进组织——甚至让组织可以存活下来的积极力量。只靠自己的力量,我们可能不太能改变我们组织。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其他人建立关系,赢得信任,聆听无人愿意聆听之人的心声,我们就可能可以帮助组织跳出泥淖。另外,我们还有秘方——我们相信神的恩典可以让我们在绝望的处境中带来生的盼望。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体贴圣灵,我们可能自高自大、言行无法造就人,无法跟同事、竞争对手、客户、或其他人建立好的关系。体贴圣灵,我们会常常评估我们工作的结果或成果,总是思考我们是不是让其他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们诚实地审视自己,无疑就需要我们每天悔改,依靠恩典来改变自己。
Robert Jewett, Romans: A Commentar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7), 487.
与基督同受苦、与基督同得荣耀(罗马书8:15-17)
回到目录保罗接着比较了圣灵里的生命和犹太律法下的生命。保罗说,信徒领受的是「儿子的灵」、成为神的子女,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罗马书8:15)。每一个「属基督的」(罗马书8:9-10),现在都是神的儿女。与此相反,那些在律法之下的,活在罪的权势、恐惧的奴役之下,害怕因为不守律法而得到从律法而来刑罚。信徒则不再有这些恐惧了,因为现在「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马书8:1)。就算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是会犯错,当我们信靠基督而活,我们就不再需要面对律法刑罚的威胁。困难、挫败仍可能破坏我们工作,但是神的作为不是定罪、而是拯救。神会从我们忠心的工作中,带出有价值的东西,无论这工作当时看起来有多么糟。
这几节经文至少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如何在工作场所好好工作或生活:第一,身为神的子女,在我们的工作中,绝不孤单。无论我们对一起工作的人、或者工作本身有何不满、挫折,甚至是缺乏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神的灵在基督里仍然一直与我们同在。神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将我们从苦痛中拯救出来,将苦难转变成美善、带给我们生命满足。像我们前面在罗马书第5章看到的,在工作艰难、痛苦的时刻,忠心持守,会引导我们塑造自我的品格、将我们对未来的盼望,奠下稳固基础。(请参阅上述罗马书5:1-11中「恩典转化我们在基督里生命中的苦难)
第二,大多数人在工作中在所难免会遭遇失败、挫折、挑战。工作会将一些本来没有的义务加在我们身上,比如按时出勤这样简单的责任。忠心面对这些挑战,真的会为工作带来奖励与满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历让我们对神救赎的同在更有信心,并更深地体会神灵的激动和赋能。
有时,你可能因为在工作中带来合一和公义而受到欢迎,得到提拔。但是另一些时候,你可能遭遇抵抗、威胁、惩罚,甚至被解职。举例来说,恶劣的关系是许多工作场合不幸的特征。一个部门可能习惯性地暗中破坏另一个部门的成就。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纠纷常常变成整个组织的常态。人们可能害怕办公室的凌霸、学术小圈子、厂里的帮派、种族隔离的界限或者好羞辱人的老板。如果你在这些情况中带来合一,就可能提升生产力、降低流动率、提升士气、提高客户满意度,很可能获得肯定与升迁。从另一方面来说,霸凌、帮派、种族区隔、恶劣的上司,几乎全会跟你作对。
渴望我们自己的肉体和神一切所造的得赎(罗马书8:18-30)
回到目录与基督一同得荣耀(罗马书8:17)是我们未来的盼望。但是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已经发生的过程的一部分。我们要耐心等候,期待有一天这一切会完全成就(罗马书8:18-25)。这个过程中,圣灵的恩赐乃是「初熟的果子」(罗马书8:23),表示我们是神的儿女(罗马书8:14-17,23)。这一切都是这个过程正在进行的明证。
这个过程以「我们的身体得赎」结束(罗马书8:23)。这并不是说要把我们的灵魂从身体救出来,而是我们的身体要与全体受造的一同更新(罗马书8:21)。这个过程已经启动,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中,就在经历那「初熟的果子」(罗马书8:24)。但是更棒还没来到,「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罗马书8:19-23)。保罗显然利用了创世记2-3章的意象——不只是亚当、还有一切受造的,都在败坏、死亡之中,不再能活出神创造的原意。这提醒我们要考虑工作对神一切所造的影响,而不只是对人而已。(在www.theologyofwork.org的创世记1:26 和 2:5里,「管理」段落中有更多与此主题有关的内容。)
皮川钢铁(Pittron Steel)的维恩.爱尔德森(Wayne Alderson)维恩.爱尔德森在皮川钢铁营造了一种互助、友善的工作情境,结果公司的生产力、产品品质大有提升,因此获得可观收益。这家公司极为成功,最后让别的公司收购了。新的管理阶层把管理方式变回传统的老样子,开除了维恩以及一同营造这种友善情境的管理人员。工作场合的纷争接二连三,公司的生产力下降,七年后就退出市场了。 维恩和他原来的工作团队在皮川所做的努力结束了,尽管其他人学了他的方法,至今还在其它公司中运用。[1] |
这整个过程很缓慢,有时还非常痛苦。保罗说,我们之所以「叹息」,因为我们等待这件事成就,而且不只是我们,而是「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马书8:22-23)。这一点呼应了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奴役时的叹息(出埃及记6:5),提醒我们今天在世界上还有将近三千万人仍在遭受奴役。[2]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自己可以从这个世界邪恶势力得到释放,更应该忠心服事神,直到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完成救恩。
然而,这世界的拯救必定会成就,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神现在在我们身上作工,但祂成就整个世界拯救的那刻必会来临。神创造天地时命定的「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1:31),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在神预定的时刻成就。
因为这个转变还未完成,我们在这条路上还要准备面对困难。有时候我们做得还不错,却只能看着成果被世上的邪恶势力毁去。就算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所做的也可能常常遭到蓄意破坏。我们的看法、建议可能不受重视。我们可能耗尽资财、选举输给一个无赖、淹没在繁文缛节之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许我们一时成功了,但是之后却发现功亏一篑。举例来说,医务工作者好多次就快要将小儿麻痹灭绝了,但是因为遇到政客角力的战争、疫苗的运输问题和现代化世界旅行的快速步调,却总是无法完全成功。[3]
Al Erisman, “Wayne T. Alderson: Valuing People Helps Business” (conversation with Wayne Alderson), Ethix issue 66, July-Aug. 2009, accessible at http://ethix.org/2009/10/01/valuing-people-helps-business.
“Inaugural Global Slavery Index Reveals More Than 29 Million People Living in Slavery,” Global Slavery Index 2013, October 4, 2013, http://www .globalslaveryindex.org/category/press-release.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 i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iomyelitis_eradication.
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马书8:31-39)
回到目录保罗说,神是为了我们,将祂的儿子赐给我们所有人(罗马书8:31-32)。没有什么可以隔绝我们的神在基督耶稣、我们的救主里,赐给我们的爱(罗马书8:35-39)。「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8:38-39)。这里提到的一切事物,都可能在我们工作的圈子里威胁我们。我们会碰到咄咄逼人、或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上司(掌权的)。我们会在没有前途的工作中找不到出路(现在的事)。我们现在的牺牲、奉献(长时间工作、下班后去上课、实习拿很低的工资、到其它国家找工作),期待往后能得到好回报,但是事情并非都是如意的(将来的事)。因为整体经济环境、规约、甚至是因为一些我们见都没有见过不公不义、掌握权力的人,我们可能丢了工作(有能的)。我们因为环境、他人的罪过与愚蠢等缘故,被迫去做贬低身分、危险的工作。这些事可能真的对我们造成伤害。但是,这些事不能打败我们。
从基督、还有我们依靠神的恩典而来的信实,胜过生活、工作在我们身上带来的种种困难。如果职业发展、收入、名声等是我们工作最主要的目的,那么我们可能就只有澈底失望。但是,如果救赎(也就是与神、与人合一,信实,公义)才是我们主要的盼望,那么不管工作顺利与否,我们都会看到盼望。保罗如此肯定,无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与职场上的同事、上司一起碰上多么复杂的挑战,神在基督里的爱,永远与我们同在。神在基督里的爱,是面对现在逆境的稳固力量,也是我们身体终将得赎的盼望。
神的本性是要向众人施怜悯(罗马书9-11)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罗马书9到11章,保罗回到这封信原来要谈的主要问题上:犹太基督徒与外邦基督徒之间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在工作神学主要关注的地方,所以我们会很快地做个结论。
保罗谈到神和以色列人的历史,特别着重神的怜悯(罗马书9:14-18)。他解释神的救赎怎么也会临到外邦人。从亚伯拉罕开始,犹太人先经历了神的拯救(罗马书9:4-7)。但是许多犹太人都离弃了信仰,现在外邦人更加有信心(罗马书9:30-33)。但是外邦人不应该因此数落、论断,因为他们的拯救与犹太人的得救是交织一起的(罗马书11:11-16)。神在他的子民中留下了一群「余民(remnant)」(罗马书9:27,11:5),他们敬虔、忠心(从神的恩典而来),要为这个世界带来合一。
于是,对犹太人和外邦人来说,救恩都是神怜悯的行动,不是人顺服之后的奖赏(罗马书9:6-13)。在此基础上,保罗从两个方面给予了若干的论据,然而结论总是:「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罗马书9:18)。犹太人、外邦人,都是不靠着自己的行为得救,而是靠着神的怜悯。
保罗说,神的救恩,是从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而得来的(罗马书10:9–10)。换句话说,救恩要临到一切相信神赐生命大能的人,这位神赐给凡认耶稣为主的犹太人、外邦人丰富的生命(罗马书10:12–13)。人的悖逆(无论是外邦人或犹太人),让神有机会向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显明祂的怜悯(罗马书11:33)。保罗在这封信所关注的,是要恢复追随耶稣的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破裂的关系。
罗马书9到11章,给身在工作、职场的我们盼望。首先,保罗强调神乐意施怜悯给不义的人。所有人在工作生涯中,或多或少都有不能完全活出基督的信心、信实的地方。如果神施怜悯在我们身上(罗马书11:30),我们领受的呼召就是要施怜悯在我们工作中的其他人身上。这并不是说要对不佳的工作表现视而不见,或者对性骚扰和歧视沉默。怜悯不是认可迫害的行为。相反,这是说不要拿一个人不太成功的地方,当作我们对这个人全部的责备。与我们一起工作的人犯错的时候,我们不会因此就判定他们没有竞争力,而是协助他们从错误中振作、学习如何不要再犯。有人失去我们的信任时,我们会要求他负起应负的责任,同时,如果他真悔改,还是会原谅他,再重新建立信任。
第二,这一段书信提醒我们,我们的责任是要坚持基督徒的信仰,为了那些暂时在信仰上跌倒的人,作个忠心的「余民」(罗马书11:5)。看到有人跌倒时,我们的职责不是论断,而是陪他们一起承担。也许我们的信实,可以减轻对他人的伤害,甚至可以帮助加害之人避免严酷的处罚。举例来说,如果看到一个同事恶待顾客或下属,也许我们可以介入,避免事情演变成无法收拾的犯罪事件。当我们想起,我们也曾经差点跌倒或者失败许多次,我们就像基督一样怜悯对待他人的失败。这并不是说,我们允许人受到虐待。而是说,就像基督所做的,我们也让自己经历风险,为的是要拯救在罪恶权势下犯错的人;
第三,这些章节提醒我们,应向其他同事示范,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依靠信心的顺服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我们真的行出新生的样式(参看罗马书第6章「行出新生的样式」)),立定心志用行动为周遭的人显明我们新生的样式(参看罗马书第8章「顺着圣灵走向新生的样式」),身旁的人不会为我们所吸引、一起这么做吗?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可能是我们能向神献上的最高赞美,也可能是我们的同事能看到的最吸引人的见证。神对每一个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与神合一、与人合一。因此,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会变成为基督做见证的机会,让我们在这世上,成为一位让人与神和好的中介。
第四,我们要保持谦卑。当我们像保罗书信读者中那些分裂小团体一般,觉得自己比周遭的人更优越,那我们就是自以为我们才是站在神这一边的了。保罗直言痛斥这种高傲的态度。我们并不完全清楚神在其他人身上如何工作。就像退役的美国陆军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将军曾说过:「你应该说出你知道的事实,但你应该要知道,你不知道的还很多很多」。[1]
在这个世上,实践使人和平使命的方法,和我们的工作、职场一样变化多端。因此,我们要接着看罗马书第12章,讨论保罗所教导的、在工作中行出与神合一之爱的方法。
Peter Pace, “General Peter Pace: The Truth as I Know It,” Ethix 61 (September/October 2008, http://ethix.org/2008/10/01/the-truth-as-i-know-it.
恩典运行的群体(罗马书1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罗马书第12章特别着重救恩在社会、群体的层面。保罗不是写信给一个人而已,而是写给罗马城里全体基督徒——他一直都很注重他们生活的每个层面,特别是跟工作相关的部分。像我们刚在罗马书第1到3章看过的,在基督里的救恩,包含了合一、公义、正义、信心和信实等方面。上述每一个方面都跟群体有关系:与他人合一、在百姓中的正义、对他人信实。
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1-3)
回到目录将救恩集体的层面带入个体的生命,意味着我们要将心思意念从自利转向为群体服务: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12:2-3)
我们先从这段经文的后半段说起,保罗在这里把集体的层面说得更清楚:「我...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也就是说,人不要总是光顾着自己,要多关心别人、关心群体。第12章后面,保罗特别加上下面这些话:「爱弟兄,要彼此亲热」(罗马书12:10),「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罗马书12:13),「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罗马书12:17),「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8)。
帮助他人获得成功唐.孚洛(Don Flow),弗洛汽车公司(Flow Automotive)创设人及执行长 基督徒领袖活泼的爱,是以耶稣的一生为榜样——祂来是要服侍人,不是让人服侍。装备他人,是领袖运用权力的合适方式,因为这正是运用权力的目的——帮助他人更好地为群体服务。这样运用权力,是对神深厚之爱的回应,也是对所有人不同恩赐的欣赏和感激。这不是凌驾众人之上的权力,而是为众人服事的权力。这样运用权力,是释放其他人的恩赐。这表示基督徒领袖必须很了解自己的同工,知道他们的恩赐,帮助每一个人明白他们的天赋对整个组织有多重要。基督徒领袖需要发掘组织中每个人的重要性,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对基督徒来说,没有不重要的人(Schaeffer),也没有平凡的工作(Lewis)。 来源:2008年,在西雅图,KIROS中的谈话。 |
这一段经文的前半段提醒我们,没有神的恩典,我们无法为他人着想。就像保罗在第1章里提到的,上帝任凭人类「存邪僻的心」(罗马书1:28),「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马书1:21),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做尽种种恶事(罗马书1:22–32)。救恩就是要将人从这样的捆绑中解救出来:「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唯有我们的心思意念从以自己为中心,变成以他人为中心,效法基督,为他人献上自己,我们才能将合一、正义、信实,置于自私自利之上。
有了更新的心思意念,我们的目标从自觉公义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成为帮助他人带来新生命。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是一名餐厅里排值班的,是将来经理的人选。如果你的心思意念没有更新,那你主要的目的就是击败其他人选。对你来说做一些对你有利的动作并不是很难,比如:让别的候选人看不到供应商问题的资讯、故意不处理在人当班时才会暴露的卫生问题、在员工之中散步引起纷争的流言,或者不配合改进客服相关事务。这样做不只伤害了其他候选人,也伤害了他们的值班员工、整个餐厅和客户。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的心思意念转变、更新了,先关注别人,那么你会先帮助其他人表现得更好——不只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这家餐厅、还有所有员工、客户的利益。
为了群体牺牲自我(罗马书12:1–3)
回到目录无庸赘言,将他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必需舍己。「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马书12:1)。保罗用身体(Bodies)和活的(living)这两个字,强调我们在世上每日生活、工作所需的实际行动。信徒在工作中,以时间、才能、力量,来造就其他人、造就神一切的创造,因此成为活祭。
在还存留在世上的每分每秒中,我们就可以向神献上活祭:原谅在工作场合违逆我们的人时,我们向神献上了活祭;冒险帮助调解同事之中的纠纷时,我们也是献上活祭;不再为了自己舒适、享受而采用无法永续的方式使用地球资源时,我们就是献上了活祭;支持家人的需要,超过找一份对自己来说更好的工作,而愿意做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时,我们就是献上了活祭;放弃一份优渥的职位,因此可以使配偶在另一个城市得到一分梦寐以求的工作时,我们就是献上了活祭;作为上司,在属下工作犯错时,我们承担责备,那么,我们就是在献上活祭。
自愿选择投入群体(罗马书12:1-3)
回到目录心思意念的转变,「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就像我们自己得救的经过,我们也将他人带入我们抉择的过程。保罗用的「察验(discern)」这个字,希腊文(domimazein)字面的意思是「测试(test)」、「证实(approve)」。在我们更有把握察验神的心意是什么之前,我们的抉择需要透过其他信徒帮忙测试、证实。保罗提醒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马书12:3),正是用在我们做抉择的时候。别自以为多有智慧、道德崇高、知识渊博、或者具备其它什么可以凭一己之力察验神旨意的才能。「不要自以为聪明」(罗马书12:16)。只有和信仰群体的其他成员交通,透过群体中各样的恩赐和智慧(罗马书12:4-8)、彼此同心(罗马书12:16),我们才能发展、测试、证实什么抉择是可靠的。
我们可以讨论真正的问题吗?阿尔.艾利斯曼(Al Erisman)讲述 在尼泊尔的时候,我受邀对一群基督徒谈伦理学。有个人问说,要怎么处理贿赂这种麻烦的状况。我问这群基督徒有没有聚在一起,为这样的事祈求智慧过。提出问题的人说没有,他们觉得很丢脸,聚在一起时不会谈这种事。 我对他们说,我可以列出一些圣经中的原则给他们参考,但是,我想提出的特别建议,是要成立一个小团体,坦承面对,专门处理这个麻烦。我是一个局外人,没有真的身在当地文化与经济处境之中。他们需要好好讨论所面对的真正挑战,而不是只是一些答案简单的安全议题。[1] |
这要比我们可能愿意坦白的,还要困难许多。我们可能聚在一起,接受一些道德伦理教导,但是,我们是否在要决定怎么做才合乎道德时,确实与彼此深谈?通常决定都是由负责的人听取少数人意见之后,慎重考虑做出的。我们习惯这么做,因为道德议题常令人觉得不舒服,或者是像罗纳德海飞兹(Ronald Heifetz)说的:「常常引起激烈争议」。大家都不喜欢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大多数人喜欢维持原状,避开难题。」[2] 而且,我们会觉得群体决定会威胁我们所拥有的权力。但是,自己做决定常常被预先的偏见左右,换句话说,就是「效法这个世界」(罗马书12:2)。这种心态,在工作环境中导致一些问题。要是我们不是在信仰群体中工作,而是在属世的公司、政府机关、学术机构、或者其它情境下需要做出决策呢?我们会和同事一起评估我们的工作,但是他们很可能并不熟悉神的心意。我们可以和我们教会的小组或其他成员一起评估我们的行为,但是他们可能也不太清楚我们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要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但是,最好是能够在我们的工作场合中,找一些有相同信仰的人,组一个小组,或者是由在类似的处境中工作的信徒组成,和他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想要评估我们作程式设计师、消防队员、公职人员,或者学校老师等等的时候,到底是否活出了合一、正义、公义,除了和其他基督徒程式设计师、消防队员、公职人员,和学校老师一起评估,还有什么人会更合适呢?(相关主题内容,请参阅www.theologyofwork.org中,受装备的教会系列文章中的「装备教会鼓励众人承担责任 」一文。(译者注:只有英文))
Al Erisman, as told to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in Boston on January 29, 2014.
Martin Linsky and Ronald A. Heifetz, Leadership on the Line: Staying Alive Through the Dangers of Leading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02), 114.
彼此同工一起工作(罗马书12:4-8)
回到目录行出新生的样式有个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就是明白我们是多么需要依靠彼此的工作。「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马书12:4-5)。这种相互依赖并非软弱,而是神所赐的礼物。我们让神拯救之后,彼此之间更成为一体。
保罗将这一点,用在我们每个人担任特别角色所做的工作上。他说:「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罗马书12:6a),他还举了一些例子,其实也都是一些工作:预言(prophecy)、执事(ministry)、教导(teaching)、劝化(exhortation)、施舍(generosity)、治理(leadership),还有怜悯人的(compassion)。这些都是「我们所得的恩赐」(罗马书12:6a),帮助我们为了群体的益处而合作。
不要只是一个人埋头苦干雪伦.瓦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因为揭发安隆案丑闻(Enron scandal),获选为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回顾所学到关于选择立场的事时,她说: 「现在回想起来,我会希望当时我某些的同事能和我一起去找Ken Lay。公司内部的律师乔丹.闵兹(Jordan Mintz)很关切这件事。我那时不知道他已经把这些东西交给另外一家事务所了,而他们说其中问题很大。我也不知道文斯.卡闵斯基(Vince Kaminski)抗议过这些事。如果我那时可以和文斯、乔丹并肩作战,结果应该会很不一样...如果有人在我当时那个不幸的职位,我会告诉他:不要一个人埋头苦干。我应该多找一些人一齐努力,因为,这样公司就不会因为我只是一个人,而将我解雇。」[1] Ethix杂志访谈纪录,2007年6月 |
保罗在教会这个特别的群体背景下,发展了这样的见解。他们显得极为恰当,因为整封书信围绕着解决教会的问题:犹太信徒与外邦信徒之间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是专属「教会的」。所有的讨论都可以运用在教会之外的工作。预言(prophecy)--「宣讲分别为圣的信息」、「让隐藏的事显明出来」[2]—— 是在暗澹的光景运用神话语。每一个工作场合都迫切需要预言的能力。执事(ministry)--同义词是「监督(administration)」,指的是安排工作,使组织可以为所预设要服事的客户、国民、学生,提供服务的能力。它的另一个同义词是「管理(management)」。教导(teaching)、劝化(exhortation)、激励(encouragement),还有治理(leadership),很明显也都可以像应用在教会一样运用在属世情境中。施舍(generosity)也是一样,我们愿意付出时间、才干、耐性、专业,协助他人工作,就是各式各样的施舍。
怜悯(compassion)在工作中大大受到忽视。尽管在竞争的工作环境中,我们会觉得怜悯是一种阻碍因素,但实际上怜悯对于完成工作至关重要。工作的价值不单是指我们投入其中的时间、心力,还来自于我们对产品和服务如何服务他人的关切——换句话说,就是同理心、就是怜悯。不关切自己装配的零件是否正确的“自动化工人(autoworkers)”,对公司、客户、同事没有用处,很快就会列入解雇人员名单之中。或者,一个自我中心的公司,毫不关心自己的员工是否在意客户的体验,那么客户将会很快选择别的牌子。不过这也有例外,比如故意利用顾客弱点获益的产品、服务——像是成瘾药物、色情媒体,还有利用人害怕自我形象不佳而推出的产品。像这样子营利的方式,可能不太需要对顾客有什么怜悯、同情。这些领域确实会透过伤害顾客来牟利;基督徒应该避免在这一类不以怜悯作为成功要素的职场工作。合法的职业,通过满足人们真正需要而挣钱,而不是利用他们的弱点。
Al Erisman, “Sherron Watkins: Did We Learn the Lessons From Enron?” (conversation with Sherron Watkins), Ethix 53, May/June 2007, http://ethix.org/2007/06/01/did-we-learn-the-lessons-from-enron.
Gerhard Kittel, Gerhard Friedri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ed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5), 960.
指引道德省察的特别行为原则(罗马书12:9-11)
回到目录保罗特别提到一些原则,帮助我们真诚爱人、关切万有,那就是「不可虚假」(罗马书12:9)。罗马书12:9-13之后的部分,详细列举何谓真诚爱人,像是恭敬、患难中忍耐、祷告要恒切、帮补缺乏的、热情款待所有人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书12:16-18,这里保罗鼓励罗马信徒要「彼此同心。」他特别强调,这意味着与群体中卑微的人相交、不要以恶报恶、尽力与众人和睦相处。
如果真心爱人,那么我们会真的关心跟我们一起工作的人。 按照工作的定义,我们至少有一个最后目标。但是我们不能把一起共事的人当成达成最后目标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有本身固有的价值,值得基督为每一个人而死。我们需要真诚的爱每一个人,把他们视为基督为之死、为之复活,要带给他们新生命的人。
们肯定一起工作的人,尊称他的名字、尊重他的家人、文化、语言、抱负,还有所做的工作,而不在意他的地位,以此显明真诚的爱。我们耐心对待犯错的下属,学习吃力的学生,不让人满意的同事,以此显明真诚的爱。我们热情接待新到任员工、晚到的访客、失措的病人、困住的旅客,还有刚升任的上司,以此展现真诚的爱。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有些人对我们做些或大或小的恶事。但是,我们不能以恶报恶寻求报复,也不该受尽折磨、失望到底,而是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21)。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做到,唯有依靠在基督里的圣灵。
降服在神的大能之下而生活(罗马书13)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保罗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罗马书13:1)。罗马原有价值体系与神的正义是不相合的,这些建言对罗马教会的部分成员来说,必然难以理解。听从这个崇拜偶像、冷酷无情的罗马皇帝,怎么会是活出在圣灵里的生命呢?保罗的回应是,神掌管一切属地的权柄,而且神会在合适的时候,处置这些掌权的。即使是罗马帝国,曾经何等强大,最终也要降服在神的大能之下。
在工作场合中,常常确实是这样:「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罗马书13:3)。主管应有效组织工作,创造公平合理的环境,以消除纷争。法院常常要公平调解与专利、土地登记、劳工关系、契约等相关的事务。调查员常常要保护环境、防杜诈欺、要求工安、确保人人有居住的机会。警察一般都会逮捕罪犯、协助无辜的人。就算一个不信神的政权,也可能常常做对的事,这正是神在这世上施恩的标记。
但是在企业公司、政府机关、各种职场中有权力的人,也可能会犯很大的错,有时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权力。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分清这究竟是人的权柄(即使他们权势滔天),还是隐藏在一切被造之后、凌驾一切被造之上的、神的权柄。从人而来的权力,跟我们如此靠近,常常会阻挠我们感知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这些经文鼓励我们区分神在什么地方积极主动介入我们的生活,透过各种作为,为我们、为所有人扶持、造就完全的生命。
当柯兹洛斯基(Dennis Kozlowski)任CEO时在Tyco国际工作的人,一定会怀疑为何他可以侵吞公司财产过着穷奢极华的生活,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可想而知,想要正正当当工作的人,可能会为他们的工作忧心。有些重视道德的人,可能遭受陷害,被迫参与柯兹洛斯基的诡计。但是,最后,柯兹洛斯基的事曝光了,被告以巨额窃盗、、阴谋、诈欺罪嫌起诉。[1] 相信正义必然终会伸张的人,最后一定会发现自己是对的。
保罗给了罗马城基督徒很实际的建议;这些人生活在西方历史上最强大帝国的中心。遵守法律,付该付的税,尊敬在上位的(罗马书13:7)。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基督徒应该反叛罗马政权的不公不义。但是保罗好像认为,他们的心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利己为主而远离神,是无法让他们为将要来临神的「日子」(罗马书13:12)做好准备的。
举例来说,有些国家逃漏税很严重,导致政府无法提供必需的服务;(为了逃税)人们到处贿赂腐败的官员,导致税赋分布极度不公。在缴税和逃税的人眼中看来,都认为政府丧失了公权力。内政不稳定导致经济、民生发展迟缓。无庸置疑,这些人所聚敛的钱财,不是用在与基督徒价值相合的地方,所以很多基督徒也跟很多人一样不交税。但是,如果基督徒愿意联合起来缴税,并且监督政府运用这些税收,会怎么样呢?这种方式这可能需要花上几十年来改革政府,但是,果效会持续下去。保罗在罗马书12章里暗示这会有果效的。
今天很多基督徒生活在民主国家,有更多的责任尽力拟出能代表神的正义,有智慧的法律。一但选举结果生效,我们就有责任遵守法律、服从掌权的,就算我们并不认同他们。就算有时候我们可以透过民主的手段、做点事来改革不公、不义的情况,但保罗的意思仍是要我们服从合法的政权。
在每一种生活圈中,我们必须不断抵挡、转变一切不公不义的体系,总是要把公众的利益放在私利之上。即使如此,无论是在工作中、学校、教会、政府,或是民事生活中,我们仍要尊重权柄。我们相信改变定会到来——不是因为我们多么愤慨,而是因为神掌管一切。
保罗在第13章中最后提到,借着爱人,我们成全了诫命。活在内住的圣灵中,就是成全了犹太律法,就算不认识律法的人也是一样。他再一次强调,这不是靠着人的努力而得,而是靠着在我们里面基督的大能。「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罗马书13:14)。
Michael J. De La Merced, “Released from Prison,”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4, 2013, B6.
真诚接纳:与不同的价值观、看法和平共存(罗马书14-15)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这封信到此,保罗结束了他道德推论的方法。 现在,他开始从罗马教会特有的情境中,找出一些相关应用,就是信徒之间发生的纠纷。
罗马教会的主要应用,就是要真诚接纳。罗马基督徒要彼此接纳。不难看出保罗怎么会得出如此应用。照罗马书第6章来看,道德推论的目的,是要「行出新生的样式」,也就是要为我们周遭的人,带来新式样的生命。如果你与人关系破裂,那么真诚的接纳本质上就是新样式的生命。真诚接纳就是在实践层面上的合一。口角争端会彼此拒斥,但是真诚接纳会包容对方,甚至有时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
以真诚接纳来胜过不同意见造成的纠纷(罗马书14:1-23)
回到目录保罗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罗马书14:1)「信心软弱的」,指的可能是一些在有争议的事情上,还不太确定自己信念的人(参看罗马书14:23)——他们靠着死守规条来决定该怎么做。特别是,有些犹太基督徒仍然持守犹太人关于饮食的严厉规条,因此恼怒其他基督徒吃了不洁的食物。显然,他们甚至不愿和那些吃了不洁食物的人一起用餐。[1] 虽然这些人认为他们这样严守规条是表现信仰的力量,但是保罗认为,当他们以此论断信念不同的人时,其实是一种软弱。保罗说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不洁净食物’的人。」
然而,保罗对他们软弱表现的回应,不是要和他们争辩,也不是忽视他们所信的,而是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才能彼此接纳。他还告诉没有守饮食洁净规条的人,不要炫耀自己什么都可以吃,因为这样会破坏与守礼之人的关系、冒犯到他们的良知。如果没有洁净的荤食可吃,那么没有守礼仪的人应该与守礼之人一起吃素,而不是要求守这些礼仪的人违背自己的良知。保罗说:「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罗马书14:20)
双方都强烈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道德上重要的。强烈坚信外邦人必须吃清真食物的人,是在拒绝神在基督耶稣里的恩典。软弱的相信,不持守饮食洁净、甚至只是跟不持守的人在一起吃喝,都是冒犯神、违反了犹太律法。争辩越演越烈,因为在基督里的自由,和遵守神的圣约,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宗教议题。但是,在群体内的关系,却是更加重要的议题。活出基督,并不是在某些议题上争出谁对谁错。这是与神、与人有关合宜关系的问题,是「...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马书14:17)。
在工作中,道德冲突会更复杂、困难,因为各方只有更少的共同基础。有趣之处在于,保罗特别关切软弱的人。虽ˊ然他告诉两边不要彼此论断,但是他特别告诫信心比较坚固的人要担当更多责任。「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罗马书15:1)。我们的模范是耶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罗马书15:3)。这个意思是说,那些看法正确的、占据主流的,或者是有权柄的,应当自愿节制,不去冒犯其他人的良心。 在大多数工作场合中,我们所见正好相反。软弱的必需调整自己、去适应坚固的一方所设下的规定,就算这么做会违逆他们的良知。
举例来说,假设你有同事要遵守宗教、道德上的规约,穿着特别的服饰,例如:盖住头发、肩膀、或腿。如果他们让不守这样着装规定的人感到不舒服,那么这些信念可能是软弱的表现(套用保罗的用语)。其实你可能并不会反对有人这么穿着。但是保罗的论点暗示,如果你想要在职场上营造接纳、合一的气氛,你和你所有的同事应该穿着合宜,不要冒犯他人。坚固的人(不受有关穿着的律法主义限制的)要包容软弱的人(容易因他人的穿着而受冒犯的),接纳他们的软弱。
要记住,保罗不希望我们去要求别人,让对方来包容我们的自责。这样会让我们变得软弱,而保罗希望我们的信仰坚固。我们不应该对他人在工作中的服装、语言、音乐品味等,指指点点。想象一下,如果基督徒有着包容每个人的好名声,而不是判断别人的品味和习惯,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呀!这样会有助于基督徒在工作场合的使命,还是造成更多的阻碍?
N.T. Wright, The Letter to the Romans, in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vol. 10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4), 735.
真诚接纳造就群体(罗马书14:19-15:33)
回到目录真诚接纳的另一个功效是坚固群体。「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马书15:2),就好像一名热诚待客的主人,确定来访的都可以得益处一ˊ样。这里「邻舍」指的是群体的成员。保罗说:「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马书14:19)。彼此建立就是在群体中一起同工。
从第14和15章,我们看到真诚接纳是一种有力的行动。保罗不只是说脸上带着微笑、打打招呼。他指的是在群体中保持深刻的道德水准,同时也热情接待那些具有不同道德观的人——甚至在重大问题上有分歧的人。至少在这里,保罗认为群体中恒常不断的关系,要比某些具体的道德观点更加重要。关系为群体带入生命,这要比判断一个议题的对错、论断他人的是非,更为重要。这也构成我们对周遭世界更有吸引力的见证。「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罗马书15:7)。当我们彼此接纳,因神的怜悯而得的最终结果是(罗马书15:9):「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罗马书15:11)。
领袖的群体(罗马书16)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罗马书第16章让我们明白,很多人对保罗工作情况的假设是错的。他们认为他是位孤胆英雄,独自忍受艰辛,要完成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孤独而崇高之呼召。然而,在罗马书第16章里,保罗清楚的交代,他的工作是群体同工的结果。保罗提到26位同工的名字,还有很多是用「在他们家中的教会」、「与他们在一处的弟兄、姊妹、众圣徒」带过。保罗所列的名单,女性与男性的工作并重,对两者没有区分,而且包含社会各阶层的人。这里头有些人相当富有,有些人可能是自由人。有一些还很可能是奴隶。保罗称许许多人的工作,像是:「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罗马书16:3),「多受劳苦」(罗马书16:6),「与我一同坐监」(罗马书16:7),「为主多受劳苦」(罗马书16:12),「就是我的母亲」(罗马书16:13).他提到德丢的工作,说他「代笔写信」(罗马书16:22)还有以拉都是「城内管银库的」 (罗马书16:23)。
保罗与这么多样的同工一起工作,这一点大大降低了现代西方世界所特别强调的、在职场上的个人主义价值。就像他所提到的这些人,保罗在群体中工作,也是为了群体的益处而工作。这封书信的最后一段,让我们明白福音是众人的工作。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作使徒。不是每一个人都领受呼召、离开工作、到处游走宣讲福音。保罗在罗马书12:6-8之中列出的各种服事的恩赐,清楚说明了这一点。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占去了我们的时间,我们都领受呼召,要做为众人传讲神救恩好消息的奴仆。(敬请参阅:「彼此同工一起工作」,罗马书12:4-8。)
这一段问候也提醒我们,教会的领袖都是工人。有时候我们会以为保罗的工作多多少少和其它的工作有所区别。但是保罗不断提到这些人的工作,也让我们知道,在保罗的事奉中要做的,也是在所有工作场合中要做的。职场——每个星期投入许多时间的地方,就是我们学习如何行出新生的样式(罗马书6:4)、或是陷入死亡权势泥淖的地方。在工作场合所建立的关系中,神邀请我们效法基督,寻求他人益处。在这些花费心思、投入心力、摆上双手的日常世俗工作中,我们有机会成为神赐给他人恩典的管道。
在罗马书的最后几节经文明白表示,没有人的工作是完全孤立的;都是和其他人的工作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保罗问候了将信仰传递给他的前辈,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为了他们共同的工作而冒着生命危险的人。这个观点让我们看到我们工作群体的全貌,让我们能纪念与我们紧密交织的生命——他们支持我们、坚固我们、使我们能够完成工作,他们为了我们的益处、为了成全那带领我们进入神的世界的工作,放弃了自己想要的。
罗马书的结论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保罗在罗马书中最关切的是救恩:神透过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世界带来和平。在基督里,神做工让世人与祂自己合一,让人与人彼此合一,将受造物从罪恶、死亡、衰败的邪恶权势中,救赎出来。保罗所关切的不是抽象的神学,而且具体的实践。他的目的是要医治罗马基督徒的分裂,让他们同工、一起完成神对他们生命、工作的旨意。
在这样的处境之中,保罗让我们明白救恩是怎么透过神在基督十字上的信实,成为我们白白的礼物,又是怎么透过神的恩典,赐给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白白的恩赐,并不是说神就不在意我们所做的工作或者我们工作的态度与表现。相反的,保罗让我们明白,神的恩典会如何转变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有我们工作的方式。虽然我们不能做什么来赢得救恩,但神却主动救了我们,赐给我们极丰富的恩赐,让我们可以服事彼此、建造我们的群体。最终,我们得以行出新生命的样式,带给我们周遭的人在基督里的生命,在神的时刻来临时,使一切受造的得以完全。
精选参考资料(罗马书)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Fowl, Stephen E. Philippians. Grand Rapids, MI: Wm. B. Eerdmans. The Two Horizon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2005.
Grieb, A. Katherine. The Story of Romans: A Narrative Defense of God’s Righteousness.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2002.
Jewett, Robert. Romans: A Commentar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Hermeneia, 2007.
Johnson, Luke Timothy. Reading Roman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Commentary.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01.
Keck, Leander. Romans.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Abingdo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2005.
Moo, Douglas.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6.
Stowers, Stanley K. A Rereading of Romans: Justice, Jews & Gentil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Wright, N. T. The Climax of the Covenant. Edinburgh: T&T Clark, 1991.
N.T. Wright. The Letter to the Romans, in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Vol. 10.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