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与工作

圣经注释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引言 — 关于马太福音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工作在上帝的国度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马太是由税吏转变而成的使徒,他叙述耶稣的行动和教导,向我们说明上帝的意图,希望我们在祂新的国度中如何生活和工作。我们身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就活在两个世界当中。我们一脚踏在人类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工作有可能必须屈服于一些心照不宣的期待,那些期待有可能与上帝的方式相符合,但也有可能违背祂的方式。同时,身为基督徒,我们也必须臣服于上帝的国度,委身在祂的价值观和期待之下。马太叙述了耶稣的故事,以此种方式让我们了解到该如何运用上帝的指南针,好在人类的世界中翱翔。当马太说着耶稣的故事,他时常将我们指向这个世界的真实身份,就是“天国”(马太时常换用“天国”与“上帝的国”这两个词;见太19:23-24)。这个国度“已经”降临到这世上,即使它尚未完全在地上实现。直到天国完满地实现在地上之前,耶稣的跟随者必须依据上帝的呼召来生活和工作,以“定居侨民” (resident aliens)​[1] 的身份在现今的世界里过活。

为了引导我们活出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耶稣讨论到在工作场所中的事务,例如领导与权柄、能力和影响力、公平与不公平的商业惯例、真实与欺骗、如何对待工人、冲突处理、财富与生活必需品、职场人际关系、投资与储蓄、休息,以及在某些政策与实务方面都与圣经原则不一致的机构中该如何工作。

 

Stanley Hauerwas and William Willimon, Resident Aliens: Life in the Christian Colony (Nashville, TN: Abingdon Press, 1989).

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回到目录

耶稣在祂地上事奉的初期,宣布说“天国近了”(太4:17)。当我们读到“天国”这个词,可能会想到竖琴、云朵,和天使组成的诗班,但耶稣很清楚地提到,天国指的是上帝在这地上的统治。天国“近了”。天国已经来到“这个”世界。

工作场所对我们在上帝国度里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国度都与主权、财经、农业、生产、正义、国防等等有关,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多数的工作场所中可见到的事情。马太所记录之耶稣教导,直接对我们的职场生活说话。在登山宝训中,祂引导祂的跟随者明白这新的国度之价值观、伦理和实践方式。在主祷文中,祂教导他们在祷告时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在马太福音的结尾,耶稣差派祂的跟随者到世界各地去工作,因为祂已经领受“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了,并且将会在他们世上的工作中与他们同在(太28:19-20)。正如我们所知,马太很清楚地说到,这个国度尚未完全实现在地上;但是当我们见到“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时,这个国度就会完满地实现了。在此期间,我们应该转离旧有的工作方式,好让别人能在我们身上看见我们所活出的天国新样式。至是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依照天国的价值观和实务来工作。

上帝国度之子民的工作(太1-4)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我们现在正活在神学家所谓的“已经来临,但尚未实现”(the already, but not yet)的时期当中。天国已经由耶稣在祂地上的事奉工作中揭开序幕了,然而尚未完全实现--一直要到基督亲自以君王的身份再回来时才会实现。在此期间,虽然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闲暇时间、我们的敬拜、我们的喜乐,以及我们的忧伤--都还是被这世上生活的现实框住,仍部分臣服于那旧有、败坏的堕落世界(创3);然而,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基督仍然在部分的掌权。身为基督徒,我们将自己全然置于耶稣之下,承认祂是主。我们在这世上的习惯现在就反映出即将来临的天国的景象。我们并不是要夸口说,我们比其他人还要来得敬虔,而是要接受挑战,按照神的道成长。上帝呼召祂的百姓在这地上担任许多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职业。在这一切的角色与职业中,我们必须活出真正的现实:上帝的统治正从天上来到地上。

同时,我们无法逃避这个堕落的世界所带给我们的不幸和苦恼,这还包括了死亡(林前15:15-26)、罪恶(约1:29),以及撒但(启12:9)。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耶稣自己也经历过可怕的苦难,落在罪人的手中;我们也有可能会经历到这一切。在我们的工作方面,我们有可能会因为被迫劳动、长期失业,或甚至因工死亡,而大大受苦。或者,我们会遭遇到小一点的痛苦,面对那些对我们很具挑战性的同事、处理不愉快的工作情况、应该得到升迁时却没有得到,或是成千种不同的挫折。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工作中因为我们自己犯罪的后果而受苦。其他的人所受的苦可能比我们更多,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马太福音来学习,知道如何在一个堕落的世界中活出基督跟随者的样式。

弥赛亚耶稣(太1-2)

回到目录

马太福音的开头几章记录了一连串快速发生的故事,显示出耶稣就是主。祂的降临,已在这地上揭开天国的序幕。这些故事解释了耶稣是谁,祂应验了经上的话(弥赛亚),并说明祂进入这个世界,是上帝处理人类一切办法之核心。马太福音一开始描述耶稣历世历代的祖先,以及祂的出生;这个在伯利恒马槽中的婴孩,与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是血脉相承的,他是真正的希伯来人,可以一直追溯回到亚伯拉罕(太1:1-2:23)。在每一个故事里,马太都引用旧约圣经的某个特定的经文,来显出耶稣的降临与某段古老经文的联系。[1] 我们听从耶稣,因为祂是上帝所恩膏的那一位、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祂是以人类的肉身进入这世界的上帝(约1:14)。

For example, Matthew 1:18-25 refers to Isaiah 7:14; Matthew 2:1-6 to Micah 5:1-3, 2 Samuel 5:3, and 1 Chronicles 11:2; and Matthew 2:13-15 to Hosea 11:1.

耶稣呼召门徒(太3-4)

回到目录

在马太福音第二章与第三章之间,有将近三十年的时光流逝了。施洗约翰向站在约旦河边的群众揭示了耶稣真正的身份--祂是上帝的儿子(太3:17)。接着,在耶稣接受约翰的洗礼之后,成功地抵挡并胜过魔鬼在旷野中对祂的试探(太4:1-11),与亚当和失败的以色列人形成对比。(若想知道更多有关耶稣遭受的试探,看 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上路加福音与工作中的  "路加福音 4:1-13"小节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预先看见这即将来临之国度的古老根源:上帝最初的旨意是希望这个国度就是“以色列”。同时,我们也看到它革命性的层面:这件事带来了得胜--胜过掌管这堕落世界的君王。

工作,在上帝对这个世界的旨意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当上帝创造好亚当,立即赐给他工作做(创2:15):在整本《旧约圣经》中,上帝的子民也总是被赋予工作做(出20:9)。耶稣也是一位劳动者,这个事实不应该让我们感到惊讶才是(太13:55)。耶稣的受洗、祂在旷野中受试探,以及祂在早年做木工的工作经验,使祂得以作好预备,开始祂接下来的公开事奉(太4:12)。

我们在这里遇见了头一段直接谈论到工作呼召的经文段落。在耶稣开始传讲天国到临之后,没多久,祂就呼召了头四位门徒来跟随祂(太4:18-21)。其他的门徒后来也响应了祂的呼召,总共是十二位门徒--这一帮人被耶稣呼召出来,作为与祂有亲密关系的学生;他们也是头一批仆人式领袖,要带领更新过的上帝之民(参太10:1-4,19:28;弗2:19-21)。耶稣要求十二位门徒离开他们先前的工作,放下原来的收入,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以便和耶稣一同在加利利地区到处旅行。(关于他们这样做的时候,需要他们在个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牺牲,都在www.theologyofwork.org马可福音与工作标题下的“马可福音1:16-20"小节中讨论。)对于这些跟随者和其他人,耶稣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安全感,或是还能与家人有所联系的希望。当耶稣稍后呼召马太时,他是一个税吏,其中的弦外之音就是,马太将需要放弃他收税的工作(太9:9) 。[1]

有耶稣的呼召,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我们现有的工作,成为一个传道人、牧师,或宣教士呢?这段经文是不是教导我们说,成为门徒就表示要抛弃渔网和渔船,放下锯子和凿子,以及所有的薪水和红利?

答案并非如此。这段经文只是描述那一天发生在加利利海边那四个人身上的事情。但是,这段经文并没有规范耶稣基督的每个跟从者都要做相同的事。对这十二位门徒来说,跟随耶稣的确代表着要离开他们的职业以及他们的家人,好跟他们巡回传道的主一起到处旅行。不管是在当时,或是在现在,有些职业也都有类似的要求,包括在军队服役、海上贸易、或是外交人士,还有其他的职业。同时,我们知道,即使在耶稣地上事奉的期间,也不是所有真心相信祂的信徒都放弃了他们日常的工作来跟随祂。祂还有很多的跟随者是留在他们自己的家中,从事原来的职业的。祂也时常利用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提供祂和祂的同行者三餐、住宿,以及财务方面的支持(例如,在马可福音14:3里长大痲疯的西门,以及路加福音10:38和约翰福音12:1-2中的马利亚、马大、拉撒路。)通常,他们可以帮助祂进入当地的社群,这是祂的旅行同伴无法做到的。有意思的是,撒该当时也是一名税吏(路19:1-10),虽然他身为一位税吏的生命已经被耶稣改变了,但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的证据显示说,他也被呼召要离开他的职业。

然而这段经文也引导我们进入与我们的工作和如何跟随基督有关的、更深的真理。我们也许不必放弃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放弃对自己、或对任何人、对任何体系的忠诚--如果这些事情会违背上帝的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成为了神国的双重间谍。我们可能会继续留在原来的工作场所,我们可能仍会从事相同的任务,可是现在我们要运用我们的工作,来事奉这新的国度以及我们的新主人。我们仍然为了要将一份薪水带回家而工作,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中,我们的工作也是为了要事奉人,正如我们的主所做的一样。当你因为对基督的忠诚而服事人的时候,就像保罗所说的:“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歌3:24)。

这比我们表面上所见的其实更为激进。我们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被神所挑战。为了达到我们的极限,我们应该延续我们在被创造时所被赋予的责任,或是实践我们在救赎方面被委任的命令,好让人类可以更兴旺。简单地说,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要支持别人的梦想,并为我们周围破碎的人带来医治。

因此,我们看见,虽然来自耶稣的呼召可能不会改变我们为了谋生而做的工作,但这呼召总是会改变我们为何去工作的理由。身为耶稣的跟从者,我们工作,毕竟是为了要事奉祂。反过来说,这也会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特别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这位新君王的行事方式是同情、正义、真理和怜悯:而这世界的老君王,牠的方式是破坏、漠然、压迫、欺骗,和报复。后者的方式不可再出现于我们的工作中。这一点比看起来的样子更具挑战性,而我们也永远没办法期待我们可以靠着我们自己完全做到。只有靠神在我们的工作中所赐下的能力和祝福,我们才能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实践新的方式,正如第五章到第七章所讨论的那样。

We see the same call to a radical life change in Jesus’ injunction to a potential disciple, “Let the dead bury their own dead” (Matthew 8:18-22). As R. T. France put it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 “The kingdom of heaven apparently involves a degree of fanaticism which is willing to disrupt the normal rhythms of social life.” (NIC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7), 331.

天国运行在我们中间(太5-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马太福音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给了我们关于耶稣登山宝训最完整的版本。虽然,这一大段非常长的经文(总共有111节)通常被当作一系列互不关联的片段处理(有些人认为是从几次不同的教导场合中汇编收集起来的),然而,各个部分彼此关连,整个讲道也有一贯的思想,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天国如何运行的理解,帮助我们理解天国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工作上、在我们的家庭中,以及在社群生活中的运行。

八福(太5:1-12)

回到目录

登山宝训的一开头就是八福--有八句话,开头的那个词都是“有福了”(blessed)。 [1] 这个词肯定了一种业已存在之祝福状态。八福中的每一个福都宣布,某一群通常被大家认为是倒霉的人,实际上却得到了祝福。那些已经蒙受祝福的人不需要再做什么事情来获得这项祝福。耶稣只是单单地宣布说,这些人已经得到祝福了。因此,这八福首要的功能就是在宣告上帝的恩典。这八福并非得救的条件,也不是让人得以进入上帝国度的路线图。

那些属于每一个蒙福群体的人都会经验到上帝的恩典,因为天国已经近了。我们来思考一下第二个福,“哀恸的人有福了”(太5:4)。一般人想到哀恸时,通常不会认为这是一种祝福,而是一种悲伤。 但是因为天国来临了,哀恸就变成是一种祝福了,因为哀恸者“必得安慰”。其中的含意是,上帝将亲自安慰。哀恸的苦难变成了获得与上帝之间深刻关系的祝福。那真的是一项祝福!

虽然八福的主要目的是在宣告上帝的国度所赐给人的众多祝福,但大多数的学者也认为这八福描绘出了一幅有关上帝国度特性的图画。[2] 当我们踏入上帝的国度,我们会比较希望自己成为那些被指名是蒙福的人--更加温柔、有恩慈、更加饥渴慕义、敏于使人和平等等。这使得八福成为了某种道德命令。稍后,当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时,八福就描述了这些门徒应该呈现出来的性格。

八福描述了上帝国度的特性,但不是得到救恩的条件,例如,耶稣并没有说:“只有清心的人才可以进天国。”这真是好消息,因为要实践这八福可真是不可想象的困难。要是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8),那么谁能真正有“清心”(纯洁的心,pure heart)呢(太5:8)?要不是因为上帝的恩典,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得到祝福。对于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八福并不是一项审判。相反地,对于同意加入上帝国度的人而言,八福是一项祝福,因为“天国近了”。

八福更进一步的恩典是,这些福气是祝福上帝的社群,而不只是祝福属上帝的个人。我们因为跟随了耶稣,便成为这国度社群中被祝福的成员,即使我们的品格还没成为神的样式。若以个人来看,我们都有性格上的失败之处,无法获得某些、甚至所有的祝福。但纵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因为我们周遭整个群体的特性而得到祝福。我们在上帝国度中的国民身分从现在就开始了。这国度社群的特性要到耶稣再来时才能得到完全,那时祂将“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

有了如此的认识,我们就已经准备好,可以开始检视这八福中每一个福气的特点,并探索该如何将其应用到工作上。我们无法尝试详尽地讨论每一个福气,但我们希望可以打好基础,以便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领受祝福,并活出这八福。[3]

The word blessed translates the Greek word makarios. It doesn't pray for a blessing but affirms an existing state of blessedness. There is another Greek word, eulogia, that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blessed.” It is the word used to pray that God will bless or bring something good to a person or a community. It does not appear in the beatitudes.

Donald A. Hagner, vol. 33A,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Matthew 1-13, (Dallas: Word, Inc., 2002), 97. This view, though widely held, is not universal. For a brief outline of various alternatives, see W.F. Albright and C.S. Mann, Matthew, Anchor Bible vol. 26 (New York: Doubleday, 1971), 50-53.

For a deeper exploration in the same vein, see David Gill, Becoming Good: Building Moral Character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回到目录

“虚心的人”就是投靠上帝恩典的人。 [1] 我们个人在上帝的面前承认说,我们的灵性破产了。就像在圣殿中的那个税吏,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路18:9-14)。这是一段诚实的忏悔,我们都是有罪的,全然不具有可以讨上帝喜悦的德性。忏悔是狂妄自大的反面。在忏悔最深刻的形式中,我们承认,我们极度需要上帝。耶稣在此宣告,承认我们需要被上帝的恩典充满,这是一项祝福。

因此,在山上宝训的一开头,我们便得知,在我们里面并不具有属灵的资源,可以将耶稣的教导实际应用出来。我们没有办法靠自己来完成上帝的呼召。理解到自己灵性破产的人是有福的,因为这样的理解会使他们转向上帝;若没有上帝,他们无法实现被造的目的,也无法成为神愿意我们成为的人。这篇讲道剩下来的一大部份,让我们远离自欺,不要以为自己有办法可以可到祝福;其目标是要在我们里面产生出真正谦卑的灵。

这个祝福的实际结果是什么?如果我们灵里贫穷,我们就能带着对自我的诚实评价进入到工作中。我们不会在自己的履历表中灌水,或是因我们的职位而吹嘘。我们知道,要与无法学习、成长、或接受纠正的人共事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总是试图维持一种自我膨胀的形象。所以我们决定诚实对待自我。我们记得,即使是耶稣,在祂开始从事木工的工作时,一定也需要别人的引导和指示。同时,我们也承认,只有靠着上帝在我们身上运行,我们才有办法将耶稣的教导实际应用在工作上。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要寻求上帝的同在与力量,因为我们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在我们工作的地方过活。

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灵里贫穷”看起来似乎是达到成功与前进的一种阻碍。但是通常这只是一种幻象。以长远来说,下面哪一个人比较有可能成功?一个领袖说:“不要怕,我可以处理一切的事,只要照我说的去做。”或是,另一个领袖说:“我们可以一起完成这件事,可是每个人都必须比以前表现得更好才行。”如果曾经有一段时间,傲慢自大、自我高抬的领袖被认为比谦卑、肯授权的领袖更棒的话,那么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至少在最棒的机构里早已不存在了。例如,根据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那份有名的研究指出,那些成就永续伟业的公司,其首要的特性标记就是拥有谦卑的领袖。[2] 当然,许多工作场所仍受困于旧国度的自我高抬和膨胀的自我评价。在某些情况中,也许最佳的实用建议是去找另外一个工作场所——如果可能的话。在其他的状况下,我们也许无法离开这份工作,或是并不想要离开,因为若是基督徒留下来,也许能成为一股行善的重要力量。在这些状况中,灵里贫穷的人更能成为他们周遭之人的祝福。

Luke renders this as blessed are the poor (Luke 6:20). Scholars have debated which of the two accounts is primary. Jesus opens his ministry in Luke 4:16-18 by reading from Isaiah 61:1, saying that he has come to preach the gospel to the poor. When John the Baptist questions whether Jesus is the Messiah, Jesus replies, The good news is preached to the poor (Matthew 11:5). But other scholars point out that the poor are the humble and devout who seek God, which suggests that “poor in spirit” is the primary sense. This accords with Isaiah 66:2, But this is the person to whom I will look, to the humble and contrite in spirit, who trembles at my word.  Jesus references the poor fifteen times in the gospels. Three times he refers to those who have nothing to eat, but eleven times he refers to the humble and pious who seek God. Perhaps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hat the biblical concept of the poor refers both to socioeconomic poverty and spiritual bankruptcy, and the consequent need to depend on God.

Jim Collins,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And Others Don't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2001), 20.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

回到目录

八福的第二福建立在我们对灵里贫穷的认知上,但是还再加上对于哀伤的情绪反应。当我们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邪恶时,我们会感到难过;当我们面对邪恶的世界--有可能包括了在我们工作场所中的邪恶时,也会碰触到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哀伤。邪恶有可能来自我们自己、来自别人,或来自不明的源头。在任何情况下,当我们诚实地为邪恶的言语、邪恶的行为,或工作上的邪恶政策哀恸时,上帝会看见我们的忧伤,祂会安慰我们,让我们知道,情况不会永远是这样的。

那些因自己的失败而哀恸,从而蒙受祝福的人,藉由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得到安慰。若我们对同事、学生、顾客、雇员,或其他人犯了错,我们就要承认,请求他们的原谅。这需要勇气!对于我们的行动,若没有此种哀伤情绪的祝福,我们很可能永远也不会鼓起勇气来承认我们的过错。但是,若我们这样做,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通常大家都愿意原谅我们。而且,如果偶尔有人想要利用我们承认过错而获利,我们还可以倚靠不狂妄自大所获得的第一重祝福。

有些企业已经发现,表达悲伤是一种很有效的运作方式。斗牛牌公司(Toro)是拖拉机和除草设备的制造商,他们采用了一套措施,对于那些在使用他们的产品时受伤的人表达关心。只要他们的公司一得知有人受伤,就会联络那位受伤者以表达遗憾,并提供协助。该公司也会寻求对方的建议,以便改进产品。听起来可能令人惊讶,但是这个作法多年以来已经大为降低了客户诉讼的案件数。[1] 弗吉尼亚梅森医疗中心(Virginia Mason Hospital)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因为他们承认,他们在病人的死亡上也有责任。[2]

“Caring about People: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A Conversation with Ken Melrose,” Ethix 55 (http://ethix.org/2007/10/01/caring-about-people-employees-and-customers).

“Determined Steps to Transformation, A Conversation with Dr. Gary Kaplan,” Ethix 73, (http://ethix.org/2011/01/11/dr-gary-s-kaplan-determined-steps-to-transformation).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

回到目录

八福的第三福让许多工作的人感到困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何谓“温柔”。许多人以为这个词的意思是“软弱、温驯,或勇气不足”。可是圣经对温柔的理解是“一股受控制的力量”。在《旧约圣经》中,摩西被描绘成世上最温柔的人(民12:3,根据KJV,中文圣经译为“谦和”)。耶稣描述祂自己是“柔和谦卑”(太11:28-29),这一点与祂洁净圣殿时强而有力的行动一致(太21:12-13)。

受上帝掌控的能力意味着两件事:(1)拒绝自我评价的膨胀;以及(2)节制而不坚持维护自己。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3节中很完美地抓住了第一个层面:“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温柔的人将他们自己视为上帝的仆人,不将自己看得过于所当看的。成为温柔的意思是,按照真实的状况接纳我们自己的优点和限制,而非总是在最佳灯光下完成自画像。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否认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当有人问及耶稣是否就是弥赛亚时,祂回答说:“......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4-6)。 祂既没有膨胀的自我形象,也没有自卑情结,却有一颗作仆人的心,根据保罗后来所说的,这就是“合乎中道”(sober judgment,罗12:3)。

温柔的第二个层面的关键是作仆人的心:节制而不坚持维护自己。我们运用我们的能力,是为了所有人的好处,而不只是为了自己。这第二个层面记载在诗篇37:1-11a上。这节经文一开头就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然后以“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作结束。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抑制自己的冲动,不去报复别人做在我们身上的恶事,相反却使用我们一切的能力,去事奉别人。这种想法源自我们对自己的软弱所感到的哀伤,第二福就是由此构成的。如果我们为自己的罪恶感到难过,我们真的还想要报复别人的罪恶吗?

军队里的温柔

曾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2005-2007)的Peter Pace将军讲过自己在越南战争时还是一位年轻的上尉时的故事。

在越南,有一次我几乎犯下严重的错误。我们当时正在巡逻,一位来自纽约Bethpage、19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Lance Corporal Guido Farinaro,被狙击手射杀了。子弹就来自附近的村庄。我当时是排长,而他是我的机枪班班长。我非常生气,于是炮击来攻击狙击手。接着,我看到我右手边站着21岁的Reid B. Zachary。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单单看着我,我立刻知道自己正在犯下大错。

“我请求停止炮击,并按照我第一时间就应当下达的命令,全面搜索了村庄。我们在村里只找到女人和孩子,因为狙击手早就跑了。如果事态按照我最初计划的那样发展,我不知道自己一生会活在怎样的心情中。我认为我不可能今天还能站在你们面前。我几乎被瞬间的愤怒所征服,忘记了在战斗中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之原则。

“这事以后,我把全排人员叫到一个小小的弹坑处,向他们道歉。我告诉他们若非军士Zachary,我很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全排士兵的反应是十分惊奇。那是一种非常温暖的、家庭一般的回应;而我学到,一位领袖承认错误并感谢那些指出错误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让我们在工作中的权力受制于神,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似乎总是那些富有攻击性的、懂得自我推销的人占了先。“你得不到你应得的一份,只能得到你讨价还价所获得的东西。”​[2]在工作场合,傲慢而强势的人似乎总是获胜,但是他们最终会失败的。他们无法赢得个人的关系。没有人愿意与傲慢自私的人交朋友。渴望权力的人通常都是些孤独的人。他们也难以赢得财务上的安全感。他们认为自己占有了世界,但却是世界占有了他们。他们的金钱越多,感受的财务安全就越少。

相反,耶稣说温柔的人“将会承受地土。”正如我们所见,全地已经成为了神国矗立之地。我们倾向于认为天国是在天上,是一个与我们所知之处完全不同的地方(金子的街道,珍珠的大门,山一样高的大厦)。但是神对天国的应许是赐给我们一个新天新地(启示录21:1)。那些让神掌权的人将会承受降临在地的完美国度。在这个国度中,我们将会凭着神的恩典得到那些傲慢的人徒劳地想要在此世所获取的上好之物,甚至还要更多。而且这并不是未来才实现的远景。甚至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那些承认自己真正的力量和软弱之人,也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平安。那些利用权力为他人谋福利的人常常受到尊重。温柔的人在决策之时会与人商量,从而得到更加的结果、建立更深的关系。

“The Truth as I Know It, A Conversation with General Peter Pace,” Ethix 61, (http://ethix.org/2008/10/01/the-truth-as-i-know-it).

Chester Karass, In Business and in Life: You Don't Get What You Deserve, You Get What You Negotiate (Stanford Street Press, 199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

回到目录

我们对第四福的理解,取决于对耶稣所谓的“义”的理解。在古代的犹太教中,行义的意思是“宣告无罪、证明某人无辜清白,恢复为正确的关系”。[1] 义人就是与上帝、与周遭的人维持正确关系的人。在此基础上,破坏关系者就被宣判为有罪。

你是否因正确的关系而领受过祝福呢?那是来自于温柔(第三福)。因为只有当我们停止让我们的一切行动只绕着自己旋转时,才能与别人形成正确的关系。你是否渴望--与上帝、与你的同事、与你的家人,以及与你的社群--拥有正确的关系呢?饥渴是一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为了别人的缘故,而渴望他们,我们就是真正在渴望好的关系,而不只是将他们当作零食,只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此拥有上帝的恩典,我们就会渴慕正确的关系——不只是与上帝之间,也是与那些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建立关系。

耶稣说,那些饥渴的人,将发现他们的胃口得以饱足。我们很容易便能在工作的地方发现错误,想要开战来处理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就是在饥渴慕义,渴望看见错误的事情被更正。一直以来,基督徒的信仰已经成为职场世界中许多伟大改革的源头,也许最著名的就是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废除奴隶制度,以及民权运动的发起。但是需要再次强调,这八福的源头是要紧的。我们不可能靠着自己的力量来承担这些战役,只能承认我们自己的空乏,为我们自己的不义哀恸,并将我们的能力降服在上帝的手中。

David Noel Freedman, vol. 5, The Anchor Yale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6), 73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回到目录

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忧伤,蒙受了祝福(第二福),并且也拥有正确的人际关系(第四福),你就会发现,在工作上或其他地方,向人表达怜悯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怜悯的意思是我们对待别人好的程度,比别人配得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更多。宽恕是一种怜悯。帮助一位我们没有义务该帮忙的人或者不因别人的弱势而去剥削对方,也是一种怜悯。怜悯包含着上述一切的含意,是驱动基督道成肉身、死亡又复活的动力。藉由祂,我们的罪得以赦免,我们自己也领受了上帝圣灵所赐予的帮助(林前12)。圣灵向我们显出这样的怜悯,其理由只是因为上帝爱我们(约3:16)。

在工作中,怜悯具有特别实用的效果。无论我们对别人的观感如何,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人获得最佳的成果。当你协助一位可能不太喜欢、甚至以前曾经得罪过你的同事时,你就是在对他显出怜悯。当你是某场试听会头一位参赛者,若你警告后面的参赛者,让他们知道评审员的心情不佳,你就是在显出怜悯,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让他们占据优势。当竞争对手的孩子生病了,你若同意重新安排向客户作简报的时间,好让你的对手不用选择是要照顾孩子,还是要争取生意,你就是在显出怜悯。

这样的怜悯可能会使你失去本来可以拥有的优势。然而,这样的怜悯会让工作更有成效,同时也能使其他人获益。例如,帮助某个你不喜欢的人,以便帮助你的工作单位达成目标,即使那并不会使你个人受益。或者,像是在对手小孩生病的例子中--这样做不会使你的机构获益,却会使你致力服务的客户受益。隐藏在怜悯底下的实际状况是,怜悯将使在你之外的某人受益。

具有饶恕氛围的机构将提供另外一种令人惊讶的结果。这种气氛将会改善整个机构的成效。若有人在机构中犯下错误,而机构中没有怜悯的氛围,他们可能对此什么话也不会说,并希望这错误不会被发现,好让他们自己不会受到责备。

这样就会在两方面削弱成效。首先,被遮盖的错误在之后可能更难处理。想象一下工程方面的工作,有个工人在奠立地基时犯了个错误,若立刻说出来,就很容易修正,并且可以立刻补救。 若等到整个结构都建好了,地基也都埋好了,那时才要修正的话,代价就很高昂。其次,最佳的学习经验来自从错误中学习。正如Soichiro Honda 曾说过的:“只有透过不断的失败与反省,才能达致成功。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你工作的百分之一,剩下那百分之九十九都被称为失败的努力。”[1] 若错误不被指出来,机构就没有机会学习。

Tom Peters, Thriving on Chaos (New York: Knopf, 1987), 259-6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太5:8)

回到目录

第六福与诗篇24:3-5相呼应: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上帝使他成义。

正直的汽车销售

Flow Automotive的总裁Don Flow,向我们展现了商业活动中正直的价值。他的为人特别重视公平性。但是他却发现他的汽车销售商在销售时,会不公平地对待较穷的消费者。他不能够——也不想——将自己的商业实践和个人的责任分割开来。所以他改变了商业的做法。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新方式的:
“我们有一个顾客为中心的销售流程。我们不采用传统的反复议价过程;我们有一个固定的价格结构。我们的价格实际上不别人的还要略微低一点,因为我们能够采用更好的内部流程来管理成本。你不必是一个能干的议价者,或者受过更好的教育,才能得到一个公平的价格。不管你得到了博士学位,还是一位清洁工,买一辆车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我们进行过研究,发现那些花比较少的钱买车的人通常是支付能力最强的人。那些支付能力最弱的人,反而付的钱最多。对我来说,从支付能力弱的人身上获利是不对的,明显违背了箴言中的圣经命令。于是,我们回头重构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盈利结构比一般的车商要绷得更紧,而且我们还必须充分与顾客沟通我们的价值观,这样他才会付给我们合理的报酬。”​[1]

 

“手洁心清”的意思是正直,单一专注,完全忠诚。正直远不仅是避免欺骗和不好的行为。正直的词根是整全、完整,意思是我们的行动不是根据我们的方便而随意摆弄的选择,而是源自我们整个人的本质。请注意,耶稣并不是在宣布饥渴慕义的福之后,立刻宣布这清心者的福,而是把它放在怜悯人的福之后。内心的清洁不是出自我们意志力的完美,而是因为接受了上帝的恩典。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确定我们领受了多少清心的祝福:当我可以藉由巧言欺骗脱身时,我坚守正直的程度如何?不论闲话和讽刺影射多么动听,我是否拒绝让它影响我对某人的看法?我的行动和话语在何种程度上确切地反映出我内心真正的想法?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很难说不要个人的正直,但是,在这堕落的世界中,正直的人通常是大家谈资笑柄。就像怜悯和温柔一样,清心也有可能被视为软弱。但是,只有具有诚实正直品格的人才能“见到上帝”。虽然圣经很清楚地写说,上帝是人眼所不能见的,并且“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1:17,6:16),但清心的人可以在今生觉察和感知上帝的同在。事实上,若没有正直诚实,我们针对别人所传播的谎言,到最后,会让我们自己失去感知真理的能力。我们将无可避免地开始相信自己编造的谎言。这将破会我们的工作场所,因为基于不真实的工作很快就会变得效率低下。不清心的人一点也不想要见到上帝,但是属于基督国度的人将蒙受祝福,因为他们看见事物真正的样子,看见了真实的上帝。

“Ethics at Flow Automotive, A Conversation with Don Flow,” Ethix 34, (http://ethix.org/2004/04/01/ethics-at-flow-automotive).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

回到目录

第七福赋予每一位基督徒工作者解决冲突的任务。只要人的意见不同,就会产生冲突。在堕落的世界中,一般的倾向是忽略冲突,或是利用势力、威胁或恫吓来压制冲突。但两种方式都违反了冲突者的诚实正直(第六福)。在上帝的国度里,让冲突中的双方和好是一项祝福。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解决冲突,并恢复关系。(我们将在本文稍后探讨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八章17-19节里提出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冲突解决的后果是平安,而使人和睦的人将被称为“上帝之子”。他们的行动将会反映出上帝的性格。上帝是和平的上帝(帖前5:16),而当我们在工作的地方、在小区、在家中、在全世界努力使人和睦时,我们就显出自己是上帝的儿女。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10)

回到目录

第八福也是最后一福,可能因其负面而使我们震惊。在此之前,所有的福都着重在谦卑、温柔、正确的人际关系、怜悯、清心,以及使人和睦上——全都是正面的品质。但是耶稣却将“为义受逼迫”的可能性包涵进来。这一点由前面的七福引起,因为那些反对上帝之道的势力在此世仍然掌握强权。

请注意,源自不义行为的逼迫,是不会蒙受祝福的。如果我们因自己的过错而失败,我们应当预计会承受负面的后果。稣在这里谈的是关于因行善而遭受逼迫的祝福。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义而被逼迫呢?在堕落世界中的现实就是,如果我们展现出真正的公义,很多人就会拒绝我们。耶稣很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点,指出跟祂一样宣扬上帝国度的众先知也曾遭受逼迫。“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1-12)。义人可能会遭受到主动的、甚至有时相当严重的逼迫——被那些可以因不义行径得到好处或自认为可以得到好处的人所逼迫。例如,你在工作的地方为遭受闲言闲语或歧视待遇的受害者说话,或只是对他表示友善,就有可能遭遇逼迫。如果你是商会会长,而你公开反对会员接受不正当的津贴,就别期望下次还会当选了。这项祝福是这样的:为了正确的理由而遭受主动的逼迫,表明黑暗的势力相信你正成功地推进上帝的国度。

甚至是最好的机构和最令人佩服的人士,也仍然会因为人类的堕落而被污染。没有人是完美的。第八福提醒我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工作,是需要勇气的。

工作世界中的光和盐(太5:13-16)

回到目录

在登山宝训的八福之后,耶稣告诉祂的跟随者说,领受这些祝福的人是很重要的: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


如果你是耶稣的跟随者,活出了这八福,你就是很重要的。你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你是这世上的盐。盐的功用是保存,而基督徒有助于保存文化中美好的部份。在古代的世界中,盐是非常贵重的:希腊人认为盐里面所包含的物质几近于神圣,而罗马人有时以盐当作薪资付给士兵。没有履行职务的士兵,被称为“配不上他领的盐”。你的责任是调味。从某种意义来说,你可以将上帝的价值观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带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你可以使生活变得美味可口。

请注意,盐若要发挥效用,必须与它所要保存的肉品或鱼类接触。因此,我们若要发挥效用,就必须介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这会构成某种张力,因为主流文化不见得喜欢我们。大多数的时候,依照八福的原则来生活,会使我们在工作上更加成功。但我们也需要做好准备,应对不如意的情况。如果在我们的工作中显出怜悯、使人和睦,或是为了公义而努力,却使我们的职位遭受威胁,我们该怎么办?从这个世界中撤离,绝对不是基督徒的答案。但是,住在这个世界中,真的是很困难,必须随时作好准备挑战其运作模式。在马太福音5:10-12中,耶稣指出了逼迫的真实性。但是,在我们与所处文化的接触中,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盐份”——我们的独特性。我们被呼召要维持这种平衡。

“你们是世上的光。”基督徒的工作内容不只是要维持个人的圣洁,也要碰触到我们周遭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会在教会中遇见基督的人。也许,工作场所就是我们为基督作见证最有效的地方了。可是,当我们在工作的地方为基督作见证时,必须小心我们所使用的方式。老板付钱让我们工作,若我们利用工作时间来传福音,可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好像在偷窃雇主。再者,若在工作的地方造成分裂,或是针对未信者制造一种怀有敌意的环境,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我们必须避免利用使人改变信仰而自我高抬的败坏行为。并且风险在于,这种做法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的失败羞辱基督的名,特别是如果我们看起来很热衷于传福音,却在实际的工作上质量不佳时更是如此。

既然有这么多的危险,我们要如何成为职场中的盐和光呢?耶稣说,我们的光不一定非得藉由话语的见证,也可藉由我们的行为——即我们的“善行”来见证。“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八福中已经提到了一些善行。在谦卑与对上帝的降服中,我们致力于正确的关系、怜悯的行动,为了和平而工作。当我们活出神的祝福时,我们就是工作场所、家庭和国家的盐和光。

什么是公义?(太5:17-48)

回到目录

在马太福音5:20里,耶稣说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话:“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在祂的时代里,一般人敬重那些看起来公义的宗教领袖,永远也无法想象自己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敬虔。耶稣说,只有比文士和法利赛人更公义的人才能进入神的国,众人听见都震惊不已。那么,谁还能得救呢?问题在于,我们是用外表的敬虔来评估义,这是古往今来对这个词的通常理解。然而,在整本圣经中公义这个字(如同在上面的第四福中已经提到的一样),总是带有“正确关系”的含意——我们与上帝、与周围之人的关系。这也包括了工作场合的关系。

看了下面的例子,我们就会清楚明白这一点。马太福音5:21-26说,光是不杀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小心避免怀怒,以免冒犯别人或破坏关系。我们可能会生气,但是正确处理愤怒的方式是试着解决冲突(太18:15-19),而不是以侮辱或毁谤的方式将该人推开。耶稣明确指出,你和兄弟姊妹之间的正确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先放下宗教仪式,解决了两人之间的问题再回来。

在工作场合中,怒气有可能被用来操纵人。或者,可能因为你感到不公平的待遇,愤怒就淹没了你。你应该去处理冲突:首先采取和解的行动,即使这会让你显得低声下气。公平基础上的冲突解决,,乃是新国度的法则。再说一次,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财富与物质供应(太6)

回到目录

耶稣经常谈到财富。财富与物质的供应本身并不是工作,而经常是我们或他人工作的结果。经济学的中心原则在于,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因此这个主题与工作有关。以下是登山宝训中,耶稣对于财富和每日供应的教导。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6:11)

回到目录

就在主祷文这句“为日用饮食”的祷词前面,我们读到:“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在上帝的国度里,领受我们日用的饮食虽是一件确定的事,但是在我们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维持每日的供应却是问题重重。虽然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事物,可以生产出足够喂饱地球上每一个人的食物,但我们尚未消灭饥饿。因此,耶稣对于财富或每日的供应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请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为了所需的饮食而转向上帝。

但是,请注意,这项祈求是复数形式:“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不仅求自己的饮食,也为那些没有食物的人祷告。因为我们渴望与别人维持正确的关系,所以我们也考虑别人的饮食需要:我们与需要的人分享所有。如果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机构,和政府,都依照上帝国度的旨意和原则来工作的话,没有人会捱饿。


积攒财宝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太6:19-34)

回到目录

我们不仅要为日常的物质供应祈求上帝,耶稣也警告我们,不可在地上储存物质的财富和其他的珍宝: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19-21)

“天上的财富”并不是上帝心中一个善良的幻想参照,或者类似的陈腔滥调。上帝的国度最终将统治全世界。“天上的财宝”是指将来上帝国度中有价值的事物,比如正义,每个人都有从事生产的机会,供应每个人的需求,以及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其言下之意是,如果我们将钱投资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上,而不是投资在保护我们不断累积之盈余的证券上,会更好一些。

那么,若考虑一个退休投资组合,或为自己与他人考虑今世的物质需要,是一个错误吗?同样,答案即是“是的”,又是“不是”。回答“不”,是因为这段经文并非圣经中唯一谈论财富问题和供应那些依赖我们之人的经文。其他的经文段落劝我们要谨慎及深谋远虑,比如,“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箴13:11b),以及“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箴13:22 )。上帝引导约瑟提前为饥荒储存了七年的粮食(创41:25-36),而耶稣在才干的比喻中也赞同投资金钱(太25:14-30,这一点将在后面讨论)。根据来自圣经其余经文的亮光,马太福音6:19-34便不能成为一条全面的禁止令。

但这答案的肯定部分是一个警告,在第21节中优美地概括出来:“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们可能会期望这句话以相反的方式来表述:“因为你的心在那里,你的财宝也在哪里”,但是,耶稣的话语另有深意。金钱改变人心,比人心决定如何处理金钱更甚。耶稣的重点并不是说“你倾向于将你的钱放在对你重要的事情上”,而是,“你所拥有的财产将改变你,使你更关心财产,胜于其他的事情。”请仔细选择你所拥有的事物,因为你将不可避免地开始珍视和保护它们,以防止别的东西带来的潜在损害。

我们可以称之为“财宝的原则”,意即,财宝会改变人。那些将最珍贵的财宝投资在今世之物的人,将会发现他们不再事奉神,而是事奉钱(太6:24)。这可能会导致焦虑,而焦虑来自货币的不确定性(太6:25-34)。我的钱会不会被通货膨胀所侵蚀?股市会不会崩盘?债券是否会违约?银行是否会倒闭?我是否可以确定我存的钱足以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事?

这种心态的解毒剂,是将投资放在满足人真正需要的事情上。一个提供干净的水或制作精良服装的公司,也可以算是在神国的投资,而追求因政治动机而发放的津贴、过热的住房市场、或稀缺原料的投资则未必如此。马太福音第六章的这段话不是投资组合的管理规则,但它确实地告诉我们,我们对上帝国度的方法和手段的注重,会影响到我们管理财富的方式。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你应当如何关注物质的需求和资源的积累呢?如果你为此而焦虑,绝非明智之为。如果你让这些事取代了你对上帝的信任,你就会愈来愈不忠心。如果你为这些东西付出过多的关注,你就会变得贪婪。如果你以牺牲其他人的代价获取这些东西,你就成为反对上帝国度的压迫者。

我们该如何分辨我们对财富的注意是否恰当?耶稣回答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先做重要的事。尽管我们很容易会自欺欺人,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让仔细观察财宝把我们带到了何处。它可以揭示我们的内心。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5)

回到目录

耶稣呼召我们认识自己,远离指摘或论断他人: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这段话似乎制造了工作场所中的一个问题。成功的工作往往取决于针对别人的性格和工作进行评估。老板必须评估自己的下属,也有某些组织采用反向评估。我们经常必须决定谁是值得信赖的,要选谁作为合作伙伴,该聘用谁,该加入哪个组织。但是第5节说到了假冒为善这个词,并训诫我们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表明耶稣说的这话是反对虚假或不必要的判断,并不反对诚实的评估。问题在于,我们会不断地作出判断,却浑然不觉。我们在工作场所中针对别人所形成的印象,较多是出于我们偏颇的看法,而非事实。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常常是用来让我们自我感觉更好。还有部分原因是,当我们没有以仆人身份服侍别人时,想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时间或意愿来收集真实的信息,因为储存随机印象要简单很多。

要单单靠我们自己来克服这种虚假的论断主义,也许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致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评估系统在工作场所中极为关键。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去收集真正的绩效证据··,并要与员工讨论不同的看法,识别共同的偏见。在个人层面上,在那些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的人之间,我们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公正性,只要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开始判断他人时,问问自己:“我与此有何关系?”“有什么证据可以让我作出这个结论?这个判断对我有何好处?对方会如何回应?”也许,要除去我们自己眼中的梁木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我们的判断告诉那个人,请他们回应我们的看法。(见此文后面马太福音18:15-17,“解决冲突”一节。)

黄金定律(太7:12)

回到目录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这句话将我们带回到真正的义,就是在工作中以及在其他地方修补并维持正确关系的义。如果在我们作出决定、采取行动之前只能问一个问题,最好的问题应当是:“这是我希望做在我身上的方式吗?”

主啊,求祢怜悯(太8-9)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在第五到第七章里面,我们听到耶稣关于降临到地上的天国之教导。在第八至第九章当中,我们看到祂藉由同情和怜悯的行动,使这个国度实现。祂医治了一位被人排斥的痲疯病人(太8:1-4),祂同情一位罗马占领军的一位官员(太8:5-20),祂释放了一位笼罩在苦难风暴下的被鬼附者(太8:28-9:1)。在上述所有案例中,耶稣的怜悯使祂采取行动,恢复了上帝的创造。祂的追随者也可以用同样实际的方式来表达同情。

在耶稣表明这国度已经到来时,祂称那些跟随祂的人是“做工的人”(太9:37-38)。神让我们中有些人从事身体和情感方面的医治,类似于耶稣在这几章中所作的工作。其他人则被带领去做不同的职业,如提供食物、水、住房、交通、教育、健康照护、司法、安保,或建立良好的政府,类似于耶稣三十岁之前做木工的工作。即使耶稣花那么多的时间医治人,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祂是一名传道者,而不是一名医生。还有一些人被带领去用艺术、企业家精神、设计、时尚、研发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因为我们是按照那位创造万有之神的形象被造的(创世记1)。这几章的重点在于,对于耶稣来说,祂所宣告的上帝的国度,在世俗与神圣上、灵性与身体间并无分隔。

劳力的人理当获得饱足(太1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在10章中,耶稣差派祂的门徒出去宣讲即将到来的国度,并藉由怜悯和同情,施行大能的神迹,彰显这个国度。祂指示他们不要预备自己的需用(太10:9-10),而要仰赖他人的慷慨。祂很明确地表示,福音不应是一件商品:“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这里对我们的教训是,赚钱以及为财务思考并不是坏事;事实上,上帝正是通过我们的劳动来供应我们,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太10:10)。然而,这项警告是防止我们让收入成为工作的焦点。作为这新国度之主底下的工人,我们的焦点应放在工作的价值上,而不是薪资上。耶稣在这里的指示,是为了将上帝放在我们心中的首位(参看雅各书4:13-16)。无论是谁在我们的薪水支票上签名,最终都是上帝同意支付了这一切。

我的轭是轻省的(太11:28-3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当我们浏览马太福音的时候,会看到反对耶稣的势力——反对祂的信息和行动的力量——在渐渐增加。这种力量在马太福音12:14达到高潮,宗教领袖们决定阻止祂,即使杀了祂也在所不惜。这预示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也设定了故事的结局:耶稣将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尽管耶稣知道将来之事,却仍然告诉祂的追随者: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8-30)

如果我们在工作时与祂同轭,我们就会找到成就感,并经历到与上帝、与人的良好关系。[1] 当上帝在伊甸园将工作赐给亚当时,在上帝的权柄下,工作很容易,负担也轻。当人类夫妻背叛自己的创造者,工作就变成了艰难的苦役,必须对抗荆棘和蒺藜(创世记3)。耶稣邀请我们与祂同轭,祂应许说,我们的灵魂可以得安息。(欲了解更多关于与基督同轭工作,见www.theologyofwork.org:“哥林多后书与工作” 标题下的"哥林多后书6:14-18"小节。)

这一段落的应用,点击这里,见Country Supply Study Guide中的“随着成长改变战术”一文。

Frederick Dale Bru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ume 1: The Christbook, Matthew 1-12, Revised & enlarged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7), 537-540.

在安息日工作(太12:1-8)

回到目录

有计划地要求休息

更多阅读,请参考两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在波斯顿咨询集团的最新研究。这项研究讨论休息和工作的节奏问题,可在这里访问。这项报告显示,那种认为每个人都必须随时在岗的假设已经被很多人挑战。现在,个人不仅可以休息,而且休息实际上让他们的工作更高效。(哈佛商业评论可能在网站上显示广告,或要求注册才能阅读这篇文章。)Mark Roberts在他关于领袖生命的灵修书籍"Won't Keeping the Sabbath Make Me Less Productive?"中也讨论了这个话题。

耶稣和祂的反对者之间主要的冲突领域之一,就是守安息日。在这段话中,耶稣被宗教领袖批评,因为祂允许自己的追随者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法利赛人认为这是一项工作,在安息日是禁止的,但耶稣同时反驳了他们的诠释和动机。祂认为,采摘刚好足够食用的粮食来充饥,不算是不守安息日,因为大卫王和圣殿中的祭司也曾这样做,却没有引起上帝的斥责(太12:3-5)。再者,真正遵守摩西律法的动机应该是同情和怜悯(太12:6)。上帝喜爱怜悯(允许饥饿的人摘谷物吃),而非献祭(守安息日),弥迦书6:6-8已经揭示了这一点。每个星期一天的休息乃是上帝的应许,意思是我们不用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停地工作。这不是为了审判人在安息日缓解饥饿或需要而制定的律法。

www.theologyofwork.org/cn网站上,马可福音与工作一文中,"马可福音1:21-45"以及 "马可福音2:23-3:6"两节,以及路加福音与工作一文中"路加福音6:1-113:10-17"一节,连同专文休息与工作(译者注:只有英文),会更深入地讨论犹太人的安息日与基督徒在周日崇拜上帝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犹太人安息日的律法应用在基督徒的生活中。

天国的比喻(太13)

回到目录

从13章开始,因为众人的反对,耶稣的教导风格产生了变化。祂不再明确地宣讲天国,而是开始用比喻说话。这些比喻对信徒有意义,但是不信者却无法理解。这些简短的故事大多数与工人有关:一个撒种者耕种一块土地(太13:3-9);一个女人使用酵母揉面包(太13:33);一个寻宝者(太13:44);一个珍珠商人(太13:45-46);一些渔民(太13:47-50);一位家主(太13:52)。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故事并不是在描绘这些工作。耶稣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播种到田里、如何烤面包,或是如何投资商品。相反,耶稣利用这些物质对象和人的劳动,作为故事的元素,让我们能认识上帝的国度。我们的工作可以有意义,甚至可以表现永恒的事实。这就提醒了我们,我们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从上帝的创造中衍生出来的,并且一直都是上帝国度的一部分。

纳税(太17:24-27,22:15-22)

回到目录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必须同时向自己的圣殿和罗马异教徒政府缴税。马太记录了两个独立的事件,描绘了耶稣对缴税的观点。第一件事记录在马太福音17:24-27,收丁税的税吏问彼得,耶稣是否纳税。耶稣知道了这次的谈话,就问彼得:“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回答说:“是向外人。”耶稣回答:“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牠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第二起事件与罗马的税收有关,记录在马太福音22:15-22里。法利赛人和希律党徒想要陷害耶稣,于是问他,“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耶稣知道他们心中的邪恶,尖利地反问他们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甚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于是,耶稣这样结束了对话:“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

我们真正的公民身份是在上帝的国度中,我们也为了上帝的计划而献上一切资源。但是我们也给这世上的权力所应得的。纳税是我们作为公民或居民,在任何文明社会中享受服务的基本义务之一。这些服务包括:紧急事件处理者的工作(警察、消防队员、医疗人员等),以及各地的社会网络,为要确保司法公正,或帮助穷人、老年人、和有需要的人等等。罗马帝国主要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服务,但即使如此,它也提供了道路、用水、治安,有时也救济穷人。对于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类型或程度,我们可能并不完全赞成,但是我们知道,为了提供人身保护,为了帮助那些无法帮助自己的人,税收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活动都在事奉上帝的旨意,耶稣却没有呼召我们公然藐视我们所居住国家的税收规定(罗13:1-10;帖前4:11-12)。实际上,耶稣教导说,不必将抵制纳税当作一个原则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来12:14;参见彼前2:12),同时,像光照在黑暗里一样生活(太5:13-16;腓2:15)。若我们工作赚钱,却拒绝纳税,因此羞辱了上帝的国度,就既不能带来平安,也不令人喜爱。

这一点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作上。除了缴税之外,工作场所应受到政府法律和机构的约束。一些国家政府的法律和做法有可能违反基督教的宗旨和道德,第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就是如此。政府或政府雇员有可能索贿,强制实施不道德的规章制度,使人民屈从于苦难和不公义,并使用税收行悖逆神旨意之事。但论到税收,耶稣并没有要求我们去抵制每一项这样的滥用。我们就像在敌方领土上的间谍或游击队。我们不应为了竭力攻打敌国的每一个据点而陷入困境。相反,我们必须采取战略行动,总是要问自己,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国度。当然,我们绝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参与到滥权败坏的行动中。(这个主题也在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路加福音与工作”:“路加福音 19:1-10; 20:20-26”中讨论。)

新国度中的生活(马太福音 18-25)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在马太福音第18章到第25章当中,耶稣给了我们在上帝国度中生活的具体情形。在许多的情况下,这些讨论都特别适用于工作。

冲突的解决(太18:15-35)

回到目录

所有的工作场所都会发生冲突。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示范了如何处理错待我们的人的模式。祂并没有说“报复!”或“反击!”相反,祂勾画出一个和解的过程,以寻求一对一的和解作为开始。温柔的福意味着你需要放下自我辩白,以便能以尊敬和真实的态度向伤害过你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开放地了解他们的观点(太18:15)。这并不意味着要让自己屈从于进一步的虐待,而是开放自己,知道自己的看法可能并非世上唯一的看法。但是,假如这样也不能解决冲突呢?退而求其次的第二步,是请一位认识你们两人的人和你一起去,再次与制造伤痛的人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冲突仍无法解决,那么将此事报告领导者(马太福音18:16专门讨论教会里的冲突,因此需要报告教会),以得到公正的裁决。如果该裁决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就应当将不遵守裁决的冒犯者从社群中赶出去(太18:17)。

虽然耶稣讨论的是与“教会其他成员”(太18:15)之间的冲突,但祂的方法很了不起,乃是目前职场公认的最佳实践的先驱。即使在最好的工作场所中,也会出现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冲突的双方直接交换意见,而不是向别人抱怨。不要在一群人面前谈论个人的冲突,而是要与对方私下解决。在这电子通讯的时代,耶稣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现在只需在“抄送”栏填上一两个名字,或是单击“回复所有人”的按钮,便能使一个单纯的意见不合,变成整个办公室的结仇。即使这两个人私下用电子邮件交流,但是因为使用了电子邮件之类不具人性的媒介,误解的可能性将成倍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字面的意思来接受耶稣的忠告:“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太18:15)。

指出错误是一条双行道。我们也需要敞开自己,听取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因此,聆听——在这三节经文中,耶稣三次提到聆听——是关键的因素。现代冲突解决的模式,甚至在双方保留不同的意见时,也提倡彼此倾听。通常,专注的倾听会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如果还是没有成果,那么就邀请其他具有适当技能和权力的人介入一起讨论。

有钱的少年官(太19:16-30)

回到目录

关于金钱的问题,在前面马太福音第6章讨论过,如今在这个被耶稣吸引的富有年轻人的故事中再次出现。这位年轻人问耶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告诉他要遵守十诫,他回答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遵守十诫了。在马太的叙事中有一个独特的元素,这年轻人接着问耶稣说:“还缺少甚么呢?”这个问题显出他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可能做到了每一件看来正确的事,但还是知道我们里面缺少一些东西。耶稣回答说:“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19:21)。

我们从四福音书知道,耶稣并没有叫所有的听众都放弃自己的财产。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因自己的财产而背负重担。耶稣激进地挑战此人,因为他强烈地依恋财富(太19:22)。上帝完全知道我们的心,也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来事奉祂。

我们的财宝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表现和技能,还是我们的退休基金吗?这些事物本身都是很好的(是上帝的礼物)。但它们都是次要的,首先要先求祂的国(太6:33),以及与上帝、与人的正确(义)的关系。我们要张开手掌来持有财富、把握工作,以免像这位富有的年轻人,最终伤心地转身离开上帝。(这个故事在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上,“马可福音 10:17-31 ”和“ 路加福音 18:18-30 ”中有更深入的讨论。)

葡萄园中的工人(太 20:1-16)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只出现在马太福音中。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内雇用短工。那些在早上六点钟就被雇用的人投入了一整天的工作。那些在下午五点钟才被雇用的人仅投入一个小时的工作。但主人支付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天的工资(一钱银子)。而且他让每个人都知道,尽管他们工作的时数不同,但每个人的工资是一样的。毫不奇怪,那些先被雇用的人抱怨说,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却没有比那些较晚开工的人挣更多的钱。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3,15-16)。

与撒种的比喻不同(太13:3-9、18-23),耶稣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因此,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释。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是劳动者和管理者,有的人就认为这故事与工作有关。若是如此,那么这个故事似乎是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工资”,或是“如果在类似的职位中,别人多拿少做,不要感到不满”。对工人来说,也许这是不错的做法。如果你赚得了一份体面的工资,何必因为别人有更好的薪水而让自己痛苦呢?但是这种解释也可以被用来为不公平或虐待劳工的作法辩解。一些工人可能会因为种族、性别或移民身份歧视的原因,而领到较低的工资。耶稣真的是说,当与其他工人相比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我们应该知足吗?

此外,无论工人的工作量有多少,仍支付给人一样的薪资,这是一种有问题的商业行为。那样做岂不是给人强烈的诱因,使得所有的工人都会在隔天的下午五点钟才露面?还有,关于公开每个人的工资这件事呢?这样做确实能减少私议的范围。不过,强迫那些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看着那些工作仅一小时的人也拿相同的工资,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这似乎是刻意策划,要导致劳资纠纷的做法。若按照字面来看这个比喻,对于没有绩效者也支付一样薪水,似乎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难道耶稣真的是在提倡这种付工资的作法?

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是真的在讨论工作问题。这比喻的上下文是耶稣针对“谁属于上帝的国度”,给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例子:例如,儿童(太19:14),他们在法律上甚至还不能为自己负责。祂很明确地表示,神的国不属于富人,或者说至少不会有很多富人进入其中(太19:23-26)。神的国乃是属于那些跟随祂的人,特别是那些因此而遭受损失的人。“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19:30)。现在这个比喻之后,耶稣紧接着用了同样的话结尾:“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6)。这表明,这个故事是神国属于哪些人之讨论的延续。上帝的国并不是靠着我们的工作或行为进入的,而是因为上帝的慷慨。

当我们理解到这个比喻是关于上帝在天国中的慷慨之后,我们仍然会问,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工作上。如果你得到合理的薪酬,那么完全可以接受建议,以自己所得为满足。如果另一名工人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他高兴而不是抱怨,岂非更为优雅的表现吗?

Toro公司的公平工资

Ken Melrose描述了Toro公司里,公平工资的重要性:​

1981年,我被任命为执行总裁时,Toro正在破产的边缘。我觉得神呼召我,要在仆人式领袖的原则上构建公司的文化。对我来说,那些记录在“职级和档案”中的员工,乃是组织真正的力量所在,乃是一件显然的事情。
我们小心地避免组织中的工资差异变得过大,引起众人的不满。我们特别注意期权所造成的那种“拥有和一无所有”的感受,也特别注意那些处于工资链底端的雇员。我们希望提倡的理念是,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大的团队,每个人对公司的成功都极为重要。为了推动这种理念,我们象征性地给了每位员工一股Toro股份,然后创建了一个401K年金账户,每年用公司的股票奖励所有员工。尽管高管们比初级员工分得的股份多一些,但是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成了“业主”……​[1]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之后你可以回到本文。​ (译者注:只有英文)

但是,这个比喻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这比喻中的主人支付了所有的工人足以养家的工资。[1] 耶稣时代的社会状况是,因为他们无法支付缴纳罗马帝国的税款而背上债务,许多小农被迫离开他们的土地。这违背了上帝给以色列的命令——不能将土地从耕种它的人身边夺走(利25:8-13),但是当然罗马人并不关心这一点。因此,一大堆失业的男人每天早上聚在一处,希望当天能被雇用。他们是当时流离失所、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工人。那些在下午五点钟还在等待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赚得足够的收入,来为他们的家庭购买一天所需的食物。然而,葡萄园的主人还支付了他们一天的工资。

如果葡萄园的主人代表上帝,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表明在上帝的国度里,流离失所者和失业的工人都能找到工作,好让他们和那些倚靠他们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我们已经看到耶稣说:“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太10:10)。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地上的雇主有责任满足员工的一切需要。地上的雇主不是上帝。反过来说,这个比喻对于每个正在努力寻找合适就业机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盼望的信息。在上帝的国度里,我们全都能找到供应我们需要的工作。这个比喻对于那些有机会塑造今日社会之工作结构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基督徒现在当如何行事,从这个层面推进上帝的国度呢?

A denarius was the standard one-day wage in first-century Palestine.

仆人式领袖(太 20:20-28)

回到目录

尽管前述的比喻谈到上帝的恩典和慷慨,尽管耶稣的门徒听到耶稣两次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他们仍然错过了重点。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要求耶稣赐给她两个儿子将来的国里最显赫的位置。这两个人当时都站在那里,于是耶稣转向他们,问道:“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回答:“我们能。”其他的十位门徒听到这一点,就十分恼怒。耶稣藉这个机会,挑战了他们关于显要卓越的认知。

“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5-28)

真正的领导力体现在服侍他人上。其形式,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情况而异。这并不意味着身为总裁的人必须每个月轮流扫地或打扫厕所一次,也没有任何人可用帮助别人为借口,不去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做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要服务我们的客户、同事、股东和其他受我们工作影响的人。Max De Pree 长时间在Herman Miller公司担任总裁,他也是入选财富名人堂(Fortune Hall of Fame)的一员。他在《领导是一门艺术》(Leadership Is an Art)一书中写道:“一个领导者的首要责任是确定现实的状况。最后的责任是说谢谢。在这两者之间,领导者必须成为一个仆人和一名债务人。简而言之,这就是领导的艺术。”​[1]

仆人是知道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太5:3),并且在上帝控制下行使权力(太5:5),以保持正确的人际关系。仆人领导者为人正直诚信(太5:8),会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太5:4),在别人失败时显出怜恤(太5:7),尽可能使人和睦(太5:9),并在事奉上帝时忍受过分的批评(太5:10),保持正直(太5:8)。耶稣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设立了模范(太20:28)。我们要遵循祂的榜样,以证明自己是基督的跟随者。

Max DePree, Leadership is an Art (New York: Doubleday, 1989), 9.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21:28-32)

回到目录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21:28-32)讲的是两个兄弟的父亲要他们去葡萄园里工作。有一个告诉他的父亲说,他会去,但是他没这么做,另外一个告诉他的父亲,他不会去,但最终,他在葡萄的藤蔓中间工作了一整天。然后,耶稣问了这一个问题:“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答案很明确:实际去工作的那个,虽然最初他拒绝这样做。这个比喻延续了马太福音前面的故事,讨论究竟谁才真正属于上帝的国度。耶稣告诉听众中的宗教领袖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太21:31)。[1] 看起来最不敬虔的群众将在那些宗教领袖前面进入上帝的国度,因为他们最终遵行了上帝的旨意。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在工作中,行动比言语更响亮。许多组织都有使命宣言,宣称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服务客户,产品的质量,对人诚信,以员工为本等等。然而,许多这样的组织在服务、产品、诚信和员工关系方面的质量却很差。个人也一样,可能只是吹嘘自己的计划,却完全不去实现。掉入这个陷阱的组织和个人,可能都有着很好的意愿,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言不符实。工作场所既需要能够实现使命和目标的有效系统,也需要公正的监控系统,以提供不夸饰的反馈。

Jesus illustrates this in 21:32: The religious leaders had listened to John the Baptist but scorned him; tax collectors listened to him, believed, repented and were baptized. But the religious leaders refused to hear the prophet’s message or to repent, excluding themselves from God’s kingdom.

佃农的比喻(太21:33-41)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之后紧接着凶恶园户的比喻(太廿一33-41),场景是一个工作场所,即葡萄园。然而耶稣明确地指出,祂并不是在谈论葡萄园的经营,而是在谈论犹太宗教当局对祂的拒绝,并最终唆使人将他杀害(太21:45)。若要将这个比喻应用到今天的工作场所,关键是第43节:“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我们在工作中各有职责。如果我们拒绝负责,不顺服神,我们的工作方式就与上帝的国度相悖。在每一项工作中,我们最终的绩效考核都来自于上帝。

向上和向下服务(太24:45-51)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谈到一位总管一家事务的奴仆。他的责任包括在适当的时候给其他奴仆发放食物津贴。耶稣说:“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太24:46)。仆人将得到晋升,并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耶稣评论说:

“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24:48-51)

在现代的职场环境中,这位奴隶就相当于一位经理,他需要对业主负责任,同时也要管理其他工人。只有当工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业主的利益才能得到满足。经理需要向权柄在他之上与之下的双方负责。耶稣说,仆人式领导的职责,就是照顾在他之下的人的需要,也顾及在他之上的人。他不能虐待那些在他权柄之下的人,却借口是为了上司的利益。祂用戏剧性的方式描述了对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工人所给予的重重惩罚(太24:48-51)。

才干的比喻(太25:14-30)

回到目录

耶稣关于工作最重要的比喻之一,是关于投资的比喻(太25:14-30)。一个有钱人分派他的仆人管理他的财富,很像今天的投资者在市场里所做的。他给了第一个仆人五千银子(这是一大笔钱)[1] 两千银子给第二个仆人,一千银子给第三个仆人。其中两个仆人藉由基金交易赚回了百分之百的收益,但是第三个仆人将银子藏在地底下,一无所获。财主返家后,奖励了两位赚钱的仆人,却严厉地惩罚了那个什么也没做的仆人。

这个比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金融投资。上帝已经赐给了每个人各种各样的恩赐,祂希望我们运用这些恩赐来事奉祂。若仅仅将那些恩赐摆上壁橱架蒙尘,是不能被接受的。就像这三个仆人,我们拥有的恩赐各不相同。上帝希望从我们身上得到的报酬,与我们得到的恩赐相称。那个收到一千银子的仆人并不是因为没有赚到五千银子受责;他被谴责,是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恩赐做任何事情。我们从上帝那里收到的恩赐和礼物,包括技能、能力、家族关系、社会地位、教育、经验等等。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我们必须要运用我们被赐予的一切,以完成上帝的旨意。发生在那个毫无产出的仆人身上的严重后果,远远超过平庸业绩所触发的结果,这是要告诉我们投资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

然而,在此比喻中,用于投资的特殊才干(talent)就是金钱,在当今大约可值一百万美元。现代英语掩盖了这一事实,因为他连得(talent)这个词主要被用来指称技能或能力。但是,这个比喻与金钱有关。它指出,如果以敬虔的方式成就敬虔的目的,那么投资而不是囤积,就是一件敬虔的事情。最后,主人称赞这两个值得信赖的仆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25:23)。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主人关心的是结果(“好”)、方法(“良善”),和动机(“忠心”)。

对于职场更直接的应用,是将资本投入有风险的投资,以追求回报。有时候,基督徒或认为谈论投资增长、生产和回报,对上帝来说是不圣洁的。但是,这个比喻推翻了这种概念。为了上帝的国度,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投资我们的技能和能力,也应投资我们可运用的财富和资源。这也包括生产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教导主日学的志愿者在履行这个比喻。那些开始一个新事业、提供就业机会给别人的企业家,发起艾滋病宣传运动的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开发创新过程的机器操作员也是如此。

上帝并没有赋予人相同的或完全相等的恩赐。如果你尽所能地运用上帝赏赐给你的恩赐,你会听到祂说“干得好”。不仅恩赐如此,人也具有平等的价值。同时,在这个比喻的结尾处,有十万银子的人得到了第三个仆人身上拿走的银子。平等的价值并不一定意味着平等的报酬。有些职位需要更多的技能或能力,因此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两个做得很好的仆人得到了不同金额的奖励。但是他们都获得了相同的赞词。这暗示说,若我们运用所得的一切才干,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尽力的时候,就跟上帝其他忠心的、值得信赖的仆人站在了同等的平台上。

一个非常相似的十锭银子的比喻,见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路加福音与工作”标题下的“路加福音 19:11-27”。

更多关于恩赐和呼召的讨论,见Calling and Vocation Overview一文。更多关于利用恩赐服侍社会的讨论,见 "有恩赐的社区(林前 12:1-14:40)

According to NRSV footnote f, “a talent was worth more than 15 years’ wages of a laborer,” in other words, about $US 1 million in today’s currency. The Greek word talanton was first used for a unit of weight (probably about 30-40 kg.), then later for a unit of money equivalent to the same weight of gold, silver (probably what is meant here), or copper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33b, Matthew 14-15). The present-day use of the English word “talent” to indicate an ability or gift is derived from this parable, (Archaeological Study Bible, 1608.)

绵羊和山羊(太 25:31-46)

回到目录

耶稣在本节最后的教导中,检视了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有需要的人。在这段记载中,当耶稣带着祂的荣耀回来时,祂会坐在祂的宝座上,并且会将人分开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太25:32)。分隔的标准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有需要的人。耶稣对绵羊说:

“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25:34-36)。

这些都是有需要的人,就是“绵羊”去事奉的人,因为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耶稣对山羊说:

“离开我!…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太25:41-43,45)

不管是个人或团体,我们的呼召都是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我们“的性命却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那里蒙保护,如包裹宝器一样”(撒上25:29),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人类的困境,例如遭受饥饿、干渴、赤身露体、无家可归、疾病,或监禁。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那些依赖我们之人的需要而工作;但是我们也为了能帮助需要的人而工作(来13:1-3)。我们也许从未缺少过基本生活用品,但世上有人却极度贫乏。我们应当与其他人一道想法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耶稣的话,也许会意识到,世上有更多的人依靠我们的慈善而活着。

耶稣并没有确切地说到,这些绵羊究竟如何事奉有需要的人。也许他们通过各种礼物和慈善工作来服侍。但是,也许有一些服侍是藉由种植、预备食物和饮水;帮助新同事加速完成工作;设计、制造,并销售服装等日常工作来完成的。所有合法的工作都是在服务需要其产品和服务的人,我们做工的同时,就是在事奉耶稣。

最后的晚餐(太26:17-3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当犹大(十二门徒之一)去找宗教领袖,提议要将祂交出来给圣殿士兵的时候,杀害耶稣的计谋更进了一步。当各种事件快速地朝向十字架的受难发展时,耶稣与祂的门徒分享了最后一餐。在餐桌上,耶稣选择了人造的物品——面包和酒——来代表祂自己和祂即将遭受的牺牲。祂拿起一片面包,说:“这是我的身体”(太26:26);然后祂拿起酒袋,说:“这是我的血”(太26:28)。上帝的儿子,不是任何人所造,甚至也不是天父所造。用尼西亚信经的话说,他是“被生的,但不是被造的。”然而祂选择像面包和葡萄酒这样常见的、有形体的、由人制作出来的东西,来说明祂的牺牲。正如艾伦.理查德森(Alan Richardson)所言:

“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技能,没有面包师傅和运输工人的劳力,没有银行、办公室、商店和经销商——实际上,若没有了在矿山、船厂和钢铁厂里辛劳的工人——今天早晨这片面包就不会出现在祭坛上。事实上,整个世界人类的工作都参与制造了我们现在所献上这饼和酒……这就是通过脸上的汗水所得来的面包,与那无法用金钱购买的、无价的生命粮之间所存在的奇怪而牢不可破的联系 。[1] 

整个社会都参与了。

我们不能假装知道为什么耶稣选择人类劳动的有形产品来代表祂自己,而不是用自然的物品、抽象的概念、或祂自己设计的形像。但事实如此,祂的确尊荣了这些来自工作的产品,用来代表自己无限的尊荣。当我们想到在祂复活时,祂也拥有身体时(太28:9,13),无法想象有人会说上帝的国度是一个属灵世界,与祂所创造的物质现实隔离。神创造了我们之后(创2:7;John 1),选择了经过我们手工所做的物品来代表自己。这是一件几乎超乎理解的恩典。

Alan Richardson,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Work, Ecumenical Bible Studies No. 1 (London: SCM Press for the Study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1952, reprinted 1954), 70.

基督的死亡和复活(马太福音 27-28)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马太比其他任何福音书的作者都更强调耶稣基督那惊天动地的死亡和复活所带出的涵意,并将我们带回到这天上地下国度的中心意象上。天空变黑、大地震动,以及死人的复活(太27:45-54),对犹太人来说都是明显的迹象,意思是现今的世代结束了,而来世已经开始。然而,生活和工作似乎还是继续着,一如往常;生意也照常进行着。各各他山丘上的十字架真的带来了什么改变?

马太福音的答案是一个响亮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对于建立在人类力量与智慧的自负世界体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祂的复活,标志着上帝确然地进入了世界。上帝国度的统治尚未遍及全地,但基督掌管所有跟随祂的人。

去使万民作门徒(太28:16-2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耶稣在地上的事工马上就要结束了。马太福音28:16-20讲述祂差派那些跟随祂的人:

“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这段话经常被人称为“大使命”,而基督徒的关注点往往在其传福音的含义上。但是大使命实际上是要“使人成为门徒”,而不仅仅是去“赢得改皈依者”。正如我们在这整篇文章中一直看到的,工作是成为门徒的一项基本要素。在基督主权的脉络下了解我们的工作,这也是完成大使命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听到前进的命令。我们必须将这个好消息带给万民,为那些相信福音的人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当我们回顾马太福音全部二十八章的内容,我们看到许多的命令都与工作场所有关。这些教导都是给我们和以后的人的。

马太福音的结论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上帝关心我们的工作,圣经中也有很多讨论。正如一开头所说,马太福音从很多方面谈到了工作的神学和实践:领导力和权柄、权力和影响力、商业实务、真理和欺骗、工人待遇、冲突解决、财富和生活必需品、职场人际关系、投资和储蓄,休息,以及在世俗工作时如何活在上帝的国度中。

基督徒通常假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被分裂成两个领域--世俗的与神圣的领域。我们的工作可能仅仅是谋生的方式,一种没有敬虔意义的世俗活动。上教堂和个人献身被认为是生活中唯一神圣的元素。若误读马太福音,就有可能支持这种分裂理论。地上的国度可以代表生活中的物质和世俗部分;而天国,则代表神圣和天上超凡的部分。但马太福音的正确解读是,每个国度都包含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帝的国度具有物质和属灵两个层面,而堕落的地上国度也是如此。基督徒的方式应该是将我们的整个生命,包括我们的工作生活,都用来事奉上帝的国度;甚至是现在,基督都已将上帝的国度带到地上了。

耶稣呼召祂的跟随者在堕落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的同时,坚守上帝的旨意、美德与法则。对于每位基督徒而言,神圣与世俗的层面无法分开:“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6:24)。在这个由上帝创造和维持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世俗”的空间可以不受祂的影响、祂的控制,或是能超越祂所宣告的主权的。

虽然黑暗的国度仍然存在,上帝的国度已经近了。这世上的人和系统往往无法反映出上帝的道。那些被基督呼召的人必须学会如何忠心地事奉上帝的国度,同时也要学习生存在各种反对上帝之道的、非常真实的权势当中。基督徒的世界观不是逃脱或漠视这个世界的世界观。基督徒应该超越所有的人,致力于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创造出能反映上帝国度的架构--包括工作场所在内。我们要在工作场所中成为实践上帝国度的模范,特别是要将我们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交给上帝,倚靠祂的力量和供应。这就是活出(不只是说出)主祷文这典型祷词的意思:“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马太福音中的关键经节和主题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经文

主题

马太福音 4:18-22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19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20他们就立刻捨了网,跟从了他。 21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22他们立刻捨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耶稣对我们的呼召是激进的,要求生命的改变,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要离开自己的工作和岗位。

马太福音 5:1-16       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2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15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这些祝福刻画了每一位属于天国的基督徒应有的特征,包括在工作场合应当体现的品格。这样做的人有时会遭受逼迫,但是却成为黑暗中的光,信实地见证基督。

马太福音 5:33-37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或作“就是从恶里出来的”)。”

基督徒应当言行一致。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基督徒都应当表现出这一美德。

马太福音 6:19-34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20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21因为你的心在那里,你的财宝也在哪里。
22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财利。

25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么,喝甚么;为身体忧虑穿甚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 26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 27 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28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29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30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31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 32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34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基督徒宝贵将要到来的神国,胜于今世的金钱财富。在我们所有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将保守将要到来的神国和神的道,当作我们行事的中心动机。

马太福音 8:18-22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19 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20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21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22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罢!”

马太福音 9:9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马太福音 9:37-38     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 38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有时,耶稣对门徒的呼召要求他们改变职业,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

马太福音 10:5-15     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6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7 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8 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9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10 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12 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基督徒要特别小心与金钱的关系,记住他/她在工作中所得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

马太福音 17:24-27   24 到了迦百农,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丁税约有半块钱)吗?”25 彼得说:“纳。”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26 彼得说:“是向外人。”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27 但恐怕触犯(“触犯”原文作“绊倒”)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基督徒具有双重国籍。我们只效忠于神,但是也必须做黑暗世界中的光,(尽可能)按照世界的规则来生活,在工作、金钱和纳税上,不触犯这个世界。

马太福音 19:16-30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甚么善事纔能得永生?”17耶稣对他说:“你为甚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18他说:“甚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證;19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20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甚么呢?”21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22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23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24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25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26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27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甚么呢?”28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29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30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今世的富足,实际上可能让我们进入神的国变得更加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最珍爱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工作和财产,还是神的国和神国的君王。

马太福音 20:1-16     “因为天国好象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3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閒站的人,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5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6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7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8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9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10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11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12‘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么?’13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么?14拿你的走罢!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15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么?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么?’16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这个比喻示范了基督徒在信心中谦卑仰望神恩典的美德——不计较神赐给他人的恩典,也不自高自满。

马太福音 20:20-28   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21 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22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23 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24 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25 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26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27 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28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真正的领袖不会自我夸张,他的伟大也不是来自世人的评判。真正的领袖服侍和照顾他人。

马太福音 21:33-41   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34 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35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36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37 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38 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39 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40 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41 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马太福音 24:45-51   45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46 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47 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48 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49 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50 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51 重重地处治他(或作“把他腰斩了”),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25:1-13     1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2 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3 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4 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5 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6 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7 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8 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9 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10 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11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12 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13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马太福音 25:14-30   14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15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16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17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18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19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20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21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2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23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4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26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27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28 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29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30 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在我们的工作中,忠诚可靠应当是我们的标志性品格。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应当反映出我们的盼望在于神将来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