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与工作
民数记简介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民数记让人了解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工作。这卷书表明,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在艰困的时刻,如何遵行神的旨意,努力工作。在他们努力奋斗、越过旷野,走向神所应许之地的路途中,经历了身分、权柄、领导的冲突。大多数我们所得关于工作的洞见,都从具体范例而来(有些讨神喜悦、有些令神不满),而非得自一串有条理的命令。
因为这卷书论及摩西所行一连串关于以色列人各支派的人口普查,所以中文名称才叫做「民数」。普查目的在于确认人口与资源数量,以作为经济与政务之用,包含军事(民1:2-3, 26:2-4),宗教(民4:2-3, 22-23),赋税(民3:40-48),农业(民26:53-54)等。有效的资源分配取决于良好的数据。但是,这些普查过程不只是报导一些数据而已,而是提供了一套叙事架构。在这套叙事中,这些数据经常遭到误用,导致不同看法、相互抗争、甚至社会动荡。定量推理本身不是问题 ——上帝自己下令进行普查的( 民数记1:1-2 )。但是当数字分析被用作偏离主的话语之借口时,灾难就接踵而至了( 民14:20-25 )。这一类捏造数据、取代合神心意的作为,在现代的企业会计丑闻、经济金融危机中,也时常可以听闻。
数点人民是在旷野之中,不是在埃及、也不是在应许之地。这卷书的希伯来文标题,bemidbar,是「在西乃的旷野之中」的简略表示(民1:1),这也是本书主要描述的内容——以色列人穿过旷野的旅程。这本书始于以色列民族从西乃山朝应许之地迈进,结束于以色列人到了约旦河东边。如同出埃及记中所说的一样,因为神「大能的膀臂(出埃及记6:1)」,将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他们才得以来到此处。使人民脱离奴役是一回事,除去人类的奴性,又是另外一回事。简而言之,民数记所记载,是以色列人与神一道走向神所应许之地的生活经历,也是一段我们这些神的子民仍在经历的旅程。从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经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应付现在的生活、工作处境中的各种挑战,也可以从神永远长存的帮助,得到激励、获得勇气。
神数点人民,创立以色列国(民1:1-2:34)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出埃及记之前,以色列尚未成立国家。以色列源自亚伯拉罕、撒拉及其后裔的家族,在约瑟带领之下繁衍成为一个宗族,但是之后却在埃及成了遭受奴役的衰弱民族。在埃及,以色列人口增长,达到国家的规模(出12:37),但是,作为奴隶,他们不允许成立国家机构或组织。刚离开埃及时,他们勉强算是稍有组织的难民团体(出12:34-39),现在则要组成一个有效率的国家了。
神指示摩西清点人口(第一次普查,民1:1-3),并且成立一个由支派领袖组成的临时政府(民1:4-16)。神进一步指示摩西,任命利未人执掌宗教事务,并且备齐他们必需的资源,用以建造存放约柜的会幕(民1:48-54)。他让全以色列民安营居住,然后按阶级将役男编制成军,任命指挥人员和军事将领(民2:1-9)。他建置官僚体系,委任职权给合格领袖,又设立一套民法,以及上诉法庭(这些是在出埃及记18:1-27中述及,在民数记中并没有谈到)。在以色列人入主应许之地(创28:15)、履行祝福万国使命之前(创18:18),整个国家必须井然有序。
摩西所做关于组织、领导、政体、资源开发,实际上与现代社会组成的许多事务,密切相关,包括: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宗教、非营利、小区团体、以至于家庭等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摩西正是经理人员、会计专业、统计人员、经济学家、军事官员、地方官员、法官、警察、校长、小区组织人员、...等等许多行业的始祖。民数记描述的种种细节,像是组织工人、培训领袖、设立地方机构、发展后勤补给能力、建构防御工事、开发会计系统,显示神仍足以指导、主掌今日世界之指挥系统、政府运作、资源管理、社会结构之维运。
利未人与神的工作(民3-8)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民数记3到8章讨论祭司与利未人的工作。(利未支派的男子执掌祭司职分——在民数记中,这两个词可以说是通用的。)他们是神救赎百姓的重要媒介(民3:40-51)。虽然免于兵役,但是利未人也像其他人一样,清点之后,按照分工组织起来(民4:2-3; 22-23)。他们的工作比较独特,乃是“搬运至圣之物”(民4:4),似乎比其他人的工作还要神圣。经文确实极为详细地记载了会幕与其内器具,似乎刻意提升祭司身分,让其高于其他百姓。但是经文也确实说明,他们的工作与全以色列百姓工作之间的复杂关系。利未人帮助所有百姓,让他们的生活、工作,都遵循神的律法与旨意而行。另外,利未人在会幕中所做的,跟大多数以色列人所做的工作也极为相似——拆卸、搬运、搭设营账,生火、洗衣、宰杀动物、处理谷物。所以,本书的重点应该是,利未人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如何结合在一起。民数记特别注重祭司身为神同在之媒介的工作,并非因为宗教事务是最重要的职业,而是因为神是一切职分的核心。
向神奉献人之劳力所得(民4和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上主清楚明白指示如何搭建会幕,就是祂与以色列人同在的处所。搭建会幕需要各行各业所生产的物资——上好皮革、纯蓝色毯子、朱红色的毯子、幔子、帐杠和门框、盘子、碟子、碗、酒壶、灯台、蜡剪、托盘、油以及盛油的器皿、金祭坛、火鼎、肉插、铲子、盆子、香料等等(民4:5-15)。(相关记载,请见《工作神学圣经注释》出埃及记31:1-12「会幕」段落。)在敬拜当中,百姓带来更多劳力所得之物,例如:奠祭的酒(民4:7...等)、谷物(4:16...等)、油(7:13...等)、羊羔和绵羊(6:12...等)、山羊(7:16...等)、金银器皿(7:25...等)。实际上在以色列国中每一种职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投入,才能使全民得以在会幕中敬拜神。
利未人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奉献来养家糊口。因为利未人不像其他支派,有田地可以耕种,所以这些神将这些奉献分配给他们(民18:18-32)。并非因为利未人比较圣洁,才收取奉献,而是因为他们主持献祭的时候,引领每一个人进入与神圣洁的关系之中。百姓,而非利未人,才是献祭的主要受益人。实际上,献祭制度正是以色列粮食供应系统环节之一。除了在祭坛上烧去以及前面提过分给利未人的部分,大部分献上的谷物和动物,都分送给带来献祭的人使用了。[1]依靠这个系统,每一位以色列人都分得了部分食物。总体上看,献祭体系并不是要从人生产所得中间分出一小部分成为圣物,而是要在整个国家的生活、工作中,扮演神同在的媒介。
现在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神子民的生产与事奉所得,正是神的大能在人类工作之中的具体显现,或者说,起码应该是这样的。新约圣经很明显接续了旧约圣经这个主题。“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当我们的行为宣扬了神的美善时,我们所做的就是祭司的工作。我们的产品——皮革与布料、盘子与碟子、建筑材料、课程计划、经济预测、...等等——都是圣洁的事物。我们所做的工作——清洗衣物、种植谷物、扶养孩童、...等等各种各样合法的工作——对神来说都是圣洁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问这个问题:“我的工作要怎么样彰显神的美善,让不认识神的人得以看见神,在这个世上活出神的心意来?”所有信徒,不只是神职人员,都是民数记中的祭司、利未人的后裔,每天为主而工作。
David P. Wright, “The Disposal of Impurity: Elimination Rites in the Bible and in Hittite and Mesopotamian Literatur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Dissertation Studies 101 (1987): 34-36.
认罪、赔偿与和解(民5:5-1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神子民的一个主要角色,就是要为冲突与伤害的过往,重修和好、伸张正义。虽然以色列人应当遵行神的诫命,但是他们常常达不到要求,就像现在的你我一样。这些缺点常常以苦待他人的方式表现出来。“无论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致干犯耶和华,那人就有了罪”(民5:6)。透过利未支派的服事,神让这些过犯造成之后,有悔改、偿还、和解的机会。关键之处,在于犯错的人不只归还自己造成的亏负,还要加上百分之二十的补偿(民5:7),以体会受害人所承受的亏损。(这一段经文和利未记中记载的赎愆祭相类似;参看《工作神学圣经注释》中“利未记与工作 ”的 “赎愆祭在职场中之意义”。)
新约圣经里有一个应用此原则于工作中的生动案例。税吏撒该领受了基督救恩时,他说要偿还四倍给那些他讹诈过的同胞。有个比较现代的案例——虽然不见得是基于圣经原则——就是近来医疗机构越来越愿意承认疏失、道歉、提供受害病患及家属立即的经济补偿与协助。[1]但并不只有税吏、医疗人员才会犯错。所有人都会有机会认错、提供补偿……等等。在职场上,这类冲突经常发生。我们是承认过失呢,或者我们是努力掩饰过失、推卸责任呢?
Steve S. Kraman and Ginny Hamm, “Risk Management: Extreme Honesty May Be the Best Polic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31 (Dec. 1999), 963-67. Further coverage is found in Pauline Chen, “When Doctors Admit Their Mistakes,” New York Times, Aug. 19, 2010.
亚伦为百姓的祝祷(民6:22-2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利未人有个主要职分就是宣告神的祝福。神明令这些话语、赐下圣洁的祝福: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6:24-26)
神祝福百姓的方式无穷无尽——灵性的、心理的、情绪的、物质的。但是,这里的重点是神透过祂的话语祝福祂的百姓。我们口中传出美好话语,就是神的恩典临到人生命的时刻。“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神如此应许(民6:27)。
我们在职场所说的话,可能带来祝福、或者咒诅,可能建造他人、或者伤害他人。我们所用的字句,力量常常超过我们自己原来的想象。在民数记6:24-26中的祝福,宣告神要“保护”你,“赐恩”给你,赐你“平安”。工作的时候,我们说的话可以“保护”其他人——也就是安慰、防护和支持别人。“需要帮忙时,来找我。我不会怪你的。”我们的话语可以满有恩典,使情况越来越好。举例而言,我们可以勇于承担过犯的责任,而非撇清关系、指责他人。藉由修复破裂的关系,我们的话语可以带来和睦,好比这么说:“我知道我们之间有些问题,但是我很希望可以找到重修和好的可能”。当然,总有一些时候,我们要与人对质、批评、挑错、甚至可能惩处一些同事。纵然如此,我们仍能选择就事论事,而不是人身攻击。反过来说,有人做得很好时,就算对我们的庄重威严的声望、冷酷矜持的形象有一点点妨害,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肯定、赞美,而非默不作声。
退休的问题 (民8:23-26)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圣经里,只有民数记提到工作年龄限制。利未人年轻的时候开始服事,身强力壮,足以搭建、搬运会幕及一切圣物。民数记4中的人口普查,并未包含五十岁以上的利未人,而民数记8:25进一步明定超过五十岁的利未人应该退休。除了搬运沉重的会幕,利未人还要仔细检查皮肤病(利13)。还没有眼镜的时代,超过五十岁的人近距离也不容易看清楚了。这里的重点并非以五十岁作为标准退休年龄,而是要看什么年龄之后,无法有效执行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职务,这个标准偏差异很大。摩西扛起领导以色列人的重任时,已经年满八十岁了(出7:7)。
然而,退休并不是利未人工作的结束。退休的目的不是要让有生产力的工人停止服事,而是要按照他们的职业经历,重新指派使之更得心应手的工作职务。退休之后,他们还可以“在会幕里,执行任务时,辅助他们的弟兄”(直译,民8:26)。有时,诸如判断、智慧、洞见...等能力,也可能随年龄增长而越加成熟。通过“辅助他们的弟兄”,年长的利未人转移至不同的方式来服务社群。圣经里没有现代社会那种退休后,停止工作、全时间休闲的概念。
像利未人一样,我们在年长的时候,也不该全面停止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可能希望或者需要交出职权,但是能力与智能仍具有价值。我们可以继续以领导职务身分服事他人,在商贸协会、市政机构、董事会或特许组织里任职。我们可以做顾问、培训、讲师或教练。我们可能终于能够全时间投入教会、社团、政务官员、社福机构的服侍中,也可以花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陪伴家中其他孩童、年轻成员的人生旅程,免得时光飞逝、 一切都来不及了。通常,年长者最有价值的事奉,就是指导、激励(祝福)年轻人(见民6:24-27)。
由此看来,年长阶段应该会是人生历程之中,最有成就感的时段。但不幸的是,在一个人的天赋、资源、历练、经验、人际、影响、智慧,最有助于他人的时候,退休却让许多人“退出了比赛”。有些人选择将生命消磨在休闲、娱乐中,有些人甚至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还有人发现,与年龄有关的规定和社会边沿化趋势,阻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全力参与工作。在圣经里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构建更明确的退休神学。但是,待我们年纪渐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花费与预备工作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精力来预备退休生活。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尊重资深人员,向经历丰富的同事学习。每个时代,我们都可以制定一套政策和实践,可以更加公平地对待年轻人和老年的职工,让他们更有效力。
挑战摩西的权柄(民1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民数记12,摩西的哥哥亚伦和姊姊米利暗,打算发动革命、对抗摩西的权柄。他们所抱怨的似乎也有道理。摩西告诉以色列人不可以与外国人通婚(申7:3),但是他自己娶了一个外邦人做妻子(民12:1)。如果他们真的想抱怨此事,大可找摩西讨论,或是去找他刚成立的长老会(民11:16-17)解决此事。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煽动群众支持他们取代摩西领导国家的高位。实际上,他们的抱怨不过是借口,要用来发动叛乱,达成让自己升上权力顶点的目的罢了。
神站在摩西这边,严惩了这些人。神提醒他们,祂拣选摩西作为祂在以色列人中的代表,与摩西“面对面”交谈,将「我全家」交付给他(民12:7-8)。神还如此质问他们:“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12:8)。民数记告诉我们说,无人响应,于是“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民12:9)。神先处罚米利暗;她长了大麻疯、就要没命了,于是亚伦向摩西求饶(民12:10-12)。神所拣选的领袖权柄,当得应有的尊重,因为悖逆这样的领袖,就是悖逆神自己。
当我们对在上位者有所不满时
神在摩西领导以色列时与他同在,这一点极为独特。“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申34:10)。但是现在这世代的领导者,并没有如同摩西这样面对面领受神的权柄。然而神仍要我们尊重所有领导者的权柄,“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上帝的”(罗13:1-3)。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能质疑领袖,不能要求其负起责任,或甚至将之替换。而是意味着,若我们对合法的权威——就像摩西那样的人——有所抱怨时,我们有责任辨别,他们的领导是否彰显了神的权柄。我们要做的是,就算在改正、限制、甚至除去他们的权力时,也应当尊重他们真正从神那里获得的部分职权。
整个故事的细节表明,其亚伦和米利暗的目的是要借机将自己推上权力的高峰。渴望拥有权力,绝不是悖逆权柄的正当动机。如果我们对老板不满,第一件事应该是与其一同努力化解歧见。若是上司滥权、或者不称职,使得歧见难以化解,我们下一步才应考虑换掉他,让正直、能干的人取而代之。但是,如果目的只是想扩张权力,那么这种虚伪的动机,已经使我们没有资格评论上司所作所为的是非对错了。欲望,使我们失去在这种状况下,辨明神所赐权柄的眼光。
当他人无法认同我们权柄的时候
西深具能力、处事合宜,但是面对领导权遭质疑,他却仍回之以礼、应之以谦。“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12:3)。在整个事件中,他始终与亚伦和米利暗站在一起,就算是在他们承受当得的报应时也没有离开。他向神哀求、求神医治米利暗,神才将死罪减为关锁营外七天(民12:13-15)。后来,他仍然把他们留在以色列国的高位上。
如果我们持有权柄,我们也很可能跟摩西一样会面对反对意见。就算我们如同摩西一样合法取得权柄,仍可能遭受反对的人冒犯,甚至根本就是冲着神对我们职权的旨意而来。我们为自己的职务抗辩、甚至回敬那些攻击你的人,也是合情合理。但是,如同摩西,我们首先要为神托付我们、使行权柄的百姓着想,这也包括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的不满可能情有可原,当然他们也可能是野心勃勃的暴民。我们若选择对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有可能、也可能不会继续留下,他们也可能选择离开。我们可能找到彼此共识,也可能再也无法与反对者恢复一起共事的关系。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务要谦和,善待神所交托给我们的人,就算会觉得很不舒服、难以控制、失去威信、丢掉了自我形象,也当如此。当我们为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争取权益,就像摩西对待米利暗一样时,我们就知道自己正在完成保持谦卑的使命。
当决策不受支持的时候 (民13、14)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民数记13、14章发生了另一件挑战摩西权柄的事件。上主指示摩西差派探子进入迦南地,准备征服全地。每一个支派各派出一名探子,一起搜集军事及经济相关信息(民13:18-20)。这表示探子所得信息,除了规划战事之外,还要用来讨论如何分配以色列各支派土地。所有探子都提到,这块土地十分富饶,是一块「流奶与蜜之地」(民13:27)。然而,探子们也提到「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民13:28)。摩西和他的将领迦勒,要运用这些信息筹谋进攻计划,但是多数探子却害怕起来、说他们攻不下这块土地(民13:30-32)。
听了这些探子的意见,以色列百姓悖逆上帝的计划,还想要另外找个新的领导者,带他们回去埃及继续为奴。只有亚伦、迦勒、还有年轻的约书亚,站在摩西这一边。
虽然他们的计划不受欢迎,但是摩西非常坚定。群众就快要将他拉下位子,但是他依然坚持认为上帝给他的指示的才是对的。他和亚伦恳求百姓停止反叛,但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上帝斥责以色列民不信,并且宣告祂要降下瘟疫击杀他们(民14:5-12)。因着离弃上主的计划,百姓让自己陷入更糟的处境——迫在眉睫的彻底毁灭。只有意志坚定的摩西,知道怎么避开这场灾祸。他垦求耶和华赦免百姓,和他之前所做的一样。(在12章我们就已看到,摩西总是率先考虑百姓的福祉,即使会让自己亏损。)耶和华同意了,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参与这场反叛的人,不得进入迦南地(民14:20-23)。
摩西的作为,示范了领导者就是要忠诚果断、信守承诺,而非随着群众的意见摇来摆去。领袖是一个孤独的工作,处在这样的位子上,我们时时会受到随俗从众的严重试探。没错,好的领导者要倾听其他人的意见。但是领导者一旦明白什么是最佳方案,而且尽其所能确认这些方案的内容之后,他/她的责任就是坚持最佳方案,而不是选择最受群众欢迎的想法。
摩西的处境中,最佳方案为何,无庸置疑。耶和华上帝已经指示摩西攻占应许之地。正如我们所见,摩西始终保持谦恭风度,但是方向绝不摇摆。实际上,他并没有完成上主的指示。如果百姓不愿配合,领导者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任务的。在这个事件中,最终临到百姓的后果,就是一整个世代无法进入神为他们预备的美地。至少,摩西自己并未促成这场灾难,因为面对百姓不同意见时,他并没有改变原来计划。
现代社会之中,到处充斥领导者面对群众意见让步的案例。英国首相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屈从希特勒(Hitler)在1938年在慕尼黑(Munich)提出的要求,这我们都还记忆犹新。但是,林肯(Abraham Lincoln),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不愿向众议让步,坚定拒绝以分裂国土来停止南北战争。虽然他也是极其谦卑,知道他也可能是错的(“求神帮助,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他也是极其坚定,在逼他让步的重大压力之下,坚持做他认为对的事。Ronald Heifetz 和Martin Linsky合着的 Leadship on the Line一书中[1] 更多地探讨了一个人处于备受挑战的处境,如何一面对众议保持开放心胸,一面又要如何坚定领导方向。(关于此事件更多探讨,参看《工作神学圣经注释》申命记1:19-45 的“以色列百姓拒绝进入应许之地”。)
Martin Linsky and Ronald A. Heifetz, Leadership on the Line: Staying Alive Through the Dangers of Leading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2).
向神献上初熟果子(民15:20-21; 18:12-18)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接续民数记4与7章提到的献祭体系,民数记在15和18两章的两段经文中,讨论了到献上劳动之后最初的收获,以及关于神的土地的议题。除了献上之前所提过的祭物,以色列人也会向神献上“凡从他们地上所带来...初熟之物”(民18:13)。因为神是那统管万有的主宰,这地上一切所有、包括所有人类,通通早已归神所有。百姓将初熟物产带到祭坛前,乃是表明神拥有万物,而不是单单表示在满足自己所需之后,剩下的东西可以献给神。百姓在将收成放入自己仓库之前,将初熟物产献上,表示他们尊荣神崇高权柄,也是切望上帝将会继续祝福他们劳力、资财所得。[1]
以色列人的献祭体系,与今日我们献上赠礼、奉献回应神的作为不太一样,但是,和向神献上初熟果子的意义仍较为相通。献上初熟的给神,是表明神才是我们所有一切的拥有者。所以,我们才会献给祂首生的、最好的。以此类推,献上我们初熟果子,也是对我们的祝福,就像古时候的以色列人所经历的一样。
Richard O. Rigsby, “First Fruits,” in The Anchor Yale Bible Dictionary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797.
重申盟约(民15:37-41)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15章中一小段经文,晓谕以色列人在衣服边上作繸子,又在每条边上钉上一条蓝细带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在职场上、跟许多地方,总有许多诱惑,使人“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民15:39)。事实上,你越是认真专注工作(你的“眼目”),就越容易使职场上不属上帝心意的事物,影响了你(你的“心意”)。解决方法不是停止注意你的工作,或是不要再那么认真。相反,放一件可以随时提醒你要寻求神、遵行神的道路的东西在身边,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它不一定是一条繸子,也可能是一本圣经,放在你视力所及之处;一个闹铃,常常提醒你祷告一下;或者一个符号,穿在、放在会让你注意的地方。这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什么,而是为了将“你的心思意念」带回神身上。尽管可能是一件小东西,却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么做的目的是“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上帝”(民15:40)。
摩西在米利巴未能遵上帝吩咐而行 (民20:2-13)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摩西最严重的失败,发生在以色列人为了食物、饮水之故,再一次抱怨的时候(民20:1-5)。摩西、亚伦为此求问耶和华,耶和华晓谕两人,拿着杖,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吩咐盘石发出足够百姓及一切牲畜饮用的水(民20:6-8)。摩西照耶和华吩咐而行,但却自作主张加了两个夸张的动作。首先,祂斥责百姓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盘石中流出来吗?”然后,他用杖击打盘石两下。有许多水流出(民20:9-11),但是耶和华对摩西、亚伦极为不满。
神的惩罚极其严厉。“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民20:12)。摩西和亚伦,就像之前悖逆神计划的以色列百姓一样(民14:22-23),不得进入应许之地。
在很多注释书里,可以找到摩西到底为何受罚的学术讨论,但是,民数记20:12的经文清楚指出,他的罪名是:“你们不信我。”当摩西不再全然信靠神、按着自己内心冲动行事的时候,祂领导的权柄就开始动摇。
在领导过程中尊荣上帝——所有基督徒领导者在各种处境下都应当如此行——实在是令人恐惧战兢的重责大任。不论是领导商业公司、教育单位、救援团体、操持家务、...等等一切机构,我们都要非常小心,千万别误以为神所赐权柄是我们自己的。要怎样才能保守我们时时遵行神的旨意呢?与同工团队定期会面,为领导职份每日祷告,保持每周主日在神同在中安息,征询他人观点以求更加明白神的指引,这些都是许多领导者常常运用的方法。纵使有这么多方法可以运用,在坚定领导的同时又全然信靠神,还是超过了常人的能耐。如果这位胜过世上众人、极其谦和的人(民12:3),都会犯这样的错,我们很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感谢神的恩典,即使摩西在米利巴犯下这样的过错,对他的一生造成这么重大、令人遗憾的影响,也不能使我们与上帝最终要应验的应许分离。摩西没有进入应许之地,但是,新约圣经却宣告他“在神的全家尽忠”,让我们有信心相信,所有归入神家中的,都能在基督里得着救赎的恩典(来3:2-6)。
当神透过出乎意外之人说话的时候 (民22-24)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在民数记22和23章里,主角并非摩西,而是巴兰;当以色列人缓慢前往应许之地时,他就住在附近。他不是以色列人,但却也是耶和华的祭司、先知。摩押王认为巴兰的话语带有神的能力,就对他说:“我知道,你为谁祝福,谁就得福;你咒诅谁,谁就受咒诅。”因为惧怕为数众多的以色列人来袭,摩押王差帕特使,请求巴兰前来摩押咒诅以色列人,为他除去心头大患(民22:1-6)。
耶和华神告诉巴兰,祂拣选以色列人、赐福给他们,还命令巴兰不得前去摩押国,也不得咒诅以色列人(民22:12)。但是,摩押王派来一个又一个的特使,最后巴兰还是决定去了。他的东家打算贿赂他,要他咒诅以色列,但是巴兰回复说,他只能照耶和华的命令行事(民22:18)。神似乎同意了他的计划,不过在巴兰骑驴前去摩押的路上,耶和华的天使三次阻挡他的去路。巴兰看不到天使,但是驴子看见了、而且每一次都乖乖闪开。巴兰发怒、用杖打驴。“耶和华叫驴开口,对巴兰说:‘我向你行了甚么,你竟打我这三次呢?’”(民22:28)。巴兰听到驴子说的话之后,才明白他的畜牲比自己还要清楚耶和华的心意。巴兰的眼目明亮,看见了天使,接收到神进一步的指示,要怎么应对摩押王。耶和华提醒他:“你同这些人去吧!你只要说我对你说的话”(民22:35)。在23、24两章之中,摩押王不断恳求巴兰咒诅以色列人,但是巴兰总是回复他,耶和华要赐福以色列人。最后,他终于劝服国王打消攻击以色列人的念头(民24:12-25),同时使得摩押免于耶和华神降下毁灭之灾。
巴兰的情况与摩西类似,纵然有时软弱,总还是可以遵行耶和华旨意而行。他与摩西一样,在应验神带领以色列人前往应许之地的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巴兰有一点跟摩西、还有大多数其他希伯来圣经里的英雄人物很不一样,那就是,他不是以色列人。 他主要的成就是解救摩押免于灭国的危机,而不是拯救了以色列。从上面这两点看来,以色列人应该会觉得很惊讶,神对巴兰说话,怎么就和神对以色列的先知、祭司说话一样清楚直接。更令人讶异的是——不只对以色列人来说,对巴兰来说也是一样——神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竟然是透过一只低等动物、一头驴子表达了他的心意。从这两点出人意表的事,我们发现神的心意不一定会从人最接受的方式表明出来,而是按着神自己心意而决定的。如果神选择一个可能是仇敌的人、或者甚至是一头野兽来传讲祂的话语,我们都应该注意听。
这段经文并不是要告诉我们,神引导我们的最佳管道是外邦之人、驴子牲畜,而是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如果聆听神话语的洞见。单单从我们熟悉的管道来听见神的声音,不算难事。这指的是,我们只去听那些想法跟我们一样、属于同一类社交圈子、言行与我们相仿的人。这可能意味着,我们从不注意立场跟我们截然不同之人的说法。我们会很容易就以为,神所要说的都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领导者经常会让一小群心思意念相仿的助手、顾问,将自己团团围住,越发变得一意孤行。也许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像巴兰。但是因着神的恩典,我们是否可以学习从自己不信任的人或不赞同的消息来源那里,多少听见神想要对我们说的话?
土地持有以及财产权 (民26-27; 36:1-1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过了一段时间,人口数量改变了,需要再普查一次(民26:1-4)。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为新成立的国家建立基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生产和政府组织要按照支派、宗室、家族重新规划。土地要按照宗室人口数量按比例重新分配(民26:52-56),分派过程完全随机。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个家族都得到足以养生的土地。与埃及、以及之后的罗马帝国、中古世纪欧洲很不一样,以色列人的土地不是单为贵族持有,然后交给没有土地的公民或奴隶耕作。相反,每一户人家都拥有赖以生产农作物的资料。更关键的是,就算因为债务、欠税、甚至是自愿卖出,这一户人家也不会永久失去这些土地。(查看利未记25论及法律如何保护家族免于失去其土地。)就算家族中有一个世代因农作欠收或负债而失去土地,下一个世代仍得以接收这块土地维持生计。
这次普查是按照支派、宗族的男丁人数来计算的,每一家里有几名男丁就分到几份土地。但若家里的领袖乃是女人(例如在分得土地前,家里父亲过世了),她们也可以持有土地、并且让她们的后代继承(民27:8)。但是,这样会让以色列的法律变很复杂,因为女人可能会嫁给别的支派的男人。这样就会把这个女人从父亲手里继承来的土地,转移给她的丈夫,从而削弱了整个社会结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耶和华吩咐说,虽然女人可以“随意嫁人”(民36:6),但是“产业就不从这支派归到那支派”(民36:9)。这项命令维系所有人——包括女性的——持有财产、随意嫁娶的权益,同时又保护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各支派应尊重其成员的权益。家长们也应当尊重社会的需求。
在现代世界经济中,多数情况,持有土地并非维生的主要方式,社会结构也不是按照支派、宗族来组织的。所以,民数记和利未记中的特别规定,就无法直接套用到现代社会。现代情境需要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智慧、公正和公平执法,会尊重私有财产、经济结构和个人权益,而公共福利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十分重要。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说法,“在国家和国际一级推进法治对于持续和包容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和饥饿以及充分实现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至关重要”。[1] 基督徒不只可以透过立法,还可以透过祷告与生命的转变,在改善社会政治上做出许多贡献。越来越多基督徒发现,同心合一服事,可以为弱势族群争取到稳定的经济繁荣所必须的资源。Agros国际组织(Agros International)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是一个根据基督徒的“德性指引(Moral Compass)”成立的组织,要协助南美洲贫困农民取得土地、更有效率耕种农作物。[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ssue Brief: Rule of Law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13), 3.
Agros International, http://www.agros.org/ag/how-we-work/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安排接班人(民27:12-23)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建立永续的组织——在此指的是以色列国——需要有序地转移权柄。缺乏连续性,百姓就会搞不清楚状况、甚至惊慌失措,而分工结构也会分崩离析、工作效率不彰,就像“羊没有牧人”(民27:17)。安排接班人需要时间。短视的领导者,不想提携后进、免得超越自己,但摩西一样有见识的领导者,在离开职务那一天到来之前很久,就会培养接任的人选。圣经并没有说明摩西选择和培养约书亚的详细过程,只提到他为此祷告寻求神的指引(民27:16)。但民数记明确提到,他在众人面前确认、支持约书亚,而且遵循确认的程序,明确了约书亚的权柄(民27:17-21)。
如民数记27:21中所示,接班计划是现任的管理人(如:摩西)、还有实际辅佐治理者之人(如:伊莱贾撒和其他会众领袖)共同的责任。各种机构,不管是大到一个国家,或者小至一个工作组, 都需要有效的培训、接班程序。
百姓每日当献之祭:为他人祷告(民28及29)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虽然百姓已经在指定时间为个人、家族献祭,但是,每日整个国家还需要每天献祭(民28:1-8)。在安息日(民28:9-10)、月朔(民28:11-15)、逾越节(民28:16-25)、七七节(民28:26-31)、吹角日(民29:1-6)、赎罪日(民29:7-10)、以及住棚节(民29:12-40),都各有当献之祭。在这些公众献祭中,百姓就算没有亲自参与敬拜,也能领受耶和华的临在与福份。[1]
以色列的献祭礼仪,早已不再施行,在现代生活工作中,更是不可能再运用。但是祭祀、献祭、敬拜关乎神百姓利益的重大涵意,至今依然存在(罗12:1-6)。有些信徒——特别是某些职分的修士、修女——投入许多时间,为那些不能或没有参与敬拜、不为自己祷告的人祷告。在我们各样服事中,祷告重责、不可轻慢。在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应当为同工、同事祷告,如果我们晓得没有什么人为他们祷告,就更当如此。总要记得,我们蒙召,就是要为给我们四周的世界、人群带来祝福(民6:22-27)。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效仿民数记28:1-8的方式来祷告。每天都祷告,甚至一天之内好几次,可以让我们与神更加亲近。信仰不是只有在安息日、主日崇拜那一天而已。
Phillip J. Budd, Numbers, vol. 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Word, 1998), 319.
看重承诺(民3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民数记30章里,谈到一套判定承诺、宣誓、许愿有效与否的详细流程。不过,其基本精神也很简单:说到做到。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民30:2)。
为此,民数记给出了详细的流程,讨论例外情形,比如有人承诺了超过自己能力、权力以外的事情时,该如何处置。(经文所述规约,和受男人管辖的女人所处的情景有关。)虽然神允许例外情况——你不能强迫一个人履行他本没有能力和权柄做出的承诺——但耶稣提到这段经文时,却提出一个更好的最高法则:不要承诺你不能做的、和做不到的(太5:33-37)。
与工作相关的承诺,可能诱使我们寻找各种作业细节、质量要求、例外处置、或者看似合理的理由,来为我们不能实现承诺辩解。无疑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像是契约中不可抗力之因素:假如受到法庭命令、自然灾害等影响,以致立约一方无法履行职务时,得以免责。但是,兑现承诺的义务并不仅限于立了文字的契约。很多协议是握个手就成立了。有时候其中有漏洞可钻。我们是不是能够尊重协议的初衷,而不只是死抠法律、契约的文字?信任是职场工作的关键要素,如果我们承诺超过我们所能的、或者我们所做的低于我们所承诺的,就无法建立彼此的信任。这不仅是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是耶和华的命令。
利未城邑的规划 (民35:1-5)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与其他支派不同,利未人散居应许之地全境,以便教导百姓律法、并在各地法庭执法。民数记35:2-5详细记载每一座利未城镇应有之郊野牧地大小。由市镇城根量起,牧地朝四方(东西南北)向外各延伸一千肘(约1500英尺)。
Jacob Milgrom认为,下图的地理布局是当时都市规划的实际案例。[1] 下图所示,为一座郊野由城镇外围向四方延伸分布的城镇示意图。当城镇直径渐增,逐步削减邻近郊野时,更多的郊野会增加进来,让主要郊野仍然保持向城镇边缘向外延伸一千肘的大小。(图中灰影区域在城镇向外扩张时,大小不变,但是城镇中心扩张时,中间交叉区域会跟着变大了。)
“你们给利未人的郊野,要从城根起,...,东量二千肘,南量二千肘,西量二千肘,北量二千肘,为边界,城在当中”。(民35:4-5)
数学上,当城镇范围扩张时,郊野的面积也相应会增大,但是增加的比例小于城镇中心可居住的面积。这表示人口成长速度比耕作面积增加速率要快。这种情况若要持续,每平方米的土产必须递增。一个农人必须提供食物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可以另外投入工业制造和服务类型工作。这些都是经济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可以说,城镇规划并没有使得生产量增加,而是形成一套促进生产率提升的社会经济架构。在如何营造永续经济成长条件的都市政策上,这是一个令人称奇的精巧例子。
民数记35:5的经文再次说明,神极其关切促进维系生计、创造经济福祉的人类工作条件。如果连神都这么费心吩咐摩西做好城镇规划,还从几何学的观点考虑了郊野扩增的方式,这是不是提醒我们,今日神的子民,不论工匠、艺术、学者等各类专职人员,都应该兢兢业业,做好任何造福、兴盛小区、国家的工作吗?教会与基督徒也可以尽一分心力,激励、肯定会友在各样工作领域的杰出表现。也许,基督徒工作人员可以投入更多心力、在工作上表现杰出,将其视为服事神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以为,卓越的城市规划、经济开发、幼儿照护、客户服务,不能比令人感动的敬拜、祈祷、读经更加荣耀上帝?
Jacob Milgrom, “Excursus 74: The Levitical Town: An Exercise in Realistic Planning,” JPS Torah Commentary: Numbers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90), 502-4.
利未记的结论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民数记记载神透过摩西指挥、组织创建以色列国的工作。此书卷第一部分谈的是敬拜,这是与祭司和每一种职务人员有关的工作。代表神百姓之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展示一套礼仪,而是要让神的同在以及神与人和好的慈爱,祝福众人。所有人都可以透过我们的工作带来祝福与合一(reconciliation),这和你认为自己是不是祭司没有关系。
民数记的第二个部分,追溯以色列百姓前往应许之地途中,整个社会组建的过程。民数记的经文让我们得知,神是怎么看待现代工作议题,例如:献给神我们劳碌所得、化解冲突、退休、领导、财产权、经济生产、接任规划、社会关系、看重承诺、城镇规划等议题。
民数记中的领导者——主要是摩西——示范了什么是遵循神的指示、什么不是。领导者需有开放的心态吸取他人的智慧,甚至从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得来的智能。但是他们也要坚定持守神的引导、尽其所能明白神的心意。他们既要胆识过人、勇于面对威权势力,也能谦和降卑,聆听田野牲畜的声音。在民数记中,没有人百分之百完成任务,但是不论成败,神的信实永远不变。我们的错误具有真实的——但并非永恒的——负面影响,然而我们不是寄望在自己身上,而是仰望神对我们慈爱的应许。我们看到神的灵引导摩西,听到神如此应许,祂也会将自己的灵赐给摩西之后的领袖。如此,在工作中面对种种机会与挑战时,我们得以刚强壮胆、寻求神的指引。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坚信神必与我们同在,因为祂如此告诉我们:“我耶和华住在以色列人中间”(民35:34),而我们所跟随的,就是祂的脚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