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衡量
考虑后果可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韦恩会发现,后果主义带出四个难题。 就是:
1 什么是"好"?("好"的定义是什么? 例如,大概不仅仅是让客户(或韦恩)改善财务。)
2 对什么人有好处?(什么人真正从决定中获益?)
3 「好」可以量度吗?(在任何指定情况下,我们能否完全掌握结果和好处? )
4 什么情况下才算"好"?(会否在某种情况下是好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是坏的?)
「好」是什么?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好」的定义至关重要。 广为人知的后果主义思维以幸福快乐为最好。 这个型式的后果主义伦理学称为「功利主义」。 能为最多人带来最大福祉就是好。 幸福被视为人生首要目标(言下之意是痛苦可免则免)。
但是,圣经并不视幸福为最好,即使论及幸福时,也倾向赋予幸福新的定义,与我们文化上的理解截然不同。 例如,耶稣的八福颠覆了我们的思想。 衪主张,令人感到哀恸的境况会是令人蒙福或幸福的境况!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根据圣经界定何谓之好? 圣经里又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好? 神宣称世界在人类堕落之前的状态为「好的」和「甚好」(创1:4,9,12,18,21,25,32和2:18-24)。 当基督重临,迎来新天新地时(启示录21-22),这种状态将会恢复并延续。 以色列的历史;耶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神给基督徒团契的供应,主要目的一样,就是回复这种状态。 许多圣
经章节中都有描述这种状态的内容,包括:
- 人与神及其他人活在愉快的关系中。(创世记2:19-25)
- 人做着惬意的工作,并为大家提供生活所必需。(创世记2:7-9)
- 社会中人人平等,没有种族、贫富或性别歧视。(加拉太书3:23)
- 没有病痛。(启示录21:4 ; 22:2)
- 社会安定繁荣。(弥迦书4:3-4)
虽然幸福在这样的世界,而不是在我们周围破碎的世界比较可能见到,但神的用意不是令我们幸福,而是为了令我们完全,就像我们当初被创造那样。 新约声明,无论是我们,还是因我们受命而得福的人,欣然接受灾祸及痛苦往往就是通往完全之路。[1]
耶稣选择接受钉上十字架就是我们的榜样。 为了带给别人自由和生命,牺牲自己:「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2]
Take, for example, Paul's attitude to suffering in his letter to the Colossians - "I am now rejoicing in my sufferings for your sake..." Colossians 1:24.
The call of Jesus to follow him is made clear in such statements as, "If any want to become my followers, let them deny themselves and take up their cross and follow me. For those who want to save their life will lose it, and those who lose their life for my sake will find it." Matthew 16:24-25.
谁会得益?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后果主义伦理学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谁会得到好结果 。
私利
有些人以私利作为衡量标准。 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如果决定对他们有利,就是最佳选择。 这个思想派别叫道德利己主义。
您对这种思维方式不以为然? 好吧,在你抛弃这个彻底错误的观念之前,请再三考虑韦恩的困境。 自利并不总是从完全自私的角度出发。 韦恩可基于自身利益选择修理客户汽车。 他可以认为长远的商誉及商机取决于满足客户的期望。
因此,外人看似无私的回应往往可能是出于个人利益。 私利并不总是坏事或错误,往往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可以说:「对我有益的通常对大家都有益。 」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常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之父)在谈到商人时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通过追逐私利,往往能促进公益,比之刻意促进公益更有效率。 我未曾听闻过为公益而交易能成就好事。[1]
今天大家都可能认为这个说法乐观又天真。(即使是资本主义的先驱国家,也增加了无数法律来保护客户和消费者。)
公益
另外一群为数不少的人主张应以公益来衡量,以后果来作道德抉择。 这批人认为,最好的决定应为最多人带来最大利益。 正如我们所见,功利主义争取最多人获得最大利益(对功利主义而言利益就是幸福)。 如果行动本身令少数人得益,而大多数人未能受惠甚或蒙受损失,行动就非好事。 相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就是好事。
但必须慎防决定惠及大多数人却牺牲或伤害少数人──尤其是弱势社群。 在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事方式下,形形色色的坏事只会受到纵容。 [2]
圣经一向呼吁神子民挺身而出,关爱贫苦大众。 实际上,先知们经常要求神子民照顾弱势群体,甚至宣称社会的健康状况,要由「孤儿,寡妇和外邦人」(三个最受忽略的社群)的待遇来衡量。
但是,我们亦不要轻言目标从来不可用作手段的理由。 在没有完满或正确的选择下,就会难于取舍,而决策者就只能在不同程度的坏事之间做作出选择。 称为正义战争的军事理论就是伦理学家试图为这种窘局提供辅导的例子。[3]
有时一个选择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无论痛苦怎么在所难免,作出抉择时都要真心怀着怜怸和谦卑。
这对韦恩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韦恩尝试考虑这个特殊情况抉择带来的后果,比很多情况容易得多。 这是因为依韦恩来看,他的决定实际上只影响买卖双方。 这次决定相当简单,有异于他作为汽车经销商面对的许多其他决定,包括对环境、社会和社区问题带来不确定后果。 决定付一些或全部维修费用会有什么好结果? 答案是,他会有一个满意的客户,更可能把客户从不必要的经济困难中解脱出来。 所得公益可能比不付款带来的私利更多。
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The classic biblical example is Caiaphas' decision leading to the execution of Jesus. Speaking to the Jewish Council he declared, "... it is better for you to have one man die for the people than to have the whole nation destroyed" (John 11:50). The irony of the statement is not lost on the writer of John, nor on his readers!
It is also the kind of dilemma that Dietrich Bonhoeffer faced in his agony over what to do about the evil Nazi regime.
「好」可以衡量吗?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后果可能难以衡量和量化,有时甚至不可能。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知道后果,但苦无衡量的方法。 如果找到喜欢的或收入丰厚的工作,您会更快乐吗? 在其他情况下,我们甚至无可能知道决策的所有后果,有人和环境往往受到影响,但我们不得而知,有时甚至无从预计。
在许多方面,圣经让我们知道自己力有不逮和视野狭隘。 相反,神是全知全能的。 尽管人类要为其行为负责,并且三思而后行,但必须谦卑,才会信靠独一的、无所不知的神。
通常,我们真的无从得知自己行动的后果,或者评估衡量其益处。 仅就这些方面而言,虽然考虑后果通常有助我们决策,但作为唯一的道德理论就有不足。 至少必须同时考虑诫命和后
果。 诫命通常会指导我们采取行动,而这些行动理应带来良好结果。 例如,「不可撒谎」这诫命带来的后果应该比撒谎好,即使是善意的谎言,尤其在复杂情况下,后果难以预料。 同时,留意后果往往可以帮我们判断哪种情况用哪些规则。 「不可杀人」适用于一切情况,因为后果是死亡,是人类所不能逆转的。 但是「信守安息日」不应妨碍您在安息日治愈病人,因为后果是痛楚和苦难,违反神想要恢复世界秩序的意念(路加福音13:10-16,约翰福音5:1-9)。
好在什么情况?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背景对伦理是重要的。 有时因为文化不同,行动会因人而异,有时也会因人的环境而异。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的第一封信(第8章)中找到了圣经中最为人所熟识的其中一例,保罗检视了源于食用供奉偶像的祭品的道德决定,指出关键问题是行为怎样影响「意志薄弱的信徒」。 在这种情况下,保罗会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将对他人的爱和关怀凌驾自己的自由之上。 问题不仅仅是"这对吗"? 而是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此一时可以尽情去做,彼一时也可因避免冒犯别人招惹麻烦而选择不做。 保罗就因时制宜,以后果判断行动的对错或智慧。
这有别于道德相对论。 要知道,翻译基督教价值观须要考虑语景,因为在此处境好的可能在另一处境不好,这与成熟的相对论非常不同,也是我们的文化特征,没有绝对的真理或道德标准。 例如,不可撒谎的诫命是绝对标准,应用时却要因时制宜:「您已经付款了吗?」与「这件衬衫我穿起来好看吗?」的应用原则过程与有所不同。
我们活于一个文化越趋多元的社会,可以预料要面对许多情况,逼着我们因时制宜。 假如您是雇主,有几名员工的种族背景要求他们一年几次,一次几天出席亲友的丧礼,文化所需,您将如何分配丧亲假期?
或者假设您是帐篷制造商,决定要在世界上成本低廉的贫穷地区制造帐篷,您如何决定员工的合理工资?
背景问题超越跨文化问题,在判断待人接物是否因人而异时,也是一个要顾及的因素。 例如,医生可以根据病人收入进行分级收费,汽车经销商议价时可以考虑买家的经济状况,就像Flow Automotive的做法,他们明白穷人买车不擅议价,最终往往会买贵了。
背景考虑如何影响韦恩的决策?
当韦恩开始思考这些特殊情况如何影响行事方式时,发现自己正在试图理解,并预期一些事情。
先前已经提及过客户财务状况的问题。 如果韦恩拒绝支付维修费用,或仅支付部分费用,将对客户及其家人有什么财务影响? 会造成压力吗? 韦恩认为这值得考虑。 实际上,对韦恩来说,这部分已是牵涉更广的爱与公义的问题。
如果韦恩知道客户为人慷慨,疏财仗义--以事奉他人为己任,致力改变世界,又该如何? 果真如此,韦恩可能会觉更应该投桃报李。
同时,韦恩也会顾及自己的负担能力,最终如果无利可图,自己和家人所蒙受的影响。
还有另一个角度,韦恩是否应该顾虑到立下的先例? 如果采取温和路线,其他客户会否陆续来求助? 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韦恩苦笑。 但是对韦恩个人而言,这不是大问题,其他经过筛选的因素对他更为重要。 只要他对自己选择的适当性感到满意,他就不会介意是否获得「柔和」的美誉。
这使韦恩开始思考自己的性格如何受到改造以作出道德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