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什么是美德

文章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如果培养品格和美德如此重要,就必须努力处理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是:

  • 何谓美德?
  • 究竟谁来判定什么是美德?
  • 究竟怎样培养美德?

其中以第一个问题最容易回答。 《牛津词典》将「美德」解释为「在道德上被认为是良好或可取的质素」。 每种文化都有某些特质备受重视,在其文化背景中被视为美德。[1]

但是,第二个问题究竟谁来判定什么是良好的品德就有点复杂。 多年来,许多哲学家、神学家和思想家试图列举美德,并下定义。 例如,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强调古希腊美德是正义、刚毅、审慎和节制。 早期的基督教领袖安布罗斯(Ambrose 339-397)表示,这些古希腊美德在圣经中已有隐喻,但又另外添加了三种明确的圣经(或「神学」)美德 - 信、望、爱(哥林多前书13:13)。 早在六世纪,教皇格雷戈里大帝就将这七种美德与相应的恶习对比,这些恶习现称为「七种原罪」。[2]

直到最近,新教神学家才开始认真探索美德。 格伦· 斯塔森(Glen Stassen)和戴维· 古西(David Gushee)提出:「美德是令大家能够为社群作出(积极)贡献的性格特征。」

这对于耶稣信徒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又应该让什么人或事物来判定何谓美德? 显然圣经就是答案。 建议大家注意经文中耶稣的生命和教诲,以判断何谓基督教美德。 神的品格在耶稣身上表露无遗。 因此,如果我们想知道要培养什么美德,最好就从观察耶稣的言行开始。 我们认同斯塔森和古西(Stassen & Gushee)的意见,他们指出:

圣经并非千篇一律,基督是圣经的主轴。 在处理任何道德问题时,反思问题之余不可以忽略耶稣基督的意义。

登山宝训包含了耶稣大部分的道德教义,如欲进一步了解耶稣信徒追求什么美德,这不失为一个好开始。 更加要注意的是,耶稣在八福中把重点放在主要美德上--一些他特别重视的特质和行为。 虚心、怜恤、饥渴慕义、温柔/谦卑、使人和睦、哀恸(马太福音5:1-12)──似乎应该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反复指出我们的行为紧系于我们的品格,紧系于我们的核心态度和动机。 甚至在福音书中不断强调这种联系。 例如,「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 ... 」(马可福音7:21-22)。

早期的教会很快意识到模仿耶稣十分重要。 就以保罗的著作为例,我们发现保罗非常重视品格培养。 例如,他劝诫加拉太人不要纵情肉体的情欲,而要让圣灵结果子,例如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温柔和节制(加拉太书5:16 -25)。 保罗对腓立比人说:「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2:3-5)。

那么基督就是我们的榜样和楷模。 衪的品格就是神要我们培养的品格。 这些参考数据反映了培养出耶稣的品格是新约的重中之重。

The history of the word "virtue" demonstrates this cultural leaning. Our English word comes from the Latin virtus, which itself comes from the word vir meaning "man, male". The Romans during the early, formative years of their nation needed to survive in a world of invading conquerors. The result is that their word virtus can be translated either "virtue" or "courage". So virtue to those early Romans was manliness and the willingness to defend their families and homes.

Lust, gluttony, greed, sloth, wrath, envy and p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