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耶稣请站起来?

文章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作为基督徒,我们企图变得像耶稣(约一3:2)。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小心避免「重塑」耶稣的诫命、预期的后果和品格去迁就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世界观。 以自己的形象重塑耶稣的形象是所有人都可能面对的诱惑。 在相对富裕的社区,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过滤了耶稣的生命和教义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影响,只剩下一个只能有限度解决「个人」道德问题的耶稣。 「耶稣会做什么?」很容易变得不足挂齿。 研究显示,大多数去教堂的人只表现出与其他社群不同的伦理见解,一般只触及性行为、个人诚信和财富积累等问题。[26]

在许多其他方面,文化价值对我们的影响远大于耶稣的道德。

这项研究令人鼓舞的是,它清楚显示了去教堂确实令人对道德的理解有分别。 但可惜的是,这分别非常有限,皆因教会通常处理的道德问题,大多数都不包括职场和商业伦理问题。 在教会的支持下,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总裁可以自称是虔诚的基督徒,这事实当然暗示了一些盲点。 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处理更多市场的问题,正如我们叙述、表扬和探索基督教的故事一样。

基督徒的品格不因个人转变而成长,只有在群体的环境里才能培育出这种个性。 正如本杰明‧ 法利(Benjamin Farley)所述:

新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一致强调了一个信徒群体的背景不可或缺...... 只有在这种充满信、望、爱的背景里...... 基督徒的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才得以展开。 基督徒的道德行为核心,靠的从来不是个人与外来和敌对文化的角力。[27]

当我们投入群体,致力于重述、理解、欣然接受,并活出福音故事时,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义人—特别是这些群体都致力于认清耶稣的品格,并提出别扭的难题,都有助我们面对一知半解的义人生活。 果真如此,我们就不太可能重复许多基督徒以非基督教手法做生意的不幸例子。 

These are the conclusions of Robin Gill in his book, Churchgoing and Christian Eth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and are also supported by comparisons with New Zealand Values Surveys according to Alistair Mackenzie, "Evangelicals and Business Ethics: The Church" in Stimulus, Vol. 14, No.1 (February 2006) 2-9.

Benjamin Farley, In Praise of Virtue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