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财主的故事以及我们对待财富和地位的态度(马可福音10:17-31)
财富(马可福音10:17-2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耶稣遇到一位富人,问“我当作甚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这是马可福音里少数基础直接讨论经济活动的段落。这人提出的问题,让耶稣列举(可10:18)了十诫中6条与社会关系有关的诫命。有趣的是,耶稣把“不要贪心”(出20:17; 申5:21)改成了具有明确商业意味的“不可亏负人(不要欺骗人)”。这富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可10:20)。但耶稣说,他还缺少一件天上的财宝,需要牺牲地上的财富,跟随者为加利利的流浪者才能获得。这成为了富人无法跨越的障碍。他似乎太喜欢财产所带来的舒适和安全感了。马可福音10:22强调了他当时的情绪——“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的走了。”这个年轻人被耶稣的教导所感动,愿意打开自己面对真理,但却无法贯彻始终。他对财富和地位的情感依恋,胜过了听从耶稣话语的意愿。
若要将这个故事应用在今天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非常敏感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直觉和价值观。财富有时是工作的结果——我们或其他人的成果,但工作本身也可能成为跟随耶稣的情感障碍。如果我们有特权,就像那位富人一样,那么维持我们的职业,可能会比服务他人,行善,甚至会比为家庭,公共事务和属灵生活腾出时间更加重要。这可能会阻碍我们开放自己,回应神的出人意料的呼召。我们的财富和特权可能使我们变得傲慢,不能感受周围之人的境况。当然,并不是只有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才会面对这样的困难。是的,耶稣与富人的相遇显明,如果你已经处于社会的上层,就很难有改变世界的动力了。不要因为我们在西方世界仅仅拥有普通的财富和地位,就以为我们不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首先问问自己,按照世界的标准,我们(相对)丰盛财富和地位,是否让我们也变得自满了?
在我们离开这一段讨论之前,还需要检视一个关键的问题。“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可10:21)。耶稣的目的不是为了羞辱或嘲笑这位年轻人,而是爱他。他叫他放弃自己的财产,首先是为了他自己的益处,“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若我们让财富或工作切割了我们与他人、与神的联系,那么最终受苦的乃是我们自己。解决办法不是努力做更多的善事,而是接受神的爱,也即是跟从基督。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知道,我们可以信靠上帝提供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必为了安全感而抓紧财产和职位不放。
这个比喻在www.theologyofwork.org:路加福音与工作中,“路加福音18:18-30”一节里有进一步的讨论。
地位(马可福音10:13-16, 2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马可叙述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小孩子被带到耶稣面前并列,接着耶稣就宣告说进入神国的正是这样的孩子们(可10:13-16)。这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可能不是安全感的问题,或者究竟我们要依靠财产还是神的问题。相反,它们之间的联络在于地位的问题。在古代地中海社会,孩子们没有任何地位,至少可以说他们地位低下。[1]他们没有任何代表地位的财产。基本上,他们一无所有。相比之下,年轻的财主很多可作身份的标志(可10:22),他拥有很多财产。(在路加福音的叙述中,他被明确地称为“官儿”,路18:18)。年轻的财主可能会因为成为了身份的奴隶而错失神的国,就像他成为财富的奴隶一样。
在今天的工作场所,地位和财富可能彼此相连,也可能没有联系。对于那些通过工作而爬上财富和地位顶峰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双重的警告。即使我们设法以圣洁的方式使用财富,我们的生活也可能证明人更难逃脱被地位所束缚的陷阱。最近,一大群亿万富豪公开表示,他们至少会捐出一半的财富。[2]他们的慷慨令人震惊,对此我们绝不想给予任何批评。然而,我们可能会怀疑,既然捐出的财富如此巨大,为什么不捐出一大半呢?即使是5亿美元,也远远超过非常舒适地度过一生所需要的财富。是否有可能,亿万富翁(或者至少半个亿万富翁)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成为阻碍捐赠者捐出全部财富的障碍?对于资源有限的普通工人来说,情况会有所不同吗?是否对地位的顾虑,阻碍了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财富投入到哪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对于那些地位与财富无关之人,我们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学者,政治家,牧师,艺术家等许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很高的地位,但不一定能挣很多钱。通过工作,我们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大学里升上高位,或者在某个圈子里倍受尊重。我们的地位是否会成为奴役我们的形式,让我们不敢坚持与众不同的立场,或选择一份更有成效的工作,恐怕危及自己的地位?
如果必须冒着损害我们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地位——哪怕是一丁点——来服侍他人、减少不公、保持道德诚信、或者用神的视角来看待自己,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但耶稣拥有我们所有的地位,甚至还多得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每天如此努力地祷告,愿将自己的地位留给“天父”,并不断与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为伍的缘故。
Bruce Malina and Richard Rohrbaugh, A Social-Scientific Commentary on the Synoptic Gospels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2), 238. “Children had little status within the community or family. A minor child was on a par with a slave and only after reaching maturity was he/she a free person who could inherit the family estate. The term ‘child/children’ could also be used as a serious insult (see Matthew 11:16-17).”
Stephanie Strom, “Pledge to Give Away Half Gains Billionaire Adherents,” New York Times, August 4, 2010.
神的恩典(马可福音10:23-31)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耶稣接下来所说的话(可10:23-25)阐述了这次遭遇的意义,强调了富人进入神的国所要面临的困难。这位年轻人的反应说明了富人对财富以及伴随的地位之依附;显然,门徒们对耶稣论及富人的话语也“感到困惑”。也许值得注意,当耶稣在马可福音10:24重复他的话语时,将门徒称为“小子们”,宣告他们已经卸下了地位的负担。由于跟随耶稣,他们已经没有了财富的重担。
耶稣选择骆驼和针眼的比喻(可10:25),可能与耶路撒冷城墙上的某个小门无关[1] 而是利用希腊文的骆驼(kamelos)和重绳(kamilos)的相似性,做了一个双关语。他故意选择了这样荒谬的形象,只是为了强调若没有神帮助的情况下,富人不可能得救。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穷人,若没有神,“谁能得救呢?”(可10:26)。马可福音10:27给出了神必帮助我们的应许: “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这句话让这段经文(也希望可以让我们这些读者)不至于变成单纯对财富的否定。
这也导致了彼得对门徒的态度和从前自我牺牲的辩解。他们已经“撇下所有的”来跟从耶稣了。耶稣的回答,肯定了他们所作的牺牲,将会换来天国的赏赐。同时,这些人所撇下的一切(“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儿女、田地”),也版阔与之相连的地位,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巨大牺牲。事实上,马可福音10:31 把整个故事放在了一起,强调了地位的问题—— “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目前为止,这个故事既可以说是在讨论我们对物质本身以及所带来的益处之喜爱,也可以说是在讨论我们对这些物质所带来的地位之不舍。然而,最后一句话特别明确地强调了地位问题。不久之后,耶稣又以明白的工作术语宣告了这一点。“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10:43-44)。仆人首先是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工人,甚至不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工作能力。耶稣追随者的合适地位是一个孩子或仆人——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即使我们担任高级职位或者拥有权威,我们也应将地位和权柄归于神,而不是归于我们自己。我们只是神的仆人,代表着他,而不是占有唯独属于他的地位。
This is simply a myth that has circulated in popular Christian circles. William Barclay popularized it in his Daily Study Bible Commentary; see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Matthew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1), 253. It is unclear what the origins of this myth are, but no such gate has ever been found, in Jerusalem or else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