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国度和门徒训练(马可福音1-4, 6, 8)

圣经注释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福音的开始(马可福音1:1-13)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施洗约翰的传道、耶稣的洗礼与被试探的记载,与工作并无直接关系。然而,这是整本福音书叙事的大门,为所有后续的叙述提供了基本主题的背景。在我们讨论与工作关系更明显的段落之前,不能绕过这一段。马可福音的标题(可1:1)很有意思,将这卷书描述为“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让人将注意力聚焦到福音的起头,是令人惊讶的,因为这卷福音书似乎缺乏结尾。最早的手稿暗示,这卷福音书在马可福音16:8突然结束了:“她们就出来,从坟墓那里逃跑,又发抖又惊奇,甚么也不告诉人,因为她们害怕。”因为结束的突兀,因此后来的文士们添加了一些材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由新约圣经中其他地方的经文组成的马可福音16:9-20。 但也许马可本来就没有打算结束他的福音书;因为这只是“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而已,而我们这些阅读此书的人就是让福音延续下去的参与者。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生活便是马可福音中那些事件的直接延续,我们便有充分的理由期望这卷书能具体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1]

我们将会更详细地看到,马可总是将耶稣的跟随者描绘为远远达不到完美的初学者。甚至十二使徒亦然。比其他福音书更甚,马可福音总是将众使徒描述为感觉迟钝、无知,并且一再地让主耶稣失望的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因为许多基督徒试图在他们的工作中跟从基督,却感觉到自己无法胜任。马可劝勉他们鼓起勇气,因为我们就像众使徒一样!

施洗约翰(可1:2-11)被描写为 玛拉基书3:1和以赛亚书40:3里的使者。他宣布了“主”的到来。若结合耶稣的称号——“基督,神的儿子”(可1:1)来看,这种语言向读者清楚地表明马可的中心主题是“神的国度”,尽管他等到 马可福音1:15才使用了这个短语并将其联系到福音(“好消息”)上面。在马可福音里,“神的国度”不是一个地理概念。神的国度乃是通过圣灵改变生命的工作,让百姓和众民臣服在神的权柄之下,于是可以观察到的、主的统治。马可对耶稣受洗和受试探的简要描述,强调了圣灵的工作(可1:9-13)。叙事尽管简单,却强调了圣灵降临在耶稣身上,以及圣灵驱使耶稣(并且可能帮助耶稣度过试探)接受撒旦的试探的工作。

这一段经文贯穿了两个相反的、但很流行的关于上帝国度的观念。一方面是「直到基督亲自回来统治全世界之前,上帝的国度还不存在」的想法。 在这种观点下,工作场所就像世界上其他的地方一样,是属于敌人的领土。基督徒的职责就是要在这个世界的敌人领土上生存下来,待够长的时间,以便传福音给全世界,并且有足够的利润来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奉献钱给教会。 另一个观点是,上帝的国是一个内在的精神领域,与我们周遭的世界无关。在这种观点之下,神并不关心基督徒在工作中做些什么,或是在教会或个人祷告时间以外的任何地方所做的事情。

马可同时反对这两种想法,并明确地指出,耶稣的到来揭开了上帝国度的序幕,这是当前世上的现实。耶稣明白地说了:「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当然,目前这个国度没有完全实现,尚未治理全地,要到基督再回来时才会完全实现。但是此时此地,国度已经真实地存在。

因此,顺服上帝的统治以及宣告祂的国度,将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产生非常真实的结果。这也可能会使我们在社会上遭受耻辱、冲突,甚至带来痛苦。马可福音1:14,就像马太福音4:12一样,将我们的注意力移向施洗约翰的监禁,并将这件事与耶稣自己开始宣告的「国度临近了」的启示(马可福音)联系起来。因此,上帝的国度与世界的权势背道而驰,且在世界的权势之上;作为读者,我们不得不显明:为福音而事奉和荣耀上帝,不一定会在这一生当中取得成功。然而,与此同时,藉由圣灵的能力,基督徒被呼召要为了他们周围的人的利益来事奉上帝,正如耶稣在施行医治时所表现出来的(可1:23-34, 40-45)。

圣灵进入这个世界的巨大意义在本卷福音书后来的部份中透过关于别西卜的争论而变得更加清楚(可3:20-30)。这是一个困难的段落,我们必须相当小心地处理,但是作为工作神学的基础,关于国度的神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段经文的逻辑似乎是,藉由赶出污鬼,耶稣有效地从撒但手中将全世界释放出来。撒但被描绘为一个现在被捆绑的壮士。基督徒与他们的主一样,也得运用圣灵的力量来改变世界,而不是逃避或顺应世界。

J. David Hester, “Dramatic Inconclusion: Irony and the Narrative Rhetoric of the Ending of Mark.”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Testament 17 (1995), 61-86.

呼召第一批门徒(马可福音1:16-20)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段经文:这一批门徒是基督徒生活的模范,他们同时也在救恩的故事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耶稣呼召他们去完成一种独特的事奉,需要他们放弃当下的职业,但这并没有为基督徒的生活和职业树立一个举世皆然的模式。许多跟随耶稣的人,甚至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离开他们的工作(见 www.theologyofwork.org职业概况 )。尽管如此,上帝国度的要求跨越了并凌驾于社会中的一般原则之上,这些方式是可转移的,亦可启发我们的工作。

马可福音1:16节开头的子句呈现出作为巡回布道家的主耶稣(“他顺着……走”),祂呼召这些渔民在一路上跟随祂。这不仅仅是挑战他们抛弃收入和稳定的生活,或者说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马可福音记载了其他福音书缺少的细节,即雅各和约翰离开了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可1:20)。他们本身并不是被雇用者或日雇型劳工,而很可能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家族企业的成员。正如Suzanne Watts Henderson谈论这些门徒的响应时所指出的:“若将个别的细节累加起来一起看,便凸显出“离开”这个动词的总重量:不仅渔网被丢下,而且还丢下一个有名的父亲、一条船,事实上就是整个企业”。​[1] 这些跟从耶稣的门徒必须愿意与祂连结,让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价值都由祂决定。

渔业是加利利的一个主要产业,还有一个与其相关连的子产业——盐渍鱼。[2] 在加利利的社会动荡时期中,这两个相关产业相互支持,可以保持稳定的生活。因此,门徒愿意放弃这种稳定生活,体现出了惊人的意志。经济稳定不再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不过,即使这里的情况是这样,我们仍然必须谨慎。主耶稣并未拒绝这些人在世上的职业,而是将其重新定位。耶稣呼召西门和安德烈成为“得人的渔夫”(得人如得鱼,可1:17),从而肯定了他们以前的工作,用来象征他们蒙召要担任的新角色。虽然大多数基督徒并未被要求必须离开他们的工作,成为到处流浪的传道人,我们却被呼召要将我们的身份建基在基督里。无论我们是否离开我们的工作,门徒的身份不再是“渔夫”、“税吏”,或其他的任何称呼,而是“耶稣的跟随者”。这就挑战我们,要抵挡诱惑,不使我们的工作成为我们定义“自己是谁”的要素。

Suzanne Watts Henderson, Christology and Discipleship in the Gospel of Ma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63.                     

Sean Freyne, Jesus: A Jewish Galilean (London/New York: T&T Clark, 2004), 48-53. For the place of fishing in the taxation structures, see Bruce Malina and Richard Rohrbaugh, A Social-Scientific Commentary on the Synoptic Gospels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2), 44-45.

医治瘫子(马可福音2:1-12)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耶稣医治瘫痪者的故事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工作的人来说,工作的神学意味着什么。这个瘫子在被治愈之前,不能做任何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他仰赖于他周遭的人的恩典和同情,以维持他日常的生存。耶稣对这人的朋友们的信心印象深刻。他们的信仰是积极的,对于被排斥在因工作而获得财务和关系之奖励以外的人来说,他们表现出关心,同情和友谊。在他们的信仰中,为人与处事之间没有分离。

耶稣认为他们的努力是一种集体的信心表达。“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5)。遗憾的是,信仰社群在现代西方大多数基督徒的工作生活中只发挥了小小的作用,且渐渐式微。即使我们从教会获得到职场工作的帮助和鼓励,也几乎一定是针对个人的帮助和鼓励。在早期,大多数基督徒与一起去教会的人一起工作,所以教会可以容易地将圣经应用在劳动者、农民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职业上。相比之下,今日西方的基督徒很少跟同教会的人在同一地点工作。然而,今日的基督徒常常与他们信仰社群里的其他人做同类型的工作。因此,他们还是有机会可以跟类似职业的其他信徒一起分享他们的工作挑战和机会。不过,这种情形很少发生。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方式,让基督徒工人能以群体方式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并发展出某种与工作相关的基督徒社群,我们就会错失信仰的社群本质;而这是马可福音2:3-12中非常基本、重要的一点。

在这简短的情节当中,我们观察到三件事情:(1)工作的目的是在使那些不能藉由工作支持自己的人受益,同时祝福那些能够支持自己的人;(2)信仰和工作不能被分开变成“存在”和“行动”两方面,而是要融为一体,化成上帝赋予动力的行动;和(3)依据信仰所做的工作,需要一个信仰社群来支持。

呼召利未(马可福音2:13-17)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呼召利未是耶稣在行进中所发生的另一个事件(可2:13-14)。这段经文强调了这一呼召的公开性质。耶稣在教导群众的时候呼召利未(可2:14),而利未最初被人看到时是“坐在税关上”。他的职业使得他成为许多同时代的加利利人所蔑视的人物。关于罗马帝国和希律王在加利利的课税到底多重的问题,目前尚有很大程度的争论,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时的赋税相当沉重。税金的实际征收工作是外包给私营的税吏来完成。税吏需要预先付清他负责的整个区域的税款,然后再从民众那里征收个人税金。为了有利可图,他不得不向民众征收比实际税率更多的税金,以便中饱私囊。罗马当局将政治敏感的税收工作委托给当地社群中的成员,但是却导致了高昂的实际税率,并且打开了各种贪腐行径的大门。[1] 这可能是导致加利利农民丧失土地的因素之一,因为土地所有者需要借钱来纳税,如果以后的收成不好,就不得不变卖产业还债了。我们最初是在税关中遇见利未,这个事实意味着他实际上是罗马帝国占领的活象征,也提醒众人,有一些犹太人愿意与罗马人合作。马可福音2:16将税吏和“罪人”并列,更是加强了这种负面的关联。[2]

路加强调利未放下一切来回应耶稣的呼召(路5:28),但马可却只简单地叙述利未跟随了祂。税吏随后举行了一个宴会,接待了耶稣和祂的门徒,以及其他的税吏和“罪人们”混杂的人群。虽然场面看来是一个人试图与他的同事分享福音,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微妙。利未的“社群”包括了他的同事和其他人一些被视为“罪人”的人,他们是被社群中的头面人物所排斥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成为一个次级社群,其内部具有高质量的社会关系,但与周围社群之间的关系疏远。今日许多类型的工作中都是如此。我们的同事可能比我们的邻居对我们更加坦诚开放。作为工作社群中的一员,可以促进我们的同事与真实的福音相遇。有意思的是,殷勤好客、与人一起吃饭是耶稣事工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式,让我们知道如何组织这样的相遇。招待同事一起吃午饭,在健身房内慢跑或锻炼身体,或是在工作结束后共享饮料,可以让我们与同事建立更深的关系。这些友谊本身具有持久的价值,并且,透过这些互动,圣灵可以开启一扇友谊布道的大门。

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今日的基督徒要作东请工作上的同事、来自邻近地区的朋友,和他们教会中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会谈些什么?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好工人和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从基督教信仰出发可说的很多。但是,基督徒知道如何用他们的同事和邻居能理解的日常用语来谈论这些事情吗?如果谈话转向工作职场或社会议题,像是找工作、客户服务、财产税,或都市规划,我们是否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向这些非信徒讲述如何将基督教的概念应用到这些问题上? 我们的教会是否装备我们去进行这样的对话?看来,利未--或说耶稣--似乎能够将耶稣的信息与当时聚会的人联系起来,讨论其意义。

税收问题稍后将会再次在福音书中出现,因此我们将推迟到那时再讨论耶稣对于税收之态度。

Bruce Malina and Richard Rohrbaugh, A Social-Scientific Commentary on the Synoptic Gospels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2), 189-190.

The Mishnaic text m. Toharot 7:6 states that if a tax collector enters a house, then it becomes unclean.

十二门徒(马可福音 3:13-19)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马可福音除了呼召特定门徒的记载以外,还有关于任命使徒的记载。在马可福音3:13-14中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亦即这十二个门徒在更广泛的门徒群体中构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使徒职分的独特性是很重要的。他们被呼召去从事一种独特的事奉,跟我们大多数人的经验大大不同。如果我们想要从这些门徒的经验和角色中汲取教训,那么就必须识别他们的行动和信念与基督国度的关系,而不仅仅专注在他们放下工作去跟随耶稣的事情上。

马可福音3:16-19中列出了西门、雅各、约翰和犹大的资格,与我们的讨论有关。我们知道,耶稣给了西门一个新名字——“彼得”,这个名字与希腊文的“岩石”(petros)非常相似。我们不禁好奇,彼得的两个名字是否同时含有某种讽刺意味和应许。西门是易变和不稳定的,而他被命名为岩石,有一天他会以这个名字来生活。就像他一样,我们在我们工作场所中事奉上帝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一样,并不会立即变为完美,而要经历失败和成长。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失败了,或在成长过程中使国度蒙羞时,明白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

正如西门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一样,西庇太的两个儿子也被称为“雷子”(可3:17)。这是一个古怪的昵称,看起来很幽默,但也很可能是取自这两个人的性格或个性。[1]有趣的是,人格和个性类型不会因为我们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国度而抹去。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我们的人格会继续成为我们在国度中之身份的一部分,而当我们在我们工作场所中具体呈现出上帝的国度时,也是继续需要人格作为中介。这种认识挑战了我们给自己贴上刻板标签,甚至“基督徒”标签的诱惑。然而同时我们的个性可能会有一些突出的元素,必须接受福音的挑战。在给予西庇太两个儿子的头衔暗示他们很容易发脾气,容易与人冲突,因此即使耶稣的本意是表示钟爱,却可能不是一个令人骄傲的绰号。

有关人格的议题对于我们理解如何将基督教信仰应用在工作方面,有重要的贡献。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我们的工作经验,无论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周围之人个性的影响。通常,能使某人成为一个鼓舞人心和充满活力的同事的性格,也可能使他难以与人相处。一个主动积极、兴奋的工人可能很容易因为新的专案而分心,或倾向于迅速形成(并快速表达出)意见。我们自己的个性当然也会起巨大的作用。根据我们自己的个性和别人的个性,我们可能会发现跟某人一起工作很容易或很困难。同样,其他人也可能会发现我们很容易共事或难以相处。

但这不仅仅是我们是否容易与人相处的问题。我们独特的个性塑造了我们的能力,为我们服务的组织做出贡献 - 并通过工作为上帝的国度提供好的或不好的影响。人格形成了我们的优点和弱点。在某种程度上,跟随基督,便意味着允许祂遏止我们个性中的过度之处,就像祂责备雷子,因为他们被误导,有野心,想坐在祂的左右手边(可10:35-45)。同时,基督徒经常犯错,想设定某种特定的个性特征作为举世皆然的模范。一些基督徒社群幸运地享有一些特点,如外向,温和,节制地使用权力;但也有更为黑暗面的——口出恶言,不宽容,轻信。一些基督徒发现,那些使他们在工作上表现良好的特性——例如,果断,对教条的怀疑,或野心,使得他们在教会中有负罪感,或是被边缘化。试图成为我们不是的样子,试图套进“一个基督徒在工作场所中应该如何的刻板印象”,很可能是有问题的,也会让别人感觉我们的虚伪。神呼召我们去模仿(效法)基督(腓2:5),并效法我们的领袖(来13:7),但这是一个尽力模仿美德的问题,而不是去模仿人格特质。耶稣在各种情况下都选择了具有各式各样个性的人作祂的朋友和工人。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运用各种个性特征,在决策,职业选择,团体绩效,冲突解决,领导力,工作关系和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虽然在某个层面上,这与财富或财产的神学有关,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这是教会神学和工作神学相遇之处。在工作环境中维持一个基督徒网络,并寻求互相支持,这一向是一种诱人的想法,且事实上看起来也像是一种义务。虽然这样做值得称赞,但仍需要注意现实条件。其中一些自称为耶稣追随者的人,实际上可能存心不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所倡导的观点。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责任,是要预备好在爱中相互挑战,彼此监督,以便确保我们真正按照上帝国度的标准在运作。

Robert. A. Guelich, Mark 1-8:26 (Dallas: Word, 1989), 162.

门训过程(马可福音 4:35-41; 6:45-52; 8:14-21)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马可福音比其他福音书更强调了门徒的无知、软弱和自私,尽管马可也说了他们很多好话,包括他们响应了耶稣最初的呼召(可1:16-20),以及回应耶稣对他们的差遣(可6:7-13) [1]

这幅画面是由某些事件和叙事手段构建出来的。其中一个是渔船场景的重复(可4:35-41; 6:45-52; 8:14-21)。这些事件彼此平行,强调了门徒无法真正领会耶稣的能力和权柄。在最后的船只场景之后,紧接着是一个盲人得到不寻常的两阶段医治(可8:22-26)。这可能是作为一种叙述性隐喻,表示门徒只看见了耶稣的一部分。[2]接下来是彼得对基督的认信(可8:27-33),他体现出戏剧性的洞察力,但立刻就因撒旦的影响而迷失了使徒的身份。门徒没有完全认识耶稣的身份,相应地也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信息。他们一直渴望权力和地位(可9:33-37; 10:13-16; 10:35-45)。耶稣多次挑战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跟随祂需要一种根本的自我牺牲态度。最明显的是,门徒在耶稣被捕和审判之时抛弃了他(可14:50-51)。彼得的三次否认(可14:66-72)与耶稣之死并置,让这两个人的懦弱和勇气形成更加尖锐的对比。

然而,彼得和其他人将继续有效地领导教会。在主耶稣复活后,对那些妇女说话的天使(可16:6-7)让他们传信给门徒(彼得被单独提出来!),承诺他们要遇到复活的耶稣。在这次遭遇之后,门徒将会有很大的不同。马可没有继续探讨这一点,但使徒行传有详细记载,证明复活是实现这种变化的关键事件。

这一点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很明显,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但无人是完美的,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悔改,很多错误的态度需要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像门徒一样认识到,在许多我们相信是正确的事情上,甚至在福音的问题上,我们的看法都可能有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每天以祷告的心反省我们是如何体现出上帝的统治,并准备悔改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可能受到诱惑,将自己描绘为工作场所中公义、智慧、技艺高超的形象,为要成为耶稣之公义、智慧和卓越的见证人。但是,更诚实而有力的见证方式是真实地表现我们自己——一个会犯错误,有些自我中心,尚在成长中的形象。我们是要见证耶稣的怜悯,而不是要表现他的品格。这样,我们的见证可以邀请同事们按照上帝的道与我们一起成长,而不是变得像我们一样。当然,我们需要严格地操练自己,好在基督里成长。上帝的怜悯不是我们可以在罪中自满的借口。

Suzanne Watts Henderson, Christology and Discipleship in Mark.

Robert. A. Guelich, Mark 1-8:26 (Dallas: Word, 1989),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