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书信与工作
大公书信简介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1-3书,连同犹大书这七封书信,通常被人称为大公书信(General Epistles or Catholic Epistles),因为他们似乎都是针对普世教会在说话,而没有写给某个特定的教会。他们的共同之处还在于对于实践问题的兴趣上——例如组织领导学,辛勤工作,公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沟通等。
大公书信反应了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跟从耶稣。早期基督徒要面对诸如奴隶制、歧视穷人以及富人和有权势者欺负其他会众的问题。他们也需要处理出言不逊和彼此冲突的问题。另外,在个人野心和信靠神之间的张力,以及害怕按照神的方式行事会引起他们与政权的冲突问题,也是他们所面对的难题。一般来说,在这个与耶稣格格不入的世界里生活和工作,他们会觉得被世界所异化了。
今天的许多基督徒在工作中也会遇到类似的张力。一方面,许多基督徒有更多的机会在他们的工作中服侍上帝。商业,政府,教育,非营利机构和在家工作,为社会贡献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大多数工作场所不是专为成就神的目的而设立的,他们的主要目标不是提升公共福利、为他人谋福利、加深人际关系、声张公义或发展品格。因为工作场所的最终目标——通常是最求最大化利润—— 与基督徒的最终目标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作为基督的跟随者,同时也为教会以外的组织工作,这样的双重角色会带来某种张力。虽然大多数工作场所并不有意作恶——正如罗马帝国大多数地区并不主动迫害耶稣的跟随者一样——但是它们还是可能对基督徒在工作中侍奉神造成挑战。大公书信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基督徒处理与周围世界的张力,因此它们可以帮助今天工作中的基督徒。
这些大公书信都是以类似的实际问题为前提的。这些信件处理的各类问题,体现了两个主要原则:
- 我们可以信靠神的供应。
- 我们必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益处而工作。
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能够从大公书信得出针对21世纪工作场合的、极为实用的指导。但也许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神选择了罗马帝国,作为祂以耶稣基督的样式进入人类历史的切入点。神也选择今天的工作场所作为他同在的地方。
雅各书:信心与工作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雅各书以实践为导向,审视了上述两个原则:我们可以信靠神的供应;我们应当以工作来服侍他人的需要。如果信心是真实的——如果我们真正相信上帝,那么我们的信仰将导致各种实际行动,为有需要的人谋福利。这个观点使雅各书成为了一本非常实用的书。
忍耐,智慧和属灵成长(雅各书1:1-3)
回到目录雅各书一开始,就强调了日常生活与属灵成长之间深刻的联系。具体来说,上帝使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来增加我们的信心。“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1:2-4)。“百般的”试炼——包括工作中的麻烦——可以推动我们的成长,但是雅各书特别对那些让“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的严峻挑战有浓厚的兴趣。
我们在工作中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让我们对基督的信心或忠诚受到试验呢?一种可能是面临宗教上的敌意。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对基督的信仰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遭受从轻微的偏见、工作机会受限或者被解雇,直到身体伤害和死亡等各种程度的伤害。即使别人不对我们施加压力,如果我们认为基督徒身份阻碍了我们的事业发展,我们也可能自己放弃信仰。
另一种试炼可能是伦理方面的。我们可能想要通过偷窃、欺诈、不诚实、不公平的交易或利用他人,让自己得利或在职业生涯上更上一级台阶,从而放弃信仰或者对神的忠诚。还有一种试炼来自于工作中的失败。有一些失败可能带来巨大的创伤,以至于动摇了我们的信仰。例如,下岗(变成富余人员)或被解雇可能具有毁灭性,让我们质疑以前所信靠的一切,包括对基督的信仰。或者,我们认为因为我们忠于神,所以祂呼召我们从事某一工作,应许我们会变成大人物或取得成功。于是,在工作中的失败似乎成为不能信靠神、甚至神从来不存在的理由。或者,我们可能怀疑神是否会继续供应我们的需要,从而被恐惧所紧紧抓住。所有这一切与工作相关的挑战,都可能试验我们的信心。
我们我们的信心在工作中受到试验,我们该怎么办呢?忍耐(雅各书1:3-4)。雅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某种方式抵挡诱惑,不放弃信仰,不行不道德之事,不放弃盼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神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抵挡这些诱惑,那么雅各邀请我们求智慧,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雅各书1:5)。随着危机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我们不仅不会觉得缺乏我们担心失去的东西,反而因找到神的帮助而倍感喜乐。
依靠神(雅各书1:5-18)
回到目录在谈到智慧时,雅各开始展开我们可以信靠神的供应这一原则。“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1:5)。针对日常工作——决策、评估机会、任同事或客户、投资等等,我们可以向神求智慧,这似乎是一种让人吃惊的说法;但是雅各告诉我们,“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神会赐给我们所需要的智慧。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对神提供工作上的帮助期望太高,而是在于我们的期望太少(雅各书1:8)。
清楚的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怀疑神是我们一切所需的来源,那么我们就成为了雅各所谓“心怀二意的人”,心里还没有决定是否要跟从基督。这会让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我们也不能给任何人带来益处,甚至“不要想从主那里得甚么”(雅各书1:7)。雅各对信靠上帝之难度,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清楚地知道,他的读者业已开始经历遍及整个罗马帝国的试炼(雅各书1:1-2)。然而,他坚持认为,基督徒的生活必须从信靠神的供应开始。
并且在雅各书1:9-11里,他立刻将这个原则应用到了经济领域中。富人不能自欺欺人,认为拥有财富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依靠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我们正经营自己的生意时,也会突然“凋谢”了。相反,穷人不应该认为贫穷是因为神不喜欢他们。相反,他们应当期待被神“升高”。成功或失败由许多因素造成,超出我们自己的掌控。那些由于经济衰退、公司出售、办公室搬迁,作物歉收、歧视、飓风损坏或许多难以计数的原因而失去生计的人,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神没有承诺我们因工作而获得经济上的成就,也不会命定我们的失败,但他利用成功和失败来坚固我们的忍耐,让我们可以战胜恶。如果雅各书2:1-8邀请我们在危难之中呼求神,那么9-11节就是在提醒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呼求祂。
请注意,尽管雅各将神的良善与世界之恶相对照,但他并不赞同我们的想象,以为我们站在天使一边,而我们身边的人都站在恶魔一边。相反,善恶之分存在于每个基督徒的心中。“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各书1:14)。这句话是说给教会成员听的。这应当让我们不再急于得出教会是好地方、工作场合是不好之处的结论。这两个领域都是邪恶的——正如教会的丑闻和商业欺诈同时提醒我们的那样;但是借着神的恩典,我们可以为两个地方都带来良善。
事实上,基督徒社区是神用来提高穷人的手段之一。神供应穷人的应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的百姓之慷慨而实现,而这样的慷慨直接源于神对他的子民的慷慨。“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雅各书1:17)。这句话既肯定了神是赏赐一切的最终源头,又明确指出基督徒有责任尽其所能地把神的供应带给一切需要的人。
聆听,采取行动,避免愤怒(雅各书1:19-21)
回到目录雅各针对说话和聆听,继续给予了实践性指导。基督徒需要很好地听别人说话(雅各书1:19),也要很好地听神的话(雅各书1:22-25)。“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雅各书1:19)。我们听,不是要当作一种影响别人的技术手段,而是让神的话语“脱去[我们心里]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雅各书1:21)。有意思的是,雅各认为,听别人说话——不仅仅是听神的话——是让我们脱去邪恶的手段。他并没有说别人会代替神对我们说话;相反,他说听别人的话可以消除我们的愤怒和傲慢,让我们可以行出神在圣经里的话语。“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各书1:20-21)。当别人说一些我们不愿意听的话——不同意、批评、反驳的话时,我们很容易在愤怒中作出反应,特别是在高压力的工作中更是如此。但这样做通常会使我们的立场变得更糟,而且会损害我们作为基督的仆人为主见证的形象。若我们信靠神为我们辩护,而不是自己处于愤怒后不择言的辩护,该有多好呀!
这个建议适用于各种工作和不同的工作场所。在商业管理文献中,倾听早就被认为是一项关键的领导技能。[1] 企业必须仔细听取顾客、雇员、投资人、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为了满足人们的真实需要,组织需要倾听他们希望照顾的人的需要。这个原则提醒我们,尽管像罗马帝国一样存在困难和逼迫,工作场所也可以成为上帝工作的肥沃土壤。
To give one example, the first result on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cations website www.harvardbusiness.org on Sept. 18, 2009, browsing under the topic “Interpersonal Skills,” is “Listening to People.”
为其他人的利益而工作(雅各书1:22-27)
回到目录这一段带来了忠诚做工的第二个原则——为了穷人的益处而工作。“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书1:22)。这个原则可以通过“信靠神供应我们需要的原则”自然地推出。如果我们信靠神供应所需,那么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为了他人的益处而工作。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我们对神的信靠没有让我们为了穷人的益处而采取行动,那么雅各认为,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信靠神。正如雅各所说,“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1:27)。信仰意味着信任,而信任则导致行动。
雅各的洞见,特别是他关于穷人的教导和他对各种边缘化人群所给出的合乎实际的照顾,似乎直接来自于耶稣本人。这一点可见于雅各隐约引用的、耶稣关于穷人在神的国度拥有特殊地位的教导(雅各书2:5;路加福音6:20),以及耶稣警告“积攒财宝在地上” 会被虫咬等例子(雅各书5:1-5;马太福音6:19)。
这一点在工作上有直接的应用,因为一个成功的工作场所之首要特征就是可以满足人的需要,不管是商业,教育,医疗,政府,专业机构,非营利组织还是别的组织,概莫能外。一个成功的组织,能够满足客户、雇员、投资者、市民、学生、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并不是雅各的主要关切所在——他特别关心的是穷人和无权无势之人的需要——但仍然具有实践意义。任何时候,一个组织满足了人们的真正需要,就是在做神的工作。
这一应用并不限于用已有的业务来服务客户。当基督徒满足那些极度贫困、甚至不能成为现有业务的顾客之需要时,他们需要更大的创造力——并在更大程度上显明神的供应。例如,一群基督徒在越南开办了一间家具厂,为那些处于社会经济频谱末端的人提供就业机会。通过这间工厂,神在满足海外顾客对家具的需要的同时,也为之前失业的当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1] 同样,由Gloria Nelund领导的投资公司TriLink Global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以这种方式来满足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的需求。[2]
基督徒的责任并不仅限于在个人工作场所为穷人和贫困人口服务。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会强烈地影响到穷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按照基督徒能够影响到这些结构和制度的程度,我们有责任确保贫穷和有需要之人得到照顾,就像我们满足富人的需要一样。
Interview by William Messenger on July 29, 2010, in Hong Kong. Name of source withheld by request.
Al Erisman, “Gloria Nelund: Defining Success in the Financial World,” Ethix 80 (March/April 2012), available at http://ethix.org/category/archives/issue-80.
歧视穷人,讨好富人(雅各书2:1-13)
回到目录应用这两个基本原则,雅各警告基督徒不要偏袒富人和有权势之人。他的讨论从第二个原则——为满足穷人的需要而工作——开始。“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雅各书2:8–9)。这罪就是,当我们偏袒富有而有权势之人时,我们就是在服侍自己,而不是服侍别人。因为富人和有权势之人可能会送给我们一点他们的财富或权势,而穷人什么也做不了。但是,穷人才是真正有需要的人。雅各通过描述教会给予一位富有的、穿着华丽的人以特殊的待遇,而蔑视一位贫穷的、穿着破烂的人,说明了他的观点。甚至来到教会这样简单的事情上,穷人也更需要我们的欢迎之辞。而富人——他们去哪里都受欢迎——却不需要如此。
雅各引用利未记19:18——“要爱人如己”——指出,偏袒富人,排斥和轻视穷人,与杀人或奸淫一样严重违反了神的律法(雅各书2:8-12)。若我们这样做,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爱人如己,甚至没有把穷人视为我们的邻舍。
尽管雅各讨论的是教会的聚会,但这一原则同样可用在工作中。在工作时,我们可以多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的人,也可以多关心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在一个健康的工作场合,这可能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但在一个不健康的工作场所——人们为了争权夺利而彼此对抗的场合,我们需要勇气站在无权无势的人一边。当我们面对社会上顽固的偏袒,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成见或宗教偏见时,拒绝偏袒会带来特别的危险。
尽管雅各的论证集中在为了穷人的益处而工作上,但这一应用隐含着信靠神的原则。如果我们真的信靠神的供应,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偏袒富人和权势上受到如此大的诱惑。我们就不会害怕在工作和学校,选择与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站在一起。雅各不是在劝我们一味行善,却缺少对基督的信心,不信靠神的供应。雅各向我们显明,唯有在基督里的信心才能让我们行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穷人业已每天按照这个真理在生活。“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么?”(雅各书2:5)。这句话隐约指向耶稣在登山宝训或平原宝训中的话语(太5:3;路6:20)。穷人承受神的国,不是因为他们比富人更好,而是因为他们单纯信靠神。他们缺乏自我谋生的手段,也无法仰仗富人的施舍,只好学习信靠神。
信仰与工作(雅各书2:14-26)
回到目录雅各书第2章的第二部分,详细讨论了行为(工作)的问题。当论及行为时,他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复数的“行为(works)”(希腊文erga),而不是单数的“工作”(希腊文ergon)。这使得某些人以为,雅各所谓的“行为”,与“工作”有所区别。然而,erga和ergon仅仅只是单、复数之分。[1] 雅各在这里讨论的是任何一种工作——从施舍食物给饥饿之人的善行,到增加稻田产量这类职业工作都包括在内。他使用复数名词,表明他期望基督徒持续不断地工作。
雅各对行为(工作)的关注,让这封信产生和很大的争议。众所周知,路德不喜欢雅各书,因为他认为雅各书2:24("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与加拉太书2:16(“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相矛盾。宗教改革时期的其他领袖不赞成这一立场,但是路德对雅各书的解读成为了新教的主流。[2] 尽管我们无法深入讨论路德的观点与雅各书引发的争议,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地考察雅各对行为的强调是否真的与新教所拒斥的“因行为称义”相悖。
雅各的原话是怎么说的?雅各书2:14无疑是他整个论述的中心,所以我们在继续往下讨论之前,有必要考察这一节:“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雅各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各书2:17)。就像(在他精心选择的例子里)有人极度需要食物充饥,但却只从邻舍那里得到一句祝愿“你平安地去吧”,那样的死法(雅各书2:15-16)。雅各理所当然地认为,相信基督(信靠神),会让你从单纯的同情改变为采取行动,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我们每天都有机会,可以满足我们为之工作的人或与我们同事之人的需要。行善可以简单到仅是帮助一位困惑的客户找到所需的商品,或者注意到一位新员工需要帮助却怯于开口。雅各敦促我们要特别关心那些易受伤害或边缘化的人群,所以在工作场合,我们也许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需要。
这是雅各书的核心。雅各书并不认为行为与信心是互斥的。不存在“因行为称义”的问题,因为若不是已经有了在神里的信心(信靠神),就不可能有任何善行。雅各书也不认为足够拯救人的信心可以脱离行为而存在。他认为,任何“信心”若不能产生行为,就是死的信心;换句话说,这样的信心等于没有信心。“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各书2:26)。雅各没有命令基督徒用帮助穷人的善行来代替在基督里的信心,或者在信心之上增加善行。他期望基督徒把为了他人的益处而工作,当作在基督里的信心之结果。[3]
基督徒的信心总是会生出行为,这一洞见本身就可以当作工作场所的教训。我们不能将世界二分为属灵和实践,因为属灵就是实践。“可见,信心是与他[亚伯拉罕]的行为并行”(雅各书2:22)。因此我们决不能说,“我相信耶稣,常去教会,但是我将个人信仰与我的工作区分开来。”这样的信心就是死的。雅各说,“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各书2:24),挑战我们在日常行为中显明对基督的委身。
这封信余下部分给出了"信靠神"和“为他人的需要而工作”两个原则的实践性应用。根据我们对雅各书2:14-26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应用乃是出自在基督里的信心,它们适用于雅各的时代,对我们也有指导意义。
See Gk. #2041 in James Strong, Enhanced Strong’s Lexicon (Ontario: Woodside Bible Fellowship, 1995), and #2240 in Gerhard Kittel, Gerhard Friedri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ed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5), 6:635.
Luke Timothy Johnson, “The Letter of James,” vol. 12,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98), 177.
For a discussion of how this understanding of faith squares with that of Paul, see Douglas Moo, The Letter of Jam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37-43, 118-44.
驯服舌头(雅各书3:1-12)
回到目录在给予了如何倾听的实践性指导以后(见雅各书1:19-21),雅各对如何说话给予了类似的指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本书中出现的某些最激烈的言辞。“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雅各书3:6,8)。毫无疑问,雅各熟知旧约箴言,知道舌头拥有赐人生命的能力(例如,箴言12:18,“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但是他也认识到舌头具有致人死命的力量。许多基督徒在教会里言语谨慎,避免恶语伤人。难道在工作中,我们不也应当如此谨慎,不“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吗(雅各书3:9,引用了创1:26-27)。冷冷的流言蜚语,诽谤,骚扰,侮辱竞争对手——有谁敢说自己从未在工作中受到恶语攻击,又有谁没有伤害过别人呢?
自私的野心与顺从神(雅各书3:13-4:12)
回到目录雅各书3:14-4:12同样利用了信靠神和服务他人的需要两个原则。按照惯常的做法,雅各颠倒了它们的秩序,首先讨论了服侍他人,再谈论信靠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雅各首先劝勉众人不要存自私的野心,接着勉励他们要顺从神的指引。
自私的野心(雅各书3:13-4:12)
回到目录自私的野心是和平相处的障碍(雅各书3:16-4:11)
自私的野心正好与服务别人的需要相对。雅各书3:16巧妙地总结了整段的内容:“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各强调克服自私野心的特殊手段:使人和睦。[1] “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各书3:18)。按照雅各一贯的风格,他借用了工作场合的例子——在这里是收获果实——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他提及了使人和平的几个要素:为我们伤害了他人而忧伤(雅各书4:9),谦卑自己(雅各书4:10),不要谗言、批评和论断人(雅各书4:11),以及怜悯和真诚待人(雅各书3:17)。所有这一切,都能被基督徒应用在工作之中。
顺从神,可以克服自私的野心(雅各书4:2-5)
自私的野心会导致基督徒社群的纷争,而雅各指出,纷争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依靠神。“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各书4:2-3)。如果我们甚至不费心求我们所需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没有认真依靠神。有趣的是,我们不依靠神的原因,乃是因为我们想要满足自己的宴乐,而不是服侍他人。这句话将两个原则糅合到一起。雅各将此比喻为与世界淫乱,指出我们常被世界所引诱,以为不依靠神也能在今世找到财富和快乐(雅各书4:4-5)。[2]
Again echoing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Matt. 5:9).
James borrows the metaphor of adultery from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who frequently used it to depict the pursuit of wealth and pleasure as substitutes for God.
投资他人(雅各书4:1-12)
回到目录尽管雅各书使用了淫乱的暗喻,但实际上他只是泛指各种自私的野心。在工作中,我们会受到诱惑,把他人当作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当我们窃取下属或同事的功劳,或者不与升职的竞争对手分享信息,或者将责任推卸到不能当场为自己辩解的人身上,或者当别人有难时乘机牟利,我们就因自私的野心而犯罪了。雅各说的对,这是纷争的主要原因。讽刺的是,自私的野心可能阻碍我们取得成功,而不是有助于我们。我们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我们的成功就越依赖于别人的成功。无论是简单地委派工作给下属,还是复杂地协调国际项目团队,概莫如此。但是如果尽人皆知我们以他人为踏脚石,如何可以取信他人,让他们跟从我们的带领呢?
补救办法在于顺从那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所有人(创1:27),并且派他的儿子为所有人牺牲生命的神(林后5:14)。当我们将服侍别人放在自己的野心之前时,我们就是在顺从神。我们想要升到有权柄的高位吗?很好,那么我们首先应当帮助别的工人,提升他们的权威和功效。成功是激励我们的动力吗?很好,那么我们应当首先投资于身边人的成功上面。讽刺的是,投资他人的成功也许是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投资。根据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 Dunn)和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的经验,投资别人比自己花钱更快乐。[1]
Elizabeth Dunn and Michael Norton, 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13).
商业预测(雅各书4:13-17)
回到目录现在,雅各转向一个新的应用,特别警告那些做出商业预测的人。[1] 不同寻常的是,他首先讨论了信靠神的原则。他的开场白是一段清醒的认识: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甚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4:13-14)。看起来,雅各似乎对短期商业预测也加以谴责。然而,提前规划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以为我们可以掌控一切才是问题的所在。
接下来的经节可以帮助我们看出雅各真正的意图:“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雅各书4:15)。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计划,而在于我们计划的时候,仿佛未来在握一样。我们有责任明智地使用神给我们的资源、能力、关系和时间,但是我们不能控制结果。大多数企业都非常了解,尽管花费重金制定了最好的规划并全力执行,结果却多么地不可预测。任何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都会详细地介绍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有时会有十页甚至二十页之长。诸如“基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的股价可能有波动”等陈述清楚地表明,世俗的公司与雅各所谈论的不可预测性高度相关。
那么,为什么雅各还要提醒信徒这个普通企业都知道的常识呢?也许基督徒有时会自欺,认为既然跟从了基督,就可以免于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这完全是个错误。相反,雅各的话应该使基督徒更加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断对事态进行重新评估、适应和调整。我们的计划应当灵活,我们的执行应当可以响应不断变化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过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实践而已。但在更深的意义上,这是一个属灵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对市场状况作出反应,还应顺从神对我们工作的引领。这让我们重新回到雅各关于认真倾听的劝勉上来。基督徒的领导力不是要强迫别人遵守我们的计划和行动,而是要适应神的话语和神在我们生命中不断显明的引领。
These warnings seem to echo both Jesus’ teaching and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See, for example, Ezekiel 34:3; Amos 2:6–7; 5:12; Micah 2:2; 6:12–16; Matthew 6:19; Luke 6:24–25; 12:13–21; 32–34; 16:19–31; 18:18–30. Note also that James 1:1–18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past and present success and failure, while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forecasting the future.
压迫工人(雅各书5:1-6)
回到目录雅各回到了工作必须服侍他人需要这一原则上。他在第5章开头的话非常严厉。他警告“富足人”要“哭泣、号咷,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雅各书5:1)。尽管他们保险库中的金子和柜子里的衣服看起来金光闪闪,但雅各笃定他们将受的审判,因此言辞之中仿佛他们的财富已经腐朽: “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雅各书5:2-3)。他们的自我放纵,只不过为了“宰杀的日子”“娇养”了他们而已(雅各书5:5)。宰杀的日子似乎指的是神的审判日。当那日,神要审判那些蒙召来照顾和带领祂百姓,却转而掠夺百姓的人(撒迦利亚11:4-7)。
这些富人注定灭亡,不仅是因为他们获得财富的方式,也因为他们一旦拥有财富之后,所行(或不去行)的事。雅各对他们不公义的商业行为的指责,让人联想到旧约:“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这工钱有声音呼叫,并且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雅各书5:4;参利未记19:13)。[1] 那些本该拿在劳动者手上的钱,现在却落入了地主的宝库中。而且,钱一直存在里面——他们囤积财富,却视而不见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雅各书5:3)。
企业领导必须特别努力做到公平地支付工资。对于什么是公平报酬的分析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2] 但是雅各书说,“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雅各书5:4),乃是对这些特别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滥用权力的指控。工人当得工资,但是富人和有权势者却想方设法克扣,并逃过法律的制裁。有钱有势之人常常可以贿赂司法机关,轻易地利用权力行不公之事,却不为人知。滥用权力包括将员工错误地算为独立承包商,将工人不精确地登记在低技能序列中,对做相同工作的少数族裔和女性支付较低薪水,以及使用儿童去完成成年人拒绝从事的危险工作等等。即使被业界称为标准做法,我们也决不能以此为借口滥用权力。
雅各也谴责那些“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的人(雅各书5:5)。怎样的生活算是奢侈宴乐,仍然是一个尚待探讨的复杂问题,但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挑战了许多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雅各这段话的主要关切点在于穷人的福利,所以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是,“我的生活方式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穷人的生活?我消费的方式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还是让人们继续保持在贫困中?”
Leviticus 19 is one of James’s favorite Old Testament passages; see Luke Timothy Johnson, Brother of Jesus, Friend of God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4), 123ff.
See, however, Pay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等待收获(雅各书5:7-20)
回到目录在信的结尾,雅各针对忍耐、真诚、祷告、悔改和医治,给出了一系列的劝勉。像通常一样,这些劝勉的根据或者是信心的行为必须有益于他人,或者是我们要全心信靠神,或者同时应用了上述两个原则。同样,雅各针对工作给出了直接的应用。
忍耐
雅各用工作的例子开始了他关于基督再来的描述:“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雅各书5:7-8)。临近结尾的部分,他再次重复了类似的话语:“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叁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雅各书5:17-18)。
工作中的忍耐是依靠神的形式之一。但是,在工作场合我们常常难以保持忍耐。工作是结果导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工作。因此,人们总是容易受到诱惑,想要不劳而获。如果我们投资赚钱,难道不愿快速致富,倒是耐心等待吗?这种心态导致内幕交易,庞氏骗局,以及在老虎机上输掉日常的开支。如果我们努力想要升职,难道不该不择手段地在上级眼中留下好印象吗?这就带来了背叛,败坏人的名声,八卦和团队解体。如果我们正在努力完成配额,难道不可以马虎了事,将问题遗留给流水线上下一位工人吗?所有这一切都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一个奖励低质量工作的生产体系,至少与利用它的工人一样坏,甚至更糟。
真诚
“我的弟兄们,最要紧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雅各书5:12)。想象一个人们总是说实话的工作场所——不只是简单地避免说谎,而是诚实地叙述事情的本来面目,让听者对事态有最精确的理解。如是如此,就没有必要进行起誓,也不需要事后澄清,也不需要合同规定出现错误陈述或欺诈时,各方该当承担的责任。想象一下,如果卖家总是提供产品最详尽的信息,合同总是清楚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老板总是给予下属应得的表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总是给出尽可能准确的答案,而不是巧妙地隐藏关于我们工作的不利信息。这样,我们还能在现在的工作或事业中取得成功吗?如果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真诚待人,我们能成功吗?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吗?[1]
祷告
在讨论祷告的时候,雅各回到了信靠上帝的原则上。“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雅各书5:13)。“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神”(雅各书1:5)。雅各的话,邀请我们把具体的需要告诉神。“神啊,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产品缺陷,在我和老板沟通之前,我需要得到你的帮助。”上帝能够实现我们所需要的,尽管他不保证按照我们的预期来回应每一个祷告。奇怪的是,许多基督徒怯于为我们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事情、情势、人、需要、担心和问题祷告。我们忘记了雅各的劝勉,没有求神给予具体的指导甚至特定的结果。要有信心,雅各说,神会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回应我们的祷告。“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1:5)。
认罪与医治
雅各劝勉我们彼此认罪,好得医治(雅各书5:16)。对于工作场合来说,最有趣的一个词就是“我们彼此”。这个词背后的假设是人们不仅会得罪神,也会彼此得罪——这一点在工作中显而易见。我们面对日常生产和业绩的压力,我们的行动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经常没有倾听就采取行动,边缘化持不同意见的人,不公平竞争,竭泽而渔,留给后来者一堆烂摊子,或者把怒火发泄到同事身上。我们伤害别人,也受到人的伤害。得到医治的唯一方法,只有彼此认罪。如果有人依靠不精确地批评同事的表现而上位,行恶之人需要向工作中受到冤枉的人承认自己的罪,而不仅仅是私下祷告的时候向神认罪。如果真的想弥合自己造成的破坏,行恶之人也许还应当向整个部门的同事认罪。
那么,我们认罪和医治的动机是什么呢?这动机应当是借此服务他人的需要。“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雅各书5:20,强调为本文作者所加)。救一个灵魂不死,乃是服务人类最深刻的需要!也许——鉴于我们所有人都是罪人——有人会把我们从错误的道路上挽救回来,救我们免于死亡。
For more on this topic, Truth and Deception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彼得前书:以寄居的祭司身份服务世界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在给一群因忠于耶稣而被污蔑、受到虚假指控、也许还受到身体虐待的基督徒写信时,(彼前 2:12, 18–20; 3:13–17; 4:4, 14, 19),彼得解释了基督徒的蒙召,是要将他们经受的苦难变成对世界的服侍。基督呼召我们在一个不承认他的世界上跟从他。我们是异乡的寄居者,这里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因此,我们一定会经历“百般的试炼”(彼前1:6)。然而,我们不是世界的受害者,而是全世界的仆人——或者如彼得所说是“圣洁的祭司”(彼前2:5)——要将神的祝福带给全世界。于是,基督徒的工作就是在异乡生活,祝福当地,直到基督再来恢复他的国度为止。
寄居者和祭司(彼得前书1:1-2:12)
回到目录在信的一开始,彼得就把读者称为“那分散寄居的……被拣选的人”(彼前1:1-2)。这个短语预示了彼得要表达的整个信息。这个短语分为两个部分,“分散寄居的”和“被拣选的人”。
如果你是基督国度里的公民,那么你就是一位寄居者,因为目前你生活的世界还不在基督的统治之下。你正生活在外国政府的治下。当你等待基督再来时,你真正的公民权属于在他国度里“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前1:4)。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流亡者一样,你不一定会受到居住地统治者的善待。基督自己来到这地,却“被人所弃”(彼前2:4),因此他的国度的所有公民,都可能受到同样的待遇。尽管如此,神还是呼召我们留在这里,在异乡定居为基督而工作(彼前1:15-17)。
“行为”(彼前1:17),“金银”(彼前1:18),“被火试验”(彼前1:7),“洁净”(彼前1:22))和“建造”(彼前2:5)。彼得所用的工作术语提醒我们,我们乃是活在一个工作的世界中,需要在身边的工作中寻找跟随基督的方式。
在描述了“寄居”的含义之后,彼得又在彼得前书1:2(译注,英文译本一般在第一节里,例如ESV作‘elect exiles’)给出了另一个术语——“拣选”。如果你是基督徒,那么你就是蒙神拣选的人。拣选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在寄居之地担任神的祭司。“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2:5)。祭司的称号,或者“有君尊的祭司”,在彼得前书2:9里重复了两次。
古代以色列的祭司,为以色列人提供祭祀和祝福。
在继续往下讨论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在古代以色列做祭司意味着什么。祭司具有两个主要的职能:在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祭,以及宣告祭司的祝福。[1] 为了完成献祭的职能,祭司必须要进入圣殿的内廷,并且一年一次,大祭司需要进入至圣所,站立在神的面前。为了宣告祭司的祝福,祭司需要为神代言。这两个职能都要求祭司进入神的同在。这就进一步要求祭司保持特别的洁净或圣洁,因为神的面前不允许任何不洁或污秽。[2] 然而,祭司以轮换的方式在圣殿服侍(路加福音1:8),因此还要从事普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他们不能完全抽离日常的生活,同时又要在肮脏败坏的世界里保持洁净。(点击这里,阅读 民数记与工作一文中更多关于古代以色列祭司的讨论。)
作为祭司,基督徒需要自我献祭并祝福其他有需要的人
WorkFlow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Don Flow论工作中的祭司职分通过吸收他人的负担,将他们带到神的面前,同时将神的祝福带给众人,祭司承受了众人的负担。保罗明确表示,成就基督的律法意味着彼此担当重担。约翰和彼得都把我们叫做“祭司的国度”。作为基督徒领袖,我们必须担当服侍的组织中众人的负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了解与我们共事的人。对于基督徒领袖而言,知人善用是一体两面之事。人不可约化为生产的工具。 基督徒领袖需要将祷告完全嵌入到工作之中。全世界都在堕落之重担下呻吟,我们的呼召就是参与到医治世界的进程中。通过祷告,我们可以将别人的重担带到神的面前,也可以将神更新生命的触摸带给全世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蒙召为每天遇到的人祷告,祈求神介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组织变成祝福,可以行善,成为带来和平的积极力量,让神的祝福,就是一切丰盛的来源遍满世界。祷告是蒙召为领袖的中心事工。 2008年10月在西雅图太平洋大学(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讲话 |
彼得把基督徒称为“圣洁的祭司”(彼前2:5)以及“有君尊的祭司”(彼前2:9),并不意味着所有基督徒都应当考虑成为职业牧师,也不意味着成为传道人或宣教士就是成就神的呼召和拣选之最高级方式。这个身份意味着基督徒要在我们生活的众人之中过一种特别圣洁的生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向神献祭,并将神的祝福带给我们身边的人。
彼得说得很明白:“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前2:11-12)。(注意这句话对“鉴察的日子”里神的荣耀之关注。)
当然,基督徒并不像犹太祭司一样献祭(我们不用屠杀牲畜)。相反,我们按照主所行的那样献祭:为了他人的需要而自我牺牲。“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彼得说,“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这不能被按照字面过度解读为要死在十字架上,而应理解为“灵祭”(彼前2:5)——意思是为了他人的需要而亲自付上代价的行为(彼前4:10)。我们的工作场合每天都提供着或大或小的自我牺牲机会。
对于彼得前书1:3-2:10的简单总结,补全了彼得所刻画的“寄居的……蒙拣选的”读者之形象。“寄居”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要像外侨一样在这片尚待成为家园的土地上坚守我们的职业呼召——现在这片土地还充满着系统性的不公和败坏。而“蒙拣选”一词则强调了基督的跟随者——一位“有君尊的祭司”——所具有的祭司职分,因此基督徒特别需要借助自我牺牲来祝福全世界。
The priestly blessing was commanded by God to be offered by priests in Numbers 6:23–24 and consists of the words in Numbers 6:24–26,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the Lord make his face shine upon you and be gracious to you; the Lord lift up his countenance upon you and give you peace.”
For God’s holiness and the consequent need for human holiness in his presence, see Leviticus 11:44–45. For the extensive cleansing and consecration process of the high priest on the Day of Atonement, see Leviticus 11:44–45. For the extensive cleansing and consecration process of the high priest on the Day of Atonement, see Leviticus 16.
在世界的权柄下受苦(彼得前书2:13-4:19)
回到目录
Egerton Gear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Hataj论不论断人的公司文化变迁8年后,我回到家乡,计划管理我父亲的齿轮制造公司。在我看来,公司当时正麻烦重重。车间里的工人关系紧张,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往往延迟或有缺陷。这个问题可能与我父亲担任首席执行官时,下属员工大量饮酒有关。在休息室里总是有着四分之一桶的啤酒,一群人每天都在午餐时间陪我爸爸到当地的酒吧,开始一天的痛饮。 作为一个信徒,我反对这些行为,但我感觉上帝呼召我回到家族企业,是要成为我父母和雇员的祝福。这是见证基督的爱、宽恕和救赎的好机会。我以同情和尊重对待每个员工。我制定了更有效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我们的业务开始渐渐好转。 但我父亲的酒友们对我态度极不友善。他们因我不愿醉酒而取笑我。但我努力追随耶稣做受苦的仆人之榜样,并不为自己辩护或施以报复。当被诅咒时,我回报以祝福。当被嘲笑时,我默默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不定罪他人。虽然我和父亲之间有很大的分歧,但我一直试图向他表明我对他的尊重。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仿佛进入了地狱。但是几年过去了,情况渐渐好转。越来越少的人下班以后留下来享用免费的啤酒。有些员工离开了公司,而其他员工则开始接受新的价值观。领导权移交给我的标志事件是,有一天我父亲(不是我)把啤酒桶拿走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作为寄居者和祭司的呼召,只能以谦卑和自我牺牲的姿态来表现。 - 2010年8月19日写给“工作神学项目”的一封信。 |
基督徒应当如何在工作中以寄居者和祭司的身份完成神的呼召呢?彼得直接把读者视为外国人和奴仆,给予了他们各种指示。作为外国人,我们要尊重顺服所在国家的统治(彼前2:13-14),尽管我们在神的国里拥有公民权,让我们可以“自由人”的身份生活(彼前2:16)。作为奴仆——显然彼得的读者里不少人就是这样的身份,因为他并没有提及任何其他类型的工人——我们应当顺服主人,不管他们是公正待人还是极为不公(彼前2:18-19)。事实上,我们有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彼前4:12),让我们有机会跟随基督的脚踪,受苦却不报复(彼前2:21)。请注意,彼得谈论的是不公正的苦难,不会因为我们自己的无能,傲慢或无知所受的苦。当然,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惩罚时,也需要顺从地承受苦难。
实际上,即使为了得到我们认为自己有权得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随意违反那些在上有权柄的人。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有时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报偿——升值、加薪、带窗户的办公桌,或者一份体面的医疗保险。你甚至可能发现雇主有意欺骗了你,强迫你加班,或因上司的错误而惩罚你。通过有限度欺骗雇主来回击你所受到的欺压,看起来是一件符合道德的事——比如装病请假,在公司为私人物品充电,偷一点办公用品或偶尔在工作时间溜出去半点私事。但是你不能如此行事,“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彼前3:17)。神没有赋予你权利,让你自行拿回那些不公正地从你手中夺取的东西。事实上,你说谎或欺骗别人,想要抵消因他们的谎言或欺骗所造成的损失,并不能减轻你行为的恶意。神给你的呼召是行公义之事,即使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也是如此(彼前2:20)。“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彼前3:9)。相反,基督徒应当尊重抬举那些有权柄之人——甚至那些苛刻不公的主人。
为什么?因为我们作为祭司是要祝福百姓;若我们一心捍卫自己的利益就难以做到这一点,就像基督若想保护自己的性命就无法牺牲生命拯救世界一样(彼前2:21-25)。当然,基督从来不惧怕在某些场合行使权力挑战权威,而彼得也并没有声称自己在此总结了全部的福音。圣经别的部分——特别是先知书——强调神呼召我们抵抗压迫和非法的权柄。顺服也并不总意味着服从。我们像耶稣那样公开地不服从权柄,但却接受因此而来的后果,这也是顺服权柄的方式。这里和整封信中,彼得都尽力要将我们引向基督自我牺牲的榜样。
对领袖和跟随者的教训(彼得前书5)
回到目录现在,彼得给予教会领袖——术语叫“长老们”(“长老(presbyters)”或“主教(bishops)”乃是这个希腊文单词在英语世界的不同变体,广泛用于今天许多教会中)——某些指导。这些建议对工作场合的领袖们也很实用。建议的焦点在于如何为他人服务。“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彼前5:2)。“也不是因为贪财”(彼前5:2)。“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彼得劝年轻人——事实上,所有的人——保持谦卑,并引用了箴言3:34来说明他的意思:“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这一点并非彼得前书所独有,因此我们在这里也不进一步展开了。只要记住彼得熟知当今流行的仆人式领导概念,就足够了。耶稣就是仆人式领袖的典范,彼得又怎会不知道这个概念呢(彼前4:1-2,6)?
关于这一段经文的应用,请点击这里,参考 Country Supply Study Guide 中的“向客户学习”一文。
彼得后书:工作和新创造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彼得后书强调了许多我们在雅各书与彼得前书中看到过的主题,涉及到基督徒需要圣洁生活与忍受苦难的讨论。我们不会重复这些主题,而是集中讨论第3章对工作神学提出的一个深刻的挑战。如果“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彼后3:7),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我们要借用Darrell Cosden的重要著作之标题:地上的工作对天国有何益处?(What Is the Heavenly Good of Earthly Work?)[1]
Darrell Cosden, The Heavenly Good of Earthly Work (Peabody, MA: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6).
世界的末日和工作的末日?(彼得后书3:1-18)
回到目录神在意我们地上的工作吗?Darrell Cosden的回答是一个坚定响亮的“是”。他论证的中心是耶稣身体的复活,表明(1)神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善,(2)显明现在的世界与新天新地之间的连续性,[1] 以及(3)乃是新天新地尽管尚未全然实现,却已经开始了的征兆。我们的工作最终是有价值的,因为基督赎回了我们的劳动成果,更新了我们的工作,要带到以后的天家里去。但是第3章似乎引出了有关Cosden的工作神学的两个内在问题:(1)神所造之物质内生的善,以及(2)现在的世界与将来新造的世界之间的连续性。
彼得此处是回应那些无法的好讥诮者——他们宣称神从未介入历史,审判邪恶(彼后3:3-4)。他显然描述了一个与现在的世界缺乏连续性的未来,看起来更像是当前宇宙的毁灭:
-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彼后3:7)。
-
“但主的日子要象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3:10)。
-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彼后3:11)。
-
“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彼后3:12)。
- 但是,我们不应当太快地假定,彼得真的表达了天地完全销灭之意。[2] 彼得所使用的末世意象,是旧约先知向读者断言神将来的审判时,发预言常用的意象。旧约先知和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文献常常借用火焰焚烧为象征,同时用来代表对义人的炼净和对恶人的毁灭。[3]
若以启示文学的传统来看待彼得后书2:7,10以及彼得后书3:12,我们也可以将火焰镕化的意象理解为神分别善恶的暗喻。[4] 这是彼得在前书中对火焰意象的用法。他提醒读者,他们会像金子一样经过火焰的试炼;那些经得起烈火考验的人将会得到神的称赞和尊荣(彼前1:5-7)。这些段落所强调的不是天与地在字面意义上的销灭,而是指邪恶最终被完全清除掉。同样,彼得用表示更新和试炼的词汇仔细地描述了世界:“销化”,“被火镕化”,“审判”,“为火焰存留”等。穆尔(Douglas Moo)指出,彼得在彼得后书3:10-12用来表示“销化”的词汇luō并不表示湮灭,而是指彻底的转变。他建议可以将这个词译为“撤销(undone)”[5]
彼得提到了诺亚时代的大洪水(彼后3:5-6),应当提醒我们注意不要把“销灭”理解为完全的毁灭。世界并没有因为洪水而完全停止存在,只是所有人类的邪恶都被清理干净了。人类的善——仅限于诺亚,他的一家以及他们所携带的财产,连同他们照顾船上动物的工作——被存留下来,而生命也从新在物理存在的地球上恢复了生机。
最后,彼得积极展望了最终的未来,描述了整个物质秩序的更新:“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这不是一个单薄的、脱离物质的虚空世界,而是包含“天”与“地”的新宇宙。在彼得后书3:10里,我们看到“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因此,全地都会显露出来,而不是完全毁灭了。于是,在一切燃尽之后,“工作(works)”仍将留存。
这不是说彼得后书构成了当前工作的永恒价值之主要神学来源,而是说彼得后书与这种神学并不冲突。[6] 尽管我们无法获取我们想要的细节,但彼得清楚地表明,我们现在在地上所做的一切与我们将要经验的未来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连续性。所有的邪恶都将被完全销灭,但是所有的义都会在新天新地里找到自己永久的家园。烈火不仅焚烧一切,也会炼净一切。“销化”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相反,我们为神所做的工,会在新天新地里找到其真正的意义。
“Jesus’ nail-scarred hands and feet are the prototype for the coming new creation. What we find true in his body, we also find true in this vision. What we have done—although it is ambivalent at best on its own—once redeemed and transformed, does find a home in the new creation.” Darrell Cosden, The Heavenly Good of Earthly Work (Peabody, MA: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6), 76.
See Richard J. Bauckham, Jude, 2 Peter, ed. Bruce M. Metzger, David A. Hubbard, and Glenn W, Barker, vol. 50,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Word, 1983); and John Dennis, “Cosmology in the Petrine Literature and Jude,” in Cosmology and New Testament Theology, ed. Jonathan Pennington and Sean McDonough (London: Continuum, 2008), 157–77, for thorough discussions of this complex passage.
See, for example, Isaiah 30:30; 66:15–16; Nahum 1:6; Zephaniah 1:18; 3:8; Zechariah 13:7–9; Malachi 3:2–3; 4:1–2; Sirach 2; Wisdom of Solomon 3. The New Testament uses fire imagery this way as well: 1 Corinthians 3:10–15; 1 Peter 1:5–7; 4:12–13, etc.
Douglas Moo, “Nature in the New Creation: New Testament Eschat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49, no. 3 (2006), 468. See also Al Wolters, who argues that the fire imager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God refining the world. Al Wolters, “Worldview and Textual Criticism in 2 Peter 3:10,”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Journal49 (1987), 405–13.
Moo, “Nature in the New Creation,” 468–69.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workers and the products of work in the present world and in the New Heaven/New Earth, se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articles, “Revelation and Work,” “Meaning and Value of Work,” and “Products of Work”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约翰一书:行在光明中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虽然与雅各书的写作环境大不相同,[1]约翰一书也质疑“信心可以独立于行为”的观念,这里的行为指的是对神的顺服。在第二章,约翰指出,对神的真正的了解,体现在品格和行为上的转变,体现在对神的顺服上:
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约翰一书2:3-6)
另一个与雅各书保持一致的方面是,约翰一书注重关怀有需要的人,并以此表达对神真正的认识。“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翰一书3:17)。约翰一书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信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或者用约翰的术语讲,认识神和顺服神之间的关系。
约翰使用了多种意象来说明,我们对神的顺服乃是某种已经存在的现实之指征,同时也是这种现实的结果:我们已经从黑暗进入了光明(约翰一书2:8–11),被神所爱(约翰一书3:16;4:7–10,16,19–20),从神生的或被称为神的儿女(约翰一书2:29;3:1–2,8–9),或者已经出死入生(约翰一书3:14)。在约翰看来,公义的生活本质上是神对我们的爱之结果,也是我们对神之爱的回应:
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4:7-10)
约翰将这个过程的结果描述为一种能力,让我们可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约翰一书1:7)。通过耶稣的挽回祭,神的爱使我们的存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而让我们能够了解并遵行神对我们人生的旨意。我们并不只是偶尔打开灯,而是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持续地行在光明中。
这对工作场所的伦理具有直接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美德伦理”,这在新教的思想和实践中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2] 美德伦理侧重于道德品格的长期塑造,而不是制定规则并估计当下决定的后果。规则或命令并非是无关紧要的——“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约翰一书5:3)——但是长期的道德塑造才是我们能够顺服规则的基础。更全面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3] 但是约翰倡导的行在光明中的生活方式,必然肯定了美德的进路。我们所做的(我们的“行为”)必然源于我们所是的(我们的美德)。“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并且我们必要像他(约翰一书3:2)。
光的比喻在工作场合的具体应用之一,就是我们的行动应该公开透明。我们应该欢迎别人审查我们的行动,而不是试图将我们的行为隐藏在日光之外。我们既然行在光中,就永远不应该欺骗投资者,伪造质量记录,说同事的八卦,或者索取贿赂。在这个意义上,约翰一书1:7与约翰福音3:20-21相呼应,“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4]
例如,罗伯·史密斯(Rob Smith)在非洲领导了一个有宣教性质的商业组织,该组织建造在维多利亚湖上使用的船只。他说经常有当地官员接近他,想要索取贿赂。这种索贿行为通常都是私下的。和小费或者便捷通道的服务费一样,这种贿金是不会记录在案或者公开支付的。没有收据,也不会留下任何交易记录。他使用约翰福音3:20-21激励自己,将这些索贿的行为暴露在光中。他会对索贿的官员说,“我不太明白这些款项的缘由。我想和代表或管理层,一起来将此事记录下来。”他发现这是个处理索贿问题的有效策略。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贿赂即使不道德却仍是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有效手段,但是哈佛商学院的乔治•席拉费的研究表明:贿赂实际上会降低公司长期的财务业绩。[5]
与此相关的是,约翰一书强调,我们若要在神的国里做有意义的工作,并不一定要全职事奉。虽然大多数基督徒并不从事一份通过讲道和宣教得到报酬的工作,但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通过顺服神的行动行在光明中( 约翰一书3:18-19,24)。所有这些行动都来自神先爱我们,因此是非常属灵并且有意义的。因此,教会之外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为你提供传福音的机会,或者你可以用你的工资支持宣教,而是因为你可以在其中服务身边的人,来体现你与基督的团契关系。工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爱邻舍的方式,因为你可以通过工作,创造各处的人都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工作是属灵的呼召。
在这个意义上,约翰一书将我们完全带回到雅各书。两者都强调,顺服的行动是基督徒生活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关于工作的神学之中。我们能够在工作和其他地方顺服神,是因为我们正在成为基督的样式,他为了有需要的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Colin G. Kruse, The Letters of John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14–28.
See the introduction to Stanley Hauerwas, Character and the Christian Life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01).
See Alistair Mackenzie and Wayne Kirkland, “Ethics,” at www.theologyofwork.org/key-topics/ethics/.
For a fuller discussion, see “John and Work” in The Theology of Work Bible Commentary, vol. 4 or at www.theologyofwork.org.
George Serafeim, “The Real Cost of Bribe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Knowledge, November 4, 2013, hbswk.hbs.edu/item/the-real-cost-of-bribery.
用爱心说诚实话(约翰二书 1-11节)
回到目录工作中的真理与爱(约翰二书1-6节)
约翰的每一封信都具有鲜明的特征,都将“真理”和“爱”结合为一体(约翰一书3:18;约翰二书1节,3节;约翰福音3:3)。在约翰二书中,我们发现这个概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约翰二书3-5节)
照约翰所讲的,爱加真理构成了“恩惠、怜悯与平安与我们同在”的环境。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常表现得仿佛恩惠、怜悯和平安仅仅依赖于爱,而不需要真理一样。我们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可能会隐瞒或遮盖令人不舒服的真理,因为我们错误地以为讲真理就不是在爱别人。或者我们可能担心,说实话会导致冲突或敌意,而不是带来恩惠或平安。我们既然认为自己是仁慈的,就不肯说出真理。
但爱必须始终以真理为出发点。爱通过基督来到我们身上,而基督是神真理的完美化身。也就是说,神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且他将他的知识包裹在爱中,并通过他的儿子把它带给我们。所以,但凡我们要以神的爱来爱,我们就必须从真理出发,而不是采用虚伪、逃避或者童话的方式。确实,说实话可能会导致冲突,或者让我们自己与别人心情烦乱。但真正的恩惠、怜悯和与平安,源于面对现实、克服重重困难以获得真正的解决方案。
通用电气(美国)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部分原因是他的提供真实、坦率的绩效评估的做法。每个月,他都让员工了解他们达到预期的程度如何。一年一次,他告诉他们,他们是否是优秀员工,还是需要在特定领域进行改进普通员工,或是有失业危险的末位员工。[1]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么做是苛刻的,但韦尔奇把它视为对员工的爱护:
我开始意识到,最糟糕的经理就是善良用错了地方的那种。我告诉人们,你认为你当个和蔼的管理者,就自然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么?你知道以后的发展吗?有一天你会离开那个岗位。你将会升职,或者会退休。而新来的经理会对某位员工说:“喂,你表现得不怎么好。”而时光飞逝,这位员工已经53或者55岁了,生活的选择已经大大的减少了。现在你要告诉他,“下岗”?这怎么能说是好心呢?你才是最残忍的管理者。[2]
真实的代价(约翰二书7-11节)
约翰提醒我们,“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约翰二书7节),并且说出真相可能使我们与那些靠欺诈得利的人发生冲突。我们是不顾反对地说出真相,还是共同参与欺骗?如果我们选择欺骗,我们至少要承认我们不再是诚实的人。(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内容,请参阅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申命记5:20; 出埃及记20:16)
后来成为美国铸币局负责人的艾德·莫伊(Ed Moy)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第一份工作的故事。当他开始工作时,他必须填写一份关于他使用公司车辆的费用报告,把他因私用车的时间和因公用车的时间分开填写。办公室的惯例是仅将从家庭到公司的行程算为因私用车,而将其余部分作为因公用车,即使某个行程是为了个人的目的也不例外。当艾德照实提交了他的因私用车时间表时,他的老板几乎要解雇他,并解释说:“我们的薪水太少了,这是我们获得更多收入的方法。你的报告会让其他人很难堪。”艾德有礼貌地说:“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解雇我。但是,你真的想要一个为你工作的人在这样的小事上说谎么?当面对更大的利害关系时,你怎么能相信那个人?”艾德保住了他的工作,虽然过渡时期有点困难![3]
我们如何与诡诈之人和虚假教师打交道呢?艾德的例子表明,切断联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留在欺骗的环境中并说实话,也许比拂袖而去更能体现真理与爱的结合。此外,如果我们与所有欺骗过别人的人切断联系,那还有剩下的人么?甚至我们自己也难免欺骗过别人。
“Should I Rank My Employees?”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7, 2009, http://guides.wsj.com/management/recruiting-hiring-and-firing/should-i-rank-my-employees.
Jack Welch, in “What I’ve Learned: Jack Welch” Esquire, December 31, 2006, www.esquire.com/news-politics/interviews/a2380/wil0104jackwelch/#ixzz2nkRA41TP.
Ed Moy, “Faith and Work: Spiritual Insights from a Career in Business & Public Service,” at Kiros, Seattle, October 11, 2013. Audio recording available at https://kiros.org/category/ed-moy/.
当面沟通的价值(约翰二书12–13节)
回到目录约翰说以他期待能当面继续这个对话,并以此结束了这封信。“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约翰二书12节)。也许他意识到,如果他使用信件这种缺少人情味的媒介来传递的更多的看法,有可能被人误解。这为我们交流敏感的信息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即使距离让双方的见面有些难度,有些事情还是当面表达更好。
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场所,我们发现个人沟通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今天,远程通信的选择有视频会议、电话、短信、信件、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许多其他的方式。但是有效的沟通仍然需要将媒介与消息的性质相匹配。例如,电子邮件可能是用来下订单最有效的媒介,但可能并不适用于沟通业绩评估。信息越是复杂或者对情感的挑战越大,就越需要直接和个人化的媒介。Intel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说:
我有一条个人的原则。如果我和某人在电子邮件中就相同的主题来来回回沟通了四五次,我就会停下来,不再继续写邮件。我们会打电话,或者面对面沟通。我认识到,如果你们不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碰面时,其中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很恼火。你认为他们无能,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你所描述的最简单的事情。但这却应归咎于媒介;讲明这一点十分重要。[1]
将错误的媒介用于特定的沟通上很容易导致误解,使得真相无法得到传达。并且错误的媒介也可能会阻碍爱意的表达。所以,选择恰当的沟通媒介,对传递真相及向同事表达爱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困难的对话中,我们也需要以尊重和同情来沟通。特别是当我们与不喜欢的人沟通时,就更是如此。有时这意味着要面对面地沟通,即使这会令人不方便或者不舒服。
Pat Gelsinger, “Faster Chips, More Opportunity?” interview in Ethix 57 (January/February 2008), ethix.org/2008/02/01/faster-chips-more-opportunity.
在工作中闲言碎语的例子(约翰三书1-12节)
回到目录约翰致信给一位名叫该犹的“同工”( 约翰三书8节 )。当约翰说:“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约翰三书2节 ),显示了他个人的关切。他关注同工的身体(健康)和灵魂。这本身就是一条关于工作场所的重要教训——即不要仅仅将同事视为工人,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整全的人。
然后,约翰拿自己作例子,讲论了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善待的人。约翰说,一位名为丢特腓的教会成员一直在试图通过“用恶言妄论我们”(约翰三书10节),来破坏“我们的权柄”。在约翰的三封信中,他主要的关切就是要将真理和爱结合起来(约翰三书1节)。丢特腓所做的却恰恰相反——在恨中说谎言。按照更为生动的新国际版圣经的翻译,当约翰说“我会呼吁人们注意他所做的,就是以恶意散布关于我们的闲言碎语”(约翰三书10节,新国际版),你几乎可以感受到约翰的痛苦。
而更让人痛苦是,丢特腓也是位基督徒。这提醒我们,成为一个基督徒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完美。毫无疑问,丢特腓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是虚假流言的话语,他却有充分的理由,将其不过视为可以保护他人的警告。
当我们在工作场所对他人进行评价时,是否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了不利的印象呢?有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以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如果我们谈论的对象也在房间里,我们还会以同样的方式谈论他们吗?如果不会的话,我们就很可能让我们谈论的对象给别人留下了错误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给别人留下了坏的印象。虽然约翰对丢特腓有抱怨,他却没有说闲话。他知道他的信将在教会中被大声朗读出来,所以他的抱怨将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丢特腓听到并作出回应。
给对手一个机会来回应自己的抱怨,这对将真理和爱结合在一起的约翰来讲,是个基本的要求。他相信他对丢特腓的抱怨是有理有据的,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对手应该有机会为自己解释或者辩护。这与今天许多公众人士所引导的媒体审判运动有天壤之别——在这种运动中,影射与侮辱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开来,而对方毫无机会在相同的规模上做出回应。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我们谈论个人,也适用于谈论团体。诋毁一个团体和诽谤个人同样地糟糕,甚至可能更坏。事实上,工作中对某些人的区别对待,往往始于将他们视为劣等或危险群体的成员。每当我们听到这种情况发生时,都是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为反对偏见和连坐发声,并要我们支持为具体情况找到真相。
约翰对携带这封信的弟兄底米丢的称赞也很有意思。约翰利用他作为教会领袖的影响力,在该犹和他的教会前抬举了底米丢。约翰因底米丢按真理生活以及众信徒给予他的尊敬而称赞他。即使福音没有得到公开地认可,但工作中的领导者仍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有效地达至真理、正义、爱和怜悯。
提名问候(约翰三书13-15节)
回到目录这封书信结束的方式与约翰二书相同。约翰要以面对面的而不是笔墨的方式来沟通其他的事情(约翰三书13-14节)。但是在约翰三书里有个变化,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另一个见解。最后,约翰补充道,“请你替我按着姓名问众位朋友安。”约翰意识到,使用人们的名字,在沟通中更能增加一种个人性的感触。
我们许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面对面地接触数百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进行沟通,即使只是为了避免在走廊上撞到对方。其中有多少人,我们熟悉到可以在打招呼时叫出他们的名字呢?你知道你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名字吗?也许知道。你知道为你的工作场所倒垃圾的人的名字吗?如果你与他人有冲突,那你在和他们打招呼时还会叫他们的名字么?组织里新来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么?那些你懒得了解也不了解的名字,正揭露了你尊敬和同情他人的程度。而约翰非常在意提名问候每一个人。
犹大书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犹大书这封简短的书信刻画了一个功能极度失调的工作场所令人震惊的画面——一个由不敬虔的带领者所带领的教会。其中讨论的某些问题专属于教会,比如不认耶稣是基督(犹大书4)以及异端问题(“可拉的背叛”,犹大书11)。其他一些问题也可能发生在世俗的工场里:拒绝权柄,说谗言(犹8),使用暴力(“该隐的道路”),贪婪(“巴兰的错谬”,犹大书11)。[1] 但是,最严重的滥权则是那些领袖们以自己牧养的羊群为代价,所进行的巧取豪夺。“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无所惧怕。他们作牧人,只知喂养自己”(犹大书12)。犹大的话语适用于那些滥用教会资金供自己享乐的领袖们,同样适用于那些挪用公司养老基金来虚报利润的高管(借此他们可以得到高额奖金),或者工作时间上网浏览的员工。
面对种种不法行为,犹大给出的命令在工作场合与教会都会让人大吃一惊:“有些人存疑心,你们要怜悯他们;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有些人你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犹大书22-23)。犹大并不惧怕对邪恶采取强硬的行动。他的怜悯不是软弱,正如他使用烈火、惧怕和被玷污的身体等意象所表明的那样。犹大的怜悯是严厉的。但是无论如何它仍然是怜悯,因为他所盼望的不单单是惩罚那些犯罪之人,而是想要挽救他们。
这种严厉的怜悯,也许正是工作场合某些情况下所需要的。若有人欺诈别人,骚扰其他员工,或者对顾客说谎,我们不能轻易地抛弃他们。因为那样做只能带来更大的恶果。但是纪律处分也决不能变成简单的报复。在基督眼里,没有人是无可救药的。敬虔的领袖会尊重每一个人,试着辨明何种纪律处分可以将他们带回到羊圈里。
Richard J. Bauckham, Jude, 2 Peter, ed. Bruce M. Metzger, David A. Hubbard, and Glenn W, Barker, vol. 50,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Word, 1983).
大公书信的结论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大公书信始于两个原则:跟从基督让我们可以信靠神的供应,以及信靠神的供应让我们可以为了他人的需要而工作。这些原则构成了工作中各种实践性指导的基础(特别是雅各书),也提供了理解如何在工作场合按照信心生活的神学洞见。它们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我们相信这些原则吗?(2)我们真的在工作中应用了这些原则吗?
我们相信这两个原则吗?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一些情况会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可以信靠神的供应。另一些情况则肯定了原则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有人似乎全然信靠神,但是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有人失去了工作,房子,退休储蓄,甚至失去了生命。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一些出乎期望之外的好东西,乃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挣得到的。一个新的机会,一件小事引来巨大的成功,一个投资得到极好的回报,或者一个陌生人提供了我们的需要。那么,我们真的可以信靠神供应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切吗?大公书信邀请我们反复思量这个深刻的问题,直到我们有了确定的答案为止。这也许意味着终生的纠结。然而即使那样,也胜过全然不去考虑它。
我们应当主要为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工作,这一原则也同样充满疑问。这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所有工人行动的主要动机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福利——不一致。它与社会主流的工作态度——“永远争第一”——相冲突。我们要求(如果我们有权这样做)得到公平报酬的明证。我们会不会同样要求得到证据,证明我们的工作充分地惠及了他人?
我们会不会在工作中应用这两个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为养活自己所做的事情,来评估我们对神的供养之信任程度。我们是否囤积知识,好使自己在公司里不可或缺?我们是否要求雇佣合同或离职补偿协议(黄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才能对未来有安全感?我们工作的时候,会时时担心下岗吗?我们是否沉迷于工作,而忽视了我们的家庭和社区?我们是否忍受羞辱,愤怒、绩效低下甚至付出健康为代价,也要保留一个不合适的工作,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之后就一无所有?这个领域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上述某些行动甚至所有的行动都可能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工作狂除外)。但是,我们在工作中的行为模式,如何体现了我们对神的供应之信靠程度呢?
然而,我们对神的信靠最有力的指标,不是我们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为别人做了什么。我们是否帮助周围的人做好工作,即使这样会让他们在工作中超越我们?我们是否冒着丢失职位的危险,也要站在那些无权无势、需要帮助的同事、顾客、供应商或其他人一边?我们是否选择——在我们可以选择的范围内——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工作,就像我们尽力为了自己的益处而工作一样?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高度尽责地让自己和他人应用这些原则,这正是犹大书要提醒我们的地方。顺服神的话语不是满足我们宗教感受的问题,而是对我们自己、也对那些受到我们工作影响的人有着深入骨髓的后果。然而,问责制度不应当让我们陷入判断他人的是非之中,而是让我们生出怜悯之心来。
大公书信不仅挑战我们重建我们的工作观念,也挑战我们重建为谁而工作的观念。如果我们信靠神供应我们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可以为了神而工作,而不是为自己工作。当我们为神而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服侍他人。当我们服侍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将神的祝福带到了世界上,带给了我们所生活的社区——尽管我们乃是天国的公民。神的祝福借助我们的工作进入了世界,构成更新世界的下一步,最终让世界成为了我们的家园。因此,我们工作之时,却“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
大公书信的关键经节和主题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
|
|
关键原则:服务他人而非自己。 |
|
|
关键原则:信靠神。 |
|
|
倾听,避免逞口舌之快 |
|
|
不要偏袒人 |
|
|
承认我们不是自己取得成功的本源 |
|
|
公平的劳动和工资 |
|
忍耐 |
|
|
|
真诚 |
|
|
为具体需要祷告 |
|
|
彼此认罪,彼此饶恕 |
|
|
顺服政府的权柄 |
|
|
服从工作场所的权柄 |
|
|
在敌意环境中也要跟从基督 |
|
|
忍受苦难 |
|
|
避免报复 |
|
|
仆人式领导 |
|
|
在洁净了一切罪恶的、新造的世界里享受永生 |
|
|
个人的更新是道德的基础 |
|
|
领袖的问责制 |
|
|
怜悯和责任心并不相互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