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中的工人(太 20:1-16)
这个比喻只出现在马太福音中。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内雇用短工。那些在早上六点钟就被雇用的人投入了一整天的工作。那些在下午五点钟才被雇用的人仅投入一个小时的工作。但主人支付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天的工资(一钱银子)。而且他让每个人都知道,尽管他们工作的时数不同,但每个人的工资是一样的。毫不奇怪,那些先被雇用的人抱怨说,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却没有比那些较晚开工的人挣更多的钱。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3,15-16)。
与撒种的比喻不同(太13:3-9、18-23),耶稣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因此,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释。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是劳动者和管理者,有的人就认为这故事与工作有关。若是如此,那么这个故事似乎是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工资”,或是“如果在类似的职位中,别人多拿少做,不要感到不满”。对工人来说,也许这是不错的做法。如果你赚得了一份体面的工资,何必因为别人有更好的薪水而让自己痛苦呢?但是这种解释也可以被用来为不公平或虐待劳工的作法辩解。一些工人可能会因为种族、性别或移民身份歧视的原因,而领到较低的工资。耶稣真的是说,当与其他工人相比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我们应该知足吗?
此外,无论工人的工作量有多少,仍支付给人一样的薪资,这是一种有问题的商业行为。那样做岂不是给人强烈的诱因,使得所有的工人都会在隔天的下午五点钟才露面?还有,关于公开每个人的工资这件事呢?这样做确实能减少私议的范围。不过,强迫那些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看着那些工作仅一小时的人也拿相同的工资,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这似乎是刻意策划,要导致劳资纠纷的做法。若按照字面来看这个比喻,对于没有绩效者也支付一样薪水,似乎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难道耶稣真的是在提倡这种付工资的作法?
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是真的在讨论工作问题。这比喻的上下文是耶稣针对“谁属于上帝的国度”,给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例子:例如,儿童(太19:14),他们在法律上甚至还不能为自己负责。祂很明确地表示,神的国不属于富人,或者说至少不会有很多富人进入其中(太19:23-26)。神的国乃是属于那些跟随祂的人,特别是那些因此而遭受损失的人。“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19:30)。现在这个比喻之后,耶稣紧接着用了同样的话结尾:“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6)。这表明,这个故事是神国属于哪些人之讨论的延续。上帝的国并不是靠着我们的工作或行为进入的,而是因为上帝的慷慨。
当我们理解到这个比喻是关于上帝在天国中的慷慨之后,我们仍然会问,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工作上。如果你得到合理的薪酬,那么完全可以接受建议,以自己所得为满足。如果另一名工人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他高兴而不是抱怨,岂非更为优雅的表现吗?
Toro公司的公平工资Ken Melrose描述了Toro公司里,公平工资的重要性:1981年,我被任命为执行总裁时,Toro正在破产的边缘。我觉得神呼召我,要在仆人式领袖的原则上构建公司的文化。对我来说,那些记录在“职级和档案”中的员工,乃是组织真正的力量所在,乃是一件显然的事情。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之后你可以回到本文。 (译者注:只有英文) |
但是,这个比喻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这比喻中的主人支付了所有的工人足以养家的工资。[1] 耶稣时代的社会状况是,因为他们无法支付缴纳罗马帝国的税款而背上债务,许多小农被迫离开他们的土地。这违背了上帝给以色列的命令——不能将土地从耕种它的人身边夺走(利25:8-13),但是当然罗马人并不关心这一点。因此,一大堆失业的男人每天早上聚在一处,希望当天能被雇用。他们是当时流离失所、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工人。那些在下午五点钟还在等待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赚得足够的收入,来为他们的家庭购买一天所需的食物。然而,葡萄园的主人还支付了他们一天的工资。
如果葡萄园的主人代表上帝,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表明在上帝的国度里,流离失所者和失业的工人都能找到工作,好让他们和那些倚靠他们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我们已经看到耶稣说:“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太10:10)。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地上的雇主有责任满足员工的一切需要。地上的雇主不是上帝。反过来说,这个比喻对于每个正在努力寻找合适就业机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盼望的信息。在上帝的国度里,我们全都能找到供应我们需要的工作。这个比喻对于那些有机会塑造今日社会之工作结构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基督徒现在当如何行事,从这个层面推进上帝的国度呢?
Ken Melrose, correspondence to the Theology of Work Project, July 30, 2013.
A denarius was the standard one-day wage in first-century Pales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