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堕落
至此,我们认定金融为神的初衷。可是我们知道,人类的堕落已经全方位破坏了创造。在基督完成救赎之前,我们活在一个由神创造的善与人类堕落的恶所营造的世界。罪恶已经重创人类管理的能力和意向,令人难以通过金融市场来行公义,施仁爱。
有几种罪对金融伤害尤深。由于金融根本是分配资源,贪婪对金融有莫大影响。[38]
由于神并没有把人造成无所不知,也由于信息对金融中十分重要,说谎这罪也就对金融构成巨大问题。事实上,这种贪婪和撒谎会严重削弱金融机构原本要行善的能力,并引发一个问题:罪恶是否令这些制度腐败至无可救赎。
许多作者曾就金融问题探本寻源。希勒(Shiller)提醒我们,凯恩斯(Keynes)认为人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去采取行动,称之为动物精神,这令金融市场出现问题。[39]
斯蒂格利茨(Stiglitz)概述了投资银行(批发金融中介)许多问题,特别着眼于薪酬结构。[40]
他认为「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其关键作用:管理风险、分配资本及保持交易成本低廉。」特里尔(Terrill)认为投资银行与消费者已经道德沦亡,我们需要心灵改造,追求什么是「好和对的」东西。[41]
范杜泽(Van Duzer)有一篇文章详述了罪恶如何影响市场,包括金融。[42]
他揭示了人与人及人与神的关系破裂如何造成市场上许多问题。戴维斯(Davis)认为在过去三十年,有些金融要素 - 特别是机构投资及证券化 - 引致有利社会的机构萎缩,令交易员短视的心态愈趋普遍,以致损害社会。[43]
鉴于这一众作家的著作,我们不会进一步讨论人们蓄意干犯的金融罪恶,如欺诈、欺骗、暴力、种族、族裔、性别和其他偏差等等。这些罪恶与其他工作领域的道德失误大同小异。《www.theologyofwork.org工作伦理概览》一文提供了一个框架,从圣经角度作伦理立论。
我们更有兴趣的是,人类堕落如何削弱金融为借贷双方带来管理、公义和爱的能力 - 意思是自愿以市场利率进行的交易。有没有一些情况,要以其他形式的交易来取代金融 - 尤其是私人或政府慈善机构 - 如果要的话,范围要有多大?在堕落的世界里,金融还有没有空间去实现神的期盼目的?
Brian Rosner, "Greed as a False Religion", Ethics in Brief, Vol. 12 No 5 (Spring 2008) argues that gree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dolatry and represents an attack on God’s exclusive claim to our worship.
Robert Shiller, "A Failure to Control Animal Spirits", Financial Times: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May 12, 2009) 14-16.
Joseph E. Stiglitz, "Who Do These Bankers Think They A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 2010) 36.
John Terrill, "The Moral Imperative of Investment Banking", Cardus (February 26, 2010).
Van Duzer, Why Business Matters to God: (And What Still Needs to be Fixed).
Gerald F. Davis, "The Rise and Fall of Finance and the End of the Society of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Volume 23, Number 3 (August 2009) 27-44.
穷人无力举债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理想情况下,市场利率融资对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是一种祝福,就像各种商业,生产及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应该有利买卖双方。但是,有时人们需要产品或服务却买不起。金融如此,食品、住所、电力、医疗保健或任何其他物品也是如此。人们可能需要用钱却苦无信贷,又或者需要付出高不可攀的利息。犹如其他产品,金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再是商业交易,而是补贴、转让或馈赠。我们通常不会期望生产商蚀本出售商品及服务,或者免费送赠,反而依赖捐助者、援助组织或政府,提供补贴或直接购入物资,然后捐赠予有需要人士。然而,我们同时确实期望,或者至少希望,那些富裕的人会慷慨解囊。
在这方面,金融财经与任何其他领域相似。《圣经》赞扬金融财经的慷慨行为 -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 (利未记 25:35-36)
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揝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 (申命记 15:7-8)
- 就好像赞扬馈赠物品的慷慨行为,
他(施洗约翰)如此回答他们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加福音3:11)
慷慨十分重要。可是,有价有市的买卖未必是救助亲人(利未记25:35中的「亲属」)及贫苦大众的最好方法。如果仔细想想粮食市场,我们看到神创造了粮食市场的基础,人类天生群居,并非人人懂得务农,谷物并非到处可以生长,也非全年天天可以收成,谷物富有营养,在收成时饱餐一顿,也不可能支撑到下次收成。《圣经》没有买卖粮食的整体禁令。然而,圣经确实劝人不要囤积粮食,而应把粮食分给贫苦大众、孤儿寡妇(利未记19;路加福音 12:16-21)。如上所述,《圣经》对财务资源有类似的教训。在神的创造意念中,用市场价格(利率)分配大多数财务资源,以及免费(零利率)与家人或穷人分享一些财务资源,没有教义上的冲突,两者都是的爱表现。对于那些善于把握赚钱机会的人来说,有息贷款可以是爱;向求助无门的家人及穷人无偿贷款,也可以是爱。
虽然金融业一般以金钱而非商品及服务进行交易,贷款人行善的义务,其实并不比其他企业和机构更重大。事实上,任何未能保持盈利的企业,实则失去对社会的价值。如前所见,金融的基础在于对借贷双方带来好处。每当金融机构捐钱时,就等于剥夺投资者的部分预期回报。鉴于目前最大的投资者是退休基金,[44]向借款人行善,其实要由退休金领取者的退休收入承担代价。因此,有如其他行业,金融的作用不在于大型善举。
"Asset-backed Insecurity," The Economist, January 19, 2008, accessed online at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0533428 on January 1, 2014.
对借款人的剥削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金融家有责任从放款中获利,却不应乘人之危。
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未记 25:37)
换言之,放贷人不应乘人之危来谋利,或强加苛刻条款,预先收取利息。整个段落具体说明向亲属放贷的要求(利未记25:35),然而,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一旦决定放贷,就不可乘人之危,此义务放诸四海皆准。
道德问题源于借贷双方之间势力悬殊。贷款人多的是钱,借款人却绝望无助。即使在当今许多市场利率情况下,贷款人仍比借款人更有权势。例如,银行通常比举债客户拥有更庞大的资源、讯息、法律知识、立法影响力及地方势力。法律有时会防止某些类型的贷款剥削,但即使贷款剥削合法,错就是错。无论如何,没有行业能通过长期剥削客户而兴旺。基督徒在金融方面可以做的是利用我们作为储户、雇员、投资者、董事、代理人及选民所拥有的任何影响力,减少对弱势社群剥削。
用不得其所的收益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神希望金融渐渐变成借贷双方之间的一种分享。贷款要能促进生产,才能有所分享。因此,借贷双方对贷款的用途都有责任。按揭贷款可以通过降低住屋成本来提高借款人的生产力。汽车租赁可令借款人有效率地上班。商业贷款可为设备、库存、应收账款或其他资产融资,促进发展。另一方面,以投机物业作抵押,或未经收入核实,又或没有足够净值资产而取得按揭贷款,对借贷双方都有害无益。以诱惑利率或期末整付租赁物非所值的汽车,可能会鼓励借款人买入难以负担的汽车。未经尽职审查而发放的商业贷款可能会浪费在无用的资产上。
这些例子巩固了圣经的观点,即金融是借贷双方共有义务。借款人有义务自我约束,贷款必须用来提升自我,并且有力偿还。贷款人有义务协助借款人达成这项任务,并且拒绝不稳妥放贷。这可是知易行难。借款人未必有知识判断贷款条件,或者只是目光短浅或一时冲动。贷款人也可能误判贷款形势,又或者出于贪婪、无良或短视。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按揭贷款违约,这些违约源于借贷双方的投机行为,多于改善住屋机会。贷款人清楚知道,房价本已急涨,却要继续上升才可收到还款。但由于贷款人通常将按揭贷款转售给机构投资者,并迅速收回资金,因此几乎没有诱因去照顾借款人的长远利益。最终,三方参与者 - 借款人、按揭贷款人及按揭债务投资者 - 都忽略了金融的时限本质以及各方的利害关系。相比之下,合乎圣经原则的贷款要求各方关注贷款是否用得其所 - 借款人是否善用收益。
是否还有空间让金融实现神的旨意?
回到目录 回到目录正如这些情况显示,在堕落的世界中,有些情况下,市场利率融资未必能配合一些有意借款的人的需要,却能使贷款人获益。不要因为市场和价格的基础由神奠定,就以为金融必定能够以完善的管理、公义及爱分配资源。要小心,不要膜拜市场,或认为凡是市场交易的结果必然合理。金融市场是神的赐福,但并非唯一的赐福,亦非任何情况都一样。政府及非谋利组织也是神的赐福。而且在堕落的世界中,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对社会及个人造成极大伤害。市场须要与社会其他机构保持平衡,并且按照神话语传达的旨意来接受评价。[45]
应该还有空间让金融实现神的旨意,但只有通过神的救赎,金融才能回复原状。
For a caution against worshipping the market and for an analysis of how markets fit with governments and NGOs see Van Duzer, Why Business Matters to God: (and what still needs to be fixed), Chapte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