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在巴比伦流亡(但 1)

圣经注释 / 工作神学项目出品

但以理书从终结了犹太王国的灾难开始。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公元前605-562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废黜了它的国王,并掳掠了一些王室和贵族青年。正如古代近东的典型历史,尼布甲尼撒必定要对被征服的国家的诸神(在这里指的是上帝)进行报复,掠夺圣殿,并用其以前的宝物来装饰他自己神祗的殿宇(1:1-3)。据此我们可知,尼布甲尼撒不仅是以色列的敌人,也是以色列神的敌人。

被俘的青年人中有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尔和亚撒利雅。他们被迫参与了一个驯化计划,旨在将流亡者转变为新王的忠实仆人(1:4-5)。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指的是在敌人的土地上为自己谋得好的生活,或许能将神的大能和公义带到他们所在的新的国家。先知耶利米敦促犹太流亡者去这样行: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 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29:4-7)。

但以理所面临的是被同化的挑战,其代价乃是牺牲对上帝和对国人的忠诚。但以理需要研究的科目可能包括占星术,动物内脏的研究,洁净礼仪,祭祀咒语,驱魔,以及其他形式的占卜和魔法。[1] 这些对于一个虔诚的犹太人来说都是可憎的-- 与但以理的信仰格格不入,远比今天世俗大学里的令基督徒们反感的事情怪异得多。此外,他和他的朋友还被迫改名,去掉原先姓名中表示忠于上帝的元素(那些含"el"和"iah"的元素)。尽管如此,但以理接受了这些挑战,确信上帝会保守自己的信心和忠诚。他接受了巴比伦教育,但他设定了界限,不让自己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同化。他拒绝所有学员都必须接受的丰富饮食,拒绝“玷污自己”(1:8)。圣经并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些食物到底有何问题​。[2] 围绕饮食的文化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对于以此与外邦人明确区分的犹太人更是如此(利未记11; 申命记14)或许保持单独的饮食会每天提醒但以理忠于耶和华。或许这表明他的身体素质取决于上帝的恩惠,而不是国王的饮食养生法则。也许这种朴素的饮食会阻止他养成奢侈的品味,而这种奢侈的品味将有损于他日后的独立性。

但以理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有些基督徒在面对一些让自己良心不安的要求时,要不就毫无批判地接受,要不就显出一副“我比你圣洁”的姿态,挑战对方的立场。但以理却找到了第三种途径,承认老板对他心存同情,只不过处境艰难而已。如果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因为食用低质量的食物而健康受损——在上司眼中,蔬菜和水似乎比王膳和酒低劣——监管之人不仅会失去工作,而且会送命(但1:10)。所以但以理要求先试一下——给我们十天,如果我们不比其他人看来更健康,我们就放弃自己的要求,吃你提供的食物。当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完成十天的测试却比其他人更健康时,委办让每个人都吃但以理同样的食物,无疑造成了但以理与其他巴比伦哲士们的另一次职场冲突。

无论如何,对于但以理饮食的突出描述凸显出一个更深的要点:在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的生命中,在巴比伦以及所有的民族中,都有上帝之手的作为。第一章一开始就体现这一主题:“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 神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 ”(1:2),“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1:9)。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超过了其他受训者的身体发展,不是因为他们的基因或饮食,而是因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1:17)。但以理的智慧并非来自王室教师们的精英训练,而是有着其他的来源;因为“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1:20)。这就为本书的其他部分奠定了模式,但以理一次又一次地显出卓尔不群的智慧, 其实更是神的力量,就是那超越外邦诸族和诸君的智慧与能力(5:14; 11:33-35; 12:3,10)。同样,当代的学者们也应当让自己的思考超越课程的局限,在学习的时候寻求来自于神的洞见。

今天的职场基督徒所经历的,与但以理及同伴们在巴比伦大学所经历的有许多类似之处。倘若想要避开职场,那就只能隐退藏身于一些孤岛社区,诸如选择在诸如教会或教会学校等纯基督徒的环节中工作,否则别无他途。职场为许多(当然不是全部)基督徒个人提供获利的机会,诸如丰厚的工资、职场的安全感、专业成绩和身份、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的兴趣及创意等。这些事情自身都是好事。但我们因此也面临罪的两种严重诱惑:1)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危险,不愿意因着上帝的要求,挺身而出,甘愿承受由此带来的物质损失; 2)随之而来的属灵危机,觉得美好的事物来自于我们的劳动或才干,或来源于我们对上帝之外的其他力量的服事。此外,职场常需要包容那些性质卑劣的事情,诸如欺诈、偏见、欺压穷人或弱势群体、迎合不健康的欲望、落井下石、乘火打劫等等。我们的时代和但以理时期一样,要把善意和恶意的包容区分开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是否应该学习占星术?他们是否可以学习运用天文知识,却不被背后的迷信所束缚?基督徒学习营销是有益的事吗?他们可以学习运用消费行为习惯研究,而不会陷入虚假广告或欺诈推销吗?但以理书并未提供具体指导,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 基督徒应该接受教育,即便这些教育是在基督徒问责范围之外进行的。

  • 基督徒应该接受在非基督徒的环境中工作,甚至应该接受在敌对的环境中工作。​

  • 在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环境中工作或学习的基督徒们,应该注意避免对周边文化不加批判的认同。这些做法包括:​

    • 不断祷告,与上帝沟通。在但以理的职业生涯中,他每天祷告三次(6:10),在工作特别艰难的阶段,更有特别的投入(9:3-4,9:16-21)。有多少基督徒会为他们的工作细节祷告?但以理书处处显示,上帝关注日常工作的细节。​

    • 持守信心的物质标志,即便它们乃是任意规定的。但以理拒绝食用国王的丰盛酒菜,因为它们有损他对上帝的忠诚。我们可以质疑这种特别的做法并非上帝普遍的要求,但我们无法否认活生生的信仰需要用忠实的行为标示出信仰的界限。福来鸡(Chick-fil-a)用主日是否营业作为划定的界限。许多天主教医生用的是不开避孕处方药的方式。还有一些基督徒以尊敬的态度获得同事们的许可,为他们祷告。如此种种都不能被视为上帝普遍的要求,其实所有这些都可以被其他基督徒所质疑。但每一样都帮助这些实践者们提供习惯性的、公开的信仰标识,防止他们逐渐被蚕食同化。​

    • 与同行业的其他基督徒保持联系,并相互守望。"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2:49)。但很少有基督徒有可以参与的论坛,可以在其中分享他们在自己领域中的关切、疑问、得失成败。律师若不经常与其他基督徒同事经常有意地进行探讨,如何学习信仰融入法律实践?其他诸如工程师,艺术家,农民,老师,家长,营销经理和任何其他职业,也是如此。创造并培育这样的群体,是职场基督徒们尚待满足的一个巨大需要。​

    • 与工作场所的非信徒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上帝让监督但以理伙食的官员对他表示赞赏和同情(1:9)。但以理与神同工,尊重这位官员,并以他的福祉为念(1:10-14)。基督徒有时会特意去激怒或论断同事,但上帝的命令乃是,”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8)。一个很好的做法是非常细致地为同事祷告,求上帝祝福他们。​

    • 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不要让人对财物、名誉及权力的依附,成为妨碍工作或事业的风险,从而被迫从事与上帝的命令、价值观或美德相违背的事情。尽管但以理获得了巴比伦顶级的教育、地位和财富,他和他的朋友们随时做好失去一切的准备,为的是遵行和宣扬上帝的话语。(2:24, 3:12, 4:20, 5:17, 6:10, 21).​


但以理设法在部分文化认同和持守道德信仰的两难之间获得平衡,为此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但以理的职业生涯、他自己的生命,甚至包括巴比伦负责官员亞施毗拿的生命(但1:10)。然而,靠着上帝的恩典,但以理沉着应对,持守自己的纯正。甚至但以理的敌人后来也承认,他们“……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6:4)。

John E. Goldingay, Daniel, (Dallas: Word, 1989), 16-17.

The food laws in their technical detail may not have been the issue since wine was permitted by Jewish law, and since later we learn that Daniel did find suitable meat to eat in Babylon (10:3). Nonetheless, there seems to be a hint of objection to the king’s diet, per se, reminiscent of the Corinthians’ qualms about eating meat sacrificed to idols (1 Corinthians 8:1-13).  The best explanation is Daniel’s resistance to assimilation. For the assimilation view, see Goldingay, Daniel, 19; Collins, Daniel, 143; for refusal to commend the king’s diet, see Longman, Daniel, 53.